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与佛像中的瑰宝|东本愿寺和三十三间堂

离得老远就看到东本愿寺高大的御影堂门,这座门高28米,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形式,与东福寺和知恩院的大门并称“京都三大门”。重檐歇山顶在中国古建筑等级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重檐庑殿顶(日语称为寄栋造),往后依次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攒尖顶(日语称为宝形造)、悬山顶(日语称为切妻造)、硬山顶和卷棚顶等。歇山顶在日语中称为入母屋造,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也称九脊顶。我们在西本愿寺看到的御影堂门、御影堂和阿弥陀堂均为歇山顶,不过它们都是单檐的。不知是否有意要压过西本愿寺一头,东本愿寺的御影堂门和御影堂都采用了重檐歇山顶。

在西本愿寺那一期我们介绍过,1602年教如在此创建了真宗本庙,后来这里成为真宗大谷派的本山。虽然创建时得到了德川家康的支持(更像一个分裂净土真宗的阴谋),但在漫长的江户时代,这里四度遭遇火灾,贻人笑柄。“火出本愿寺”不知不觉成了人们揶揄的暗语。现在看到的建筑多为明治时期重建,比如这座位于御影堂南边的阿弥陀堂就是1895年(明治28年)重建而成的。

站在寺院内向南可以看到距离不远的京都塔。

从东本愿寺出来时已经快四点了,而我们接下来要去的三十三间堂四点半将停止售票。我们加快了脚步,冒雨顺七条通一路向东,跨过鸭川上的七条大桥,总算在截止时间以前买上了门票。

三十三间堂的正式名称叫莲华王院本堂,长约120米,为日本最长的木造建筑之一,因正面形成33个柱间而得名。这里的“间”与现代日本度量所说的1间(6尺,约1.818米)不同,实际上三十三间堂的“1间”基本相当于现代日本度量单位的2间,也就是12尺,约3.636米。之所以建成33个柱间,是因为佛教中有观音以33种身姿示人的说法。这里原本属于后白河上皇(1127-1192)的院政厅法住寺殿,由平清盛(1118-1181)出资于1165年建成,可惜1249年毁于大火,1266年完成重建,后经室町、桃山、江户以及昭和年间的四次大修,保存至今。这里插一句说说上皇和院政。日本的天皇并不是终身制的,通常干几年就卸任了,退位的天皇被尊为上皇。有些上皇退位后还想发号施令,就搞个院政厅,使日本形成奇特的院政制度。现在的三十三间堂东边就是法住寺。

花600日元买门票进来当然不只是欣赏这座大房子,最重要的是堂内令人震撼的一千多尊雕像。堂内禁止拍照,我无法把那个壮观的画面展现出来,但可以说跟我头一次看到秦始皇兵马俑的感触差不多。这里有1001尊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排成的巨大方阵,中尊是3.348米高的大型千手观音坐像,由镰仓时代的佛像大师湛庆(1173-1256)制作。这是他82岁时完成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镰仓时代的杰出代表。千手观音全称为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均以丝柏为原料采用木块镶嵌工艺制作而成。在1000尊等身立像中有124尊为平安时代佛堂初建时的作品,它们在大火中被抢救出来;其余的876尊立像和中间的坐像均为镰仓时代重建寺院时花16年修复或重塑,湛庆在完成坐像的同时也参与制作了部分立像。

这里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确有11张面孔。前三面慈相,见善众生现慈心,大慈与乐;左三面嗔面,见恶众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外露,见净业者发稀有赞,劝进佛道;后一面露大笑面,见善恶杂秽众生而生怪笑,令改恶向道;顶上佛面,对习行大乘机者而说诸法,使究竟至佛道。而千手千眼就没那么多了,通常只有42只手,除正面身前的两只手外,侧面一圈40只手,每只手中一眼并持法器,因佛教中存在“二十五有”之说,每手每眼均存在一个“二十五有”,合计亦可代表千手千眼。下图为网络上的三十三间堂中尊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坐像。

除了1001尊千手观音像外,阵列前方还有观音的二十八部众(保护观音及其信徒的神)像,两端云座上则是分别舞动着风袋和雷鼓的风神与雷神像。

与三十三间堂沉稳的棕色不同,院子东南角的钟亭则采用了活泼的橙色,在雨中显得格外靓丽。

此时,一名戴眼镜的小和尚前来敲钟了,五点已到,这里刚好闭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