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虽负我,我不负卿|嵯峨竹林中一段催人泪下的艺伎传说
走出天龙寺,直接面对的就是岚山著名的嵯峨野竹林。浓密的翠竹漫山遍野,与深山古刹正好相得益彰。古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想象一下,如果真能清晨来此,伴着古寺钟鸣,独走通幽竹径,该是何等诗意啊。
拨开藩篱向两侧仔细看,林中不时有新竹冒出,大有“轻花嫩笋欲凌空”的架势。
抬头望去,阳光透过竹林的缝隙倾泻而下,愈发让人有种“梢云耸百寻”(中国古代八尺为一寻)的感觉。
行至拐弯处,偶遇一对儿身着和服的姐妹花,手提素花布袋,脚踏黑漆木屐,一时间竟让人有种误入某部日本老电影的感觉。
走出竹林小径,是一方名为“小仓池”的水塘,顺塘边小路继续北行,可以前往多个寺院和村舍。
路边的这块路牌粗略标明了附近几家寺院的位置,如果有时间不妨细细品来。
即便哪儿都不访,就在这林间走走,也是蛮惬意的。
竹林北边的“嵯峨之道”上寺院不少,我们放弃了距离较近的常寂光寺和二尊院等,而选择相对较远的祇王寺,主要源于我在《平家物语》中看到的一段悲情故事。《平家物语》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璧,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史诗性的文学巨著、日本国宝。其中《平家物语》讲述了平安时代末期平氏家族兴衰荣辱、平源两族争霸直至平家败亡的全过程。与《红楼梦》不同,这里面发生的故事都是根据史实和民间流传编撰而成。由于经多人撰写整理,因此并无明确的作者。
我们按照指路牌走上一段石叠小道。
买过300日元一张的门票后,便进入这座小小的寺院。话说这里原本是法然上人的门徒良镇创建的往生院,最初山上山下院所广阔,不过后来大部分都荒废了,只留下个尼姑庵。平安时代末期有对儿舞伎姊妹花,姐姐叫祇王,妹妹叫祇女,在京都名噪一时。当时权倾朝野的太政大臣平清盛(1118-1181)对祇王宠爱有加,将二者养在家中。她们表演的歌舞形式“白拍子”深受京城贵族追捧。一晃三年过去,从加贺国来了个十六岁的舞伎名叫“阿佛”,因舞姿曼妙、相貌动人而名扬京都,被尊称为“佛御前”(御前是日本古代对有地位女性的敬语)。阿佛虽然声名显扬,然苦于未曾献舞平府,如同未登最高舞台,总觉遗憾,便主动登门求见。平清盛还从没见过敢主动拜访的舞伎,怒斥下人,令其马上赶走。孰料祇王进言:“舞伎自荐乃本行常规,况阿佛年幼,与我同道,不如恩赐一见,以了其心愿。”就这样,本来要吃闭门羹的阿佛得到了进府表演的机会。阿佛在平清盛面前翩翩起舞,纤腰低回似亭亭采莲,扬眉转袖若盈盈飞雪,弄得平清盛目眩魂销,难以自持,当即决定留其在府中。阿佛连忙推辞,称怎敢与祇王争宠,没想到平清盛竟吩咐手下立马赶走祇王姊妹。可怜一代新人换旧人,祇王临行含泪在纸屏上写下:“春芽与衰草,同在原野生;一朝秋风至,萧瑟同凋零。”不仅如此,冬去春来,一日府中来人,命祇王进府献舞为佛御前解闷儿。祇王倍感羞愧,本想冒死不从,在母亲刀自的百般劝慰下才勉强前往。归来后便进入嵯峨岚山往生院几近荒废的尼姑庵削发为尼,随后妹妹祇女和母亲刀自亦相继剃度出家,母女三人同住于此,虔心礼佛。春尽暑往,不觉又是一年。一日黄昏,正当三尼在灯下诵佛之时,忽闻拍打门扉的声音,开门一看竟是阿佛。原来阿佛看到祇王在纸屏上留下的诗句,逐渐意识到祇王的现在就是自己的未来,最终下定决心,偷逃出平府,追随祇王母女落发出家,脱离凡尘,以解罪孽。后来这间幽玄质朴的草庵被世人称作“祇王寺”。
祇王寺内枫树遍地,青苔满庭,周围被翠竹环绕,其景如鬼魅般神奇魔幻。
在林木深处有一间亮着黄灯的房屋,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可以参观的建筑。
我们顺着一侧由相当于院墙的竹林围成的小路走进那间小屋。
屋内供奉着本尊大日如来、平清盛、祇王、祇女、母亲刀自和佛御前的木像。几位游客静静地坐在里面观看屏幕上播放的寺院历史介绍。
屋中一侧的吉野窗被称为“彩虹之窗”,窗外花开花落、春绿秋红,每年的不同时节都会展现如彩虹般的绚烂色彩。
寺院的一角立着安葬祇王、祇女和母亲刀自的墓碑,旁边矮的那个是平清盛的供养塔。虽然祇王姊妹惨遭平清盛的遗弃,但她们未忘相国曾经的恩宠,有道是卿虽负我,我不负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