狩野派绘障壁画,小堀远州作庭园|皇宫可以不看,这里一定要来

二条城是我们来日本后进入参观的第一座城郭,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下有关城郭的知识。按江户时代的分类,日本城郭主要分为三种:山城、平山城和平城。南北朝时代,由于战争的需要,一些位于山顶的寺院被改做城郭,它们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称为山城。到了战国时代,各地大名纷纷为自己造城,一时间全国出现了三千多个,可是适合建山城的地方没那么多,便出现了一些在并不算高的土丘或相对平坦的高地上建造的城郭,此为平山城。江户时代,为削弱大名势力,德川家康颁布了“一国一城令”,把全国的城郭削减到170余座,各地城郭增建改建都必须经由幕府批准,这时更多出现的是建于平地之上的所谓“平城”,二条城便是其中之一。

1601年,已经成为全国实际统治者的德川家康以保卫天皇居住的京都御所为名命令日本西部的大名出资为他在京都的二条通修建一座城郭,名为二条城。1603年,德川家康如愿被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二条城内的二之丸御殿刚建成,他便住了进去,使这里成为他到京都面见天皇时下榻的寓所。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统治时,又对二条城进行了扩建,将丰臣秀吉留在伏见城的几座建筑移建至此,增加了本丸御殿和天守阁等,形成今天的规模。可惜18世纪的几次火灾将家光时期兴建的建筑全部烧毁。1867年,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在二之丸御殿大厅宣布“大政奉还”,江户幕府就此终结,可以说二条城见证了德川家的兴起和衰亡。1868年明治维新,一度将帝国内阁设立于此。1884年这里改做天皇的二条离宫。随着1939年天皇将此地赠予京都市政府,次年这座历史悠久的城郭更名为元离宫二条城并正式对公众开放。

现在的二条城从东向西看(如下图)呈“凸”字形,东西向长五百多米,南北向约四百多米,总面积达到27.5万平米。从城郭地图可以看出,这里有内外两道护城河,分别被称作内濠和外濠,呈“回”字形,显然位于内濠里的本丸御殿才是最安全的。当年家康住在二之丸御殿时,有家臣曾提出恐防御不足的问题,家康轻松答道“一天两天援军还不就来了。”其实家康常年居于江户,这里不过是一个临时居所而已。

二之丸御殿被围在一圈墙里,要从东南角的唐门进入。这又是一座我们熟悉的唐破风四脚门,门梁上装饰着金灿灿的日本天皇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纹,它也相当于是日本的国徽。有意思的是前几年大修时,工作人员在这些菊纹徽章下发现了代表德川家的葵纹。研究推测是1884年这里改做天皇的二条离宫时,直接在建筑原有的葵纹徽章上加扣了菊纹徽章。

这是当时日文报道里使用的图片。

踏过一片沙地,便来到二之丸御殿的玄关前,日本管这个地方叫车寄,就是进殿者下车的地方,上面的唐破风可以保证下车的人不被雨淋到。

唐破风上镶满了菊纹徽章,木栏上的雕刻异常精美,传说中的五羽鸾鸟落在松枝和牡丹花丛中,上方飘着浮云。

二之丸御殿为桃山时代典型的武家书院式建筑,由远侍厅、式台厅、大厅、苏铁厅、黑书院和白书院共六栋建筑连接组合而成,从东南往西北方向斜线排列,日本建筑称为雁行形。这六栋建筑是二条城里最重要的国宝,总面积3300平米,包含33个房间。

脱鞋进入后,迎面是柳厅和若松厅,因厅内障壁画上的柳树和幼松而得名,它们和旁边的三间绘有虎豹图案的远侍厅都是供来访者休息的地方。后边还有专门的钦使厅,供将军与天皇派来的钦差大臣见面。

接下来的式台厅是前来觐见的各地大名与名为老中的高官互致问候的房间,献给将军的贡品也在这里转交。老中直属将军,负责监督各地大名,式台厅后面便是他们办公的房间。有意思的是,踩在走廊的地板上,会听到啧啧的声音,这是有名的莺声地板,据说是为防范刺客而设。除最里面的白书院和黑书院外,其它走廊均采用这种装置。地板下方镶有特殊的锔子,人一踩上去,锔子会碰到下面的钉子而发出似黄莺鸣叫的声音,音调高但不刺耳。

