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君:清明节随想

又到清明节了,想起了小时候过清明节的情景。那时,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头上或屋檐下,都插着刚从柳树上攀折下来的嫩绿的枝条。孩子们头上、发髻上还披着柔柳的枝叶儿,或编个柳圈儿戴在头上。那时,我最喜欢乱唱的民谚就是:“清明不戴柳,死了变只大黄狗!”一边唱着跳着,一边还用柳枝逗弄妹妹们的头发。可是为什么要插柳、戴柳呢?直到现在我也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插柳、戴柳,这种风俗至迟在宋代就有了。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即画有一顶自汴京郊外扫墓归来的轿子,上面插满了柳枝。南宋周密《乾淳岁时记》也载:“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城都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可惜这种“青青可爱”的景象,在今天的城市早已荡然无存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熙朝乐事》还记有民谚曰:“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试想,一群怕成皓首的女孩子,披着参差的柔柳,嘻嘻哈哈地在春风中走跳,那是多么旖旎动人的情景!清人杨韫华《山塘擢歌》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娇。”可见,彼时城里还有市民借插柳、戴柳的风俗来赚点小钱花呢。

清明节又叫鬼节,鬼节重在追怀亡人。古人认为人死为鬼,鬼有善恶,作为逝去的祖先,自然是善鬼,需要得到虔诚的奉祀,所以一到清明节,人们就纷纷上坟祭扫,以示孝思。记得有首唐诗,吟咏祭扫,最为真切动人:“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无处不伤神。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日》)

清明节上坟,自然要在墓前陈列祭品,烧些纸钱,供先人享用。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记载,京都清明节,“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可见,那时人们不仅烧纸钱,还烧纸做的楼阁哩。据说,现在某些有钱人上坟,还要烧纸做的小汽车、别墅和大美人等,好让生前没能享到这些清福的长辈们在阴间也能纸醉金迷一把。

清明节除了祭扫之外,就是游乐踏青了。宋元话本小说《志诚张主管》中有一首诗形容清明游春,可谓妙趣横生:“清明何处不生烟?郊外微风挂纸钱。人哭人歌芳草地,乍晴乍雨杏花天。海棠枝上绵蛮语,杨柳堤边醉客眠。红粉佳人争画板,彩丝摇曳学飞仙。”

在杏花、烟雨的清明,人们先是在坟前挂点纸钱,哭着祭扫一番,接着便在碧草茵茵、杨柳依依的去处放歌、纵酒;“红粉佳人”呢,则嬉笑着争荡秋千,轻飘飘的罗衫在半空中飞舞,看上去恍若飞仙。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也记载,每逢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

清明节相传幽明相通、人鬼杂处,于是各种人鬼遇合的传说也就自然应运而生。不少古代小说所写的人鬼遇合故事,就发生在清明节。例如,宋元话本小说《西山一窟鬼》就写吴秀才跟随别人到西山踏青,沿途所见,无一非鬼,直吓得屁滚尿流,魂飞胆丧。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则写一位“娇娇媚媚,妖妖娆娆”,热情似火的青春少女,在清明节与风流博浪的富商子弟吴清一见钟情,相思成疾,悒郁而亡。翌年清明,居然又魂随吴清,演绎了一出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可见,清明节在闾巷传说中也是一个略带恐怖色彩或浪漫情调的节日。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还写过一首《风入松》,词中离合变幻,一片凄迷,也为清明节着染了一层凄美动人的色彩。其词曰: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瘞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在凄风苦雨的清明节,词人目睹拂水飘绵的柔柳,想起了昔日与情人的离别,感觉每一丝柔柳都在漾动着一寸寸的柔情,真是情何以堪!于是只得借酒消愁,本想鸳梦重温,却不料又被莺啼唤醒。

后来,总算天晴了,就走到西园散心,可是一看到黄蜂频繁地飞扑秋千,马上又痴想这是她纤纤玉手留下的香气逗引黄蜂所致。可悲的是,她的秀足再也不会重至西园了,就连幽暗的台阶也在惆怅中一夜生出了青苔。

清明节是短暂的,但是它却承载着古朴有趣的风俗民情,洋溢着悲喜交集的浪漫气息。如果你现在还蜷缩在家中,无花无酒,兴味索然,那么你就赶快到郊野中去吧。那样你就会发现,清明节已摇曳在丝丝弄碧的柳烟里,妩媚在粉红色的杏花里,凄迷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它正以各种迷人的姿态在向你招手呢,你还能不去吗!

