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业:刘世德(学人风范之四)

刘先生是目前古代小说研究学者中年纪最大的,2017年他已经85岁高龄了,还在从事古代小说研究,笔耕不止,这在同龄学者中还很少见。

刘世德先生

因为刘先生住在北京,我有问题常去登门请教。每次刘先生都热情接待,所有问题只要刘先生有看法,都好不保留地告知,对我帮助很大。这几年刘先生因为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因此很少出门了。

刘先生在古典小说研究中,主要研究《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开始他主要研究《红楼梦》版本,20世纪80年代他到日本访学,因为很多《水浒传》版本都在日本,因此刘先生在此期间主要研究《水浒传》版本,曾发表一些论文。

但后来刘先生发现《水浒传》版本很复杂,很难马上得出可靠结论。因此他回国后又转入了《三国演义》版本研究,又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并出版了多本研究专著。

《刘世德话三国》

除研究《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外,刘先生对《西游记》、《金瓶梅》版本基本没有研究。但从目前大陆古代小说研究专家中,同时在这三部名著中都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还很少,刘先生的研究还是很突出的。

刘先生主要研究版本,他的文章最大特点是分析问题十分细致,特别注意各种细节的考证和研究,这是刘先生的特长,无论是《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是如此。

刘世德先生批注《名家批注图文本红楼梦》

仔细看刘先生的文章,我最大感受是,这种考证式研究必须有深厚的功底,这是要有多年的积累才行。一般人没有掌握这么多资料,是无法写出这样的考证文章的。

《红楼梦之谜:刘世德学术演讲录》

下面就以《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几个例证来看刘先生的版本研究。

在《红楼梦》版本方面,刘先生最近的研究曾主要集中在卞藏本(刘先生称为“眉本”)上,此本是2006年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被收藏家卞亦文收藏,因此一般称为“卞藏本”。此本一出现就引起极大争议。

《红楼梦眉本研究》

曹震等红学爱好者认为此本是造假产物,而刘先生从2007年开始,以极快的速度连续发表6篇文章论述此本为真。

最后刘先生在一些朋友帮助下,根据卞藏本上的印章,找到此本收藏者的确切证据,最后终于查明此本的来历,否定了此本是造假的看法。

刘先生相关专著《红楼梦眉本研究》也于2013年出版。此本刚出现后我也做了数字化,并用计算机和其他版本文字做了比对,但我发现,如只是简单做文字比对,卞藏本和哪个版本都有区别,最接近的是列藏本,但无法判断卞藏本的来历,这也是数字化比对的局限性。

刘世德先生

红学家陈庆浩来北大讲学时,我在他处亲眼看到过卞藏本,从表面看,此本绝对是很老的抄本,根本不可能是现在的造假本。

在《三国演义》版本方面,韩国朴在渊先生在2009年发现朝鲜翻刻本(即周曰校甲本的翻刻本)后,2010年又发现了朝鲜铜活字本,朴在渊先生对朝鲜铜活字本、周曰校甲本(朝鲜翻刻本)和嘉靖壬午本,做了逐字的认真比对。

《三国志演义作者与版本考论》

朴在渊先生以此认为:朝鲜铜活字本是以周曰校甲本为底本,参照嘉靖壬午本作了进一步校勘的版本。

刘先生也很快对此本进行而来研究,并在2011年在《文学遗产》上发表论文,从书名、作者及出版者署名、分卷、行款、正文、有无静轩诗、避讳等七个方面论证了朝鲜铜活字本的底本不是嘉靖壬午本或周曰校刊本甲本,而是某个更早的版本。我利用数字化比对,得出和刘先生基本一致的看法。

在《三国演义》周曰校本方面,刘先生最先把周曰校本分为三种版本,即无图的周甲本(藏社科院文学所)、周乙本(藏北大)和周丙本(藏台湾)。刘先生认为无图的周甲本在前,后出现增加插图的周乙本,最后又出现了翻刻的周乙本。

而陈翔华先生不同意刘先生看法,他认为有图的周乙本在前,无图的周甲本是有图周乙本的删节本。

刘世德等点校《三国演义》

刘先生曾两次陪我和日本中川谕、金文京现场目验周甲本,金先生特别统计了周甲本上的“圈发”,我也仔细和比对了周乙本的圈发,发现周甲本圈发比周乙本更多。由此我觉得似乎应该是圈发多的周甲本在前,周乙本不注意圈发,因此省略了一些。相反圈发有少到多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在《水浒传》版本方面,刘先生曾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对藏于日本的无穷会藏本做了初步研究,2000年在《文学遗产》上发表论文“《水浒传》无穷会藏本初论──《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同年上海谈蓓芳先生也在《中国文学研究》第二辑上发表长文章“也谈无穷会藏本──兼及《水浒传》版本中的其他问题”,提出和刘先生完全不同看法。

《红学探索:刘世德论红楼梦》

我对此很有兴趣,2013年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了《水浒传》无穷会藏本,包括3册整理排印本,和7册的影印本,我花了几千元买到,并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本计划利用数字化和其他版本进行比对,看看到底谁的看法更合理。后来由于手头事情太多,一直没有开展。

另外,刘先生2013年曾在《文学遗产》上连续发表两篇《水浒传》版本文章,其中第二篇为“《水浒传》简本异同考(下)——刘兴我刊本、藜光堂刊本异同考”,认为两本关系是先有刘兴我刊本,后有藜光堂刊本。

《水浒论集》

我看到很有兴趣,我也用数字化对这两个版本进行全文的彻底比对,结果发现了前人没有注意到的12处藜光堂本的“同词脱文”,这也证明了确实是刘兴我本在前,藜光堂本在后,它们和评林本有共同的祖本。

从以上几个例证可以看出,刘先生在版本研究方面确实是很有成就的,这在目前古代小说版本研究中是不多的。

《明清小说:刘世德学术演讲录)》

刘先生研究版本,而我研究版本数字化,我自然对刘先生的研究很感兴趣,也一向十分敬重。刘先生的研究我一般都会用数字化去做验证。

有时也会有不同看法,在我看来,如此细致的研究有些是必要的,有些似乎对版本研究价值不大。我也曾写文章和刘先生讨论版本中的一些问题,刘先生对有些问题有的也有回应。有的问题是我没有完全理解刘先生的原意,造成误会。刘先生在这方面也很大度。

刘先生近来的研究都收入他的几本论文集:

1.《水浒论集》(2014年)

2.《红楼梦眉本研究》(2013)

3.《三国与红楼论集》(2013)

4.《三国演义作者与版本考论》(2011)

《三国与红楼论集》

刘先生对电脑也很熟悉,用电脑写作很快。

刘先生对版本数字化很支持,但也有不同看法。据说,他自己研究版本从不用计算机比对,而是人工自己比对,他认为只有人工自己比对才会在脑子里有深刻印象。而数字化确实省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头脑就得出结果,自己印象不深,对研究反而有时不利。

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也有类似看法,他曾当面跟我说,他的研究生入学前1、2年他不许他们用电脑,而必须手写,他认为这样才能加深自己印象。

刘世德先生

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绝对,因为全部人工比对耗费时间太多。按照日本中川谕的说法,人工比对有时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而计算机比对只要几分钟就可看出大致结果,然后再人工仔细比对去研究,这样绝对是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

总之,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关键是如何去处理。数字化在小说版本研究中也是一样,即不能太夸大,也不能完全排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