大厅是将军接见大名的地方,也是二之丸御殿中最气派的建筑。殿内不让照相,我从网上找来几张照片供大家参考。大厅的四个主要房间按逆时针方向从西北到东北分别被称为一厅二厅三厅和四厅,首先看到的是东南角的三厅。这里的柱子上都贴着纯手工打造的铜板镀金熨花形隐钉。障壁画为狩野探幽(1602-1674)年轻时的作品。狩野探幽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画派狩野派的嫡系传人,10岁得到德川家康的接见,15岁成为德川幕府的御用画师。狩野派为室町幕府御用画师狩野正信(1434-1530)于15世纪开创,对日本美术界影响极大。二之丸御殿每个房间的障壁画均出自狩野派画家之手,共有三千余幅,不过目前殿内为模写品,真品在东大手门北侧的“纪念建城400周年展示收藏馆”里。

大厅房间门框上的格窗均采用厚35厘米的木板两面镂空制作而成。

一厅二厅彼此相通,可分可合,旁边设有武士藏伏的卫士房,是将军正式会见大名的场所。现在房间内摆着真人大小的蜡像,再现了当年的场景。可以看到觐见者全都跪在二厅内。

前面西边是老中。

东边是高家(相当于礼宾司司长)和若年寄(仅次于老中的高官)。

一厅比二厅略高,正前方远远地跪坐着将军本人。

旁边的男仆又称刀小姓。

房间的天花板呈拱形上凸,又称折上格天花板,上面是精美的金底花纹。

东北角的四厅据说为收藏武器的房间,屋内的障壁画绘制着一棵11米长的苍劲老松,上面落着一只目光犀利的苍鹰,似乎也暗示着此房的用途。

再向北的建筑叫苏铁厅,相当于连接待客的外殿与寝居的内宅之间的渡廊,穿过去便是黑书院。只有与将军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关系极为密切的大名才能进入此地。黑书院与大厅格局相似,只是规模略小,其中的障壁画均为狩野探幽的弟弟狩野尚信(1607-1650)20岁时绘制。

最深处是作为将军卧室和起居室的白书院,内部装饰反而较为朴素,障壁画采用狩野兴以(?-1636)绘制的相对淡雅的山水画。整个二之丸御殿的参观路线是六栋建筑整体顺时针绕行,东北方向的房间都是后来才看到的,这是从大厅的四厅向厅外东南方向看的照片。

走出二之丸御殿时,游客已经不多了,我们抓紧时间进入御殿西南方向的二之丸庭园。这是一个桃山样式的池泉回游式庭园,据说为安土桃山和江户时代最著名的庭园设计大师(日语称为作庭家)小堀远州(1579-1647)设计。大师的本名叫小堀政一,远州是武家官位的名称。他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建筑家和茶人,远州流茶道就是他创建的。他设计的这个书院式庭园又称“八阵之庭”,在水池中央建有一个主岛蓬莱岛,左右伴有龟、鹤两小岛。池畔美石镶嵌,池中碧叶流云,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站在庭园里看二之丸御殿,可以更明显地感觉到它的一折一折从东南向西北展开的格局。

继续向西穿过内濠上的东桥和橹门进入本丸。

本丸御殿原本是1626年在德川家光的命令下修建的,后因雷击失火,天守阁和本丸御殿先后于18世纪被烧毁。明治时期,天皇迁居东京,1893年将天皇原来居住的京都御所中于1847年建造的旧桂宫御殿移筑于此。它也是现今日本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族宫殿。不知是不是害怕再遭雷击,本丸御殿上布满了大号避雷针,这在二之丸御殿上是看不到的。

不过这里的庭园就逊色了许多,可能是没有水池的缘故,整体上显得缺乏灵气。

本丸庭园的西南角是家光时期修建的天守阁的遗迹,如今只剩下一个平台。站在平台上可以俯瞰本丸御殿和整个庭园。

本丸御殿并不开放,我们绕过它顺西桥走出本丸。

到这里时可以选择向南或向北走,但最好选择向北,因为北边还有个清流园值得一览。这个庭园建于1965年,结合了日本传统样式和欧美风格,将一千多块美石嵌入其中。在庭园的最西头可以看到著名的“加茂七石”。

旁边就是1965年新建的茶室:和乐庵。

在水池的东头有个香云亭,它和这里的大部分美石都是从江户时代初期一个富商的老宅中移筑于此。

经过内濠时,远望东桥和橹门。

此时已经到了闭园时间,我们走出二条城的外濠。在城的东南角又仔细看了看下午赶来时没来得及看的东南隅橹。橹是日本城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防御用的塔楼,类似我们的角楼,东南隅橹就是东南角楼,它也是18世纪失火烧毁后重建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