(0)

相关推荐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8:清明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 [作者简介] 李全修(1940-),湖北省武汉市汉南人. 1960年参加工作,终身从事师范教育. 以舌耕为本业,笔耕属于玩票,雖无几 ...

  • 错峰祭扫!扬州清明风俗,你知道多少?

    今天是清明,各地墓园将迎来祭扫高峰.希望广大市民错峰祭扫.有序祭扫.除现场祭扫外,网上远程祭扫和代客祭扫仍在进行中. 扬州墓园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至 4 点,是人流最多的两个时段,为有效地控制人 ...

  • “鬼节到,四不做”,今日鬼节,哪4件事不能做?看看解释就知道

    中元节,又称为"鬼节",还有地方称为"祭祖节",时间上南北方有差别,一般情况下,北方指的是阴历七月十五,而南方的部分地区指的是阴历七月十四. 关于鬼节,民间有很 ...

  • 【行走在乾县】人情风俗录系列文章之节日风俗----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从传统的24节气来讲,它是指春分后十五天(冬至后的第104天)的一个节气.24节气的阳历时间并不十分固定,每年都有所变化,前后会相差两三天.比如,清明节大致在是阳历每年的4月4日至6 ...

  • 唐宋时期的纸钱风俗(2)

    从巫觋走向庙堂 纸钱的灵活性,使得地上与地下的金钱交易得到实现,这种交易要通过巫觋来进行.男曰巫女曰觋,巫觋主要基础在民间,而且自古以来都是巫觋与鬼打交道.消灾.延寿.祛病.求安,必须与巫觋谋其事,烧 ...

  • 纪德君:《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

    <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纪德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从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的视角,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唐五代以来民间说唱与小说之间的双向 ...

  • 纪德君:《中国说唱文艺研究丛书》前言

    说唱文艺是一种基于民间大众的生活.心理与想像,运用口语来说唱故事.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样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清末民初以来,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学者开始重视俗文学,把过去认为不登大雅之 ...

  • 纪德君:沈老师,我们想念你!

    沈老师走了! 沈伯俊先生 当我在微信上看到沈老师突然病逝的消息时,内心之震撼.悲伤,真是难以言喻!沈老师的学生黎藜博士,决定回蓉城悼念恩师,我说:"希望你在沈老师面前说:'我很想念他,我很想 ...

  • 纪德君:端午节遐思

    过端午了,这正是仲夏风光清幽迷人的好时节,诚所谓"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一想到今年的端午节连着双休日,居然又放三天假,就不免兴味勃然起来,觉得真应该好好地消遣一下这个端午节.可 ...

  • 纪德君:追忆那逝去的乡土年味

    "又一个怒放的新年插在了生活的牛粪上!"从故乡归来,与友人喝酒.闲聊,谈起了回家过年的感受,我这样怅叹. 说真的,如今无论是在乡下还是在城里,过年都是虚热闹,没味道.不像我们小时候 ...

  • 纪德君:唐伯虎可曾点秋香(读稗琐话八)

    钱泳绘唐伯虎画像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很多,流播也很广,其中尤以"三笑姻缘",最为世人津津乐道,在江南一带,更是妇孺皆晓.可要说其渊源,这个故事较早见于冯梦龙编的<情 ...

  • 纪德君:漫谈“书生气”与“书卷气”

    何谓"书生气"?按今天一般人的理解,"书生气"恐怕就是指一个人只知读书,不懂人情世故,看问题脱离实际,做事情又不知变通,显得迂腐.天真和幼稚. 一个人从小学读书 ...

  • 纪德君:师恩脉脉,永流我心

    "就好象一颗好种子,扔在了石头地里.咳!"听说我博士毕业,要南下广州了,曾给我上过课的天池老师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我的心里,凉凉的,湿乎乎的!其实,就在我与广州师范学院签订合同前, ...

  • 纪德君:娱目醒心的俏皮话(读稗琐话七)

    平时,爱看明代末年凌濛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下文简称<初刻>和<二刻>),觉得它们不仅令人"拍案惊奇",还常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