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魇魔法”的真相!

读《红楼梦》魇魔法一段内容,一直有些疑惑:按照现代的唯物主义思想,这些神鬼巫蛊之术不过是子虚乌有,是纯粹的精神寄托,即便梦想成真,也不过是难得的巧合,而赵姨娘的魇魔法竟然成功了,将她的心腹大患王熙凤和贾宝玉治得命悬一线。赵姨娘的魇魔法为什么能成功?这是第一个问题。贾宝玉和王熙凤得到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解救,康复如初,可是赵姨娘和马道婆却安然无恙,她们的迫害没有暴露,也没有引发怀疑。这不符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维逻辑,这是第二个问题。因此,我也在一直试图探讨《红楼梦》中描写魇魔法真正的含义。

所谓“魇魔”是一种巫术,用木偶、泥人或纸人等代替被诅咒的对象,对之施行诅咒,致人丧魂失魄,直至其死亡。最神奇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雄黄的功用:“辟禳魇魔”,言“以雄黄带头上,或以枣许系左腋下,终身不魇”,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认可魇魔法的存在,并且写出了应对的法子。

在很多宫斗、宅斗影视中都有这样的桥段,某人因为嫉恨实施巫术,不是在床底下放小人,就是在花园里烧符咒,而最终实施魇魔的人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发现后得到相应的处罚。其实《红楼梦》第八十回也有这样的桥段:薛家人从夏金桂的枕头内抖出纸人来,上面写着金桂的年庚八字,有五根针钉在心窝并四肢骨节等处。最终诬陷是香菱施的镇魇法儿,而实际上是夏金桂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目的是排除香菱这个“异己”。这个片段就很符合我们对于“魇魔法”的想象了,可是和赵姨娘魇魔法的一段进行比较,则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再来看赵姨娘的魇魔法,就别有一番意味了:

马道婆的意思很明确,两个小纸人分别代替贾宝玉和王熙凤,而在每人身上都放五个青面白发的鬼。这五鬼分别是什么鬼呢?古人一般将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种穷鬼叫做五鬼,每年正月初五人们的习俗就是祭送穷鬼,很显然马道婆用的五鬼并非穷鬼,而是要致人性命的恶鬼。

我们先看二人的病症表现:贾宝玉:宝玉忽然“嗳哟”了一声,说:“好头疼!”……只见宝玉大叫一声:“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宝玉益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王熙凤: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的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众人越发慌了。看来,赵姨娘的魇魔法应验了。不过贾宝玉的症状是“拿刀弄杖,寻死觅活”,显然是要对自己动手;而王熙凤拿着钢刀是要杀掉别人。

众人自然十分慌乱,都知道是中邪了,于是各种办法接连登场:“请端公送祟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有的又荐玉皇阁的张真人,种种喧腾不一。也曾百般医治祈祷,问卜求神,总无效验。”端公又称神汉,指旧社会从事迷信活动、施行巫术的人,一般指男性,主司捉鬼;巫婆是指与端公对应的女性驱巫祈福的迷信从业者。端公和巫婆的民间巫卜风俗来源于佛教;玉皇阁的张真人,显然是道教的一种驱鬼模式;另外还采用了中医药治疗。佛、道、医,当时能用到的医疗巫卜手段全都用到了,结果却没有一丝效果。

就在二人命悬一线之际,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来了,“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等听了这话,不啻于拨天见日,绝处逢生,急忙请进来。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稀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有符水?”原来他所说的正是贾宝玉生来带的那一块宝玉,通灵宝玉正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好家伙儿,原来贾宝玉是带着天然的免疫金牌来的。但为什么说“除邪崇”不应验了呢?和尚道:“长官你哪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

于是和尚念叨,“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是啊,当初你在青埂峰下做顽石的时候,无喜无悲,也无人问津,当然平安了;可是变成了宝玉之后,倍受世人的重视,顽石幻化的宝玉也随着贾宝玉进入了人间富贵名利场,也就开始惹是生非起来。“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粉渍脂痕污宝光”,自然是说贾宝玉为女色所迷,陷入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将通灵玉身上的光芒弄得乌烟瘴气,也就不灵验了。“绮栊昼夜困鸳鸯”,暗指宝黛的爱情悲剧,告诫贾宝玉这不过是一段还泪的冤孽,偿清前世因果就结束了一切。

经过和尚道士的一番持诵,通灵宝玉才从纸醉金迷中清醒过来,原来我是有历史使命的啊,于是幡然悔悟,也就恢复了灵验。贾宝玉和王熙凤也就清醒过来,康复如初了。那么,我们也就知道了真正的五鬼是什么,“声色货利”,也就明白了魇魔法的真正含义,就是警告那些在声色货利中迷失自我的人们啊!古代人讲究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将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视为五恶,要进行五戒: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我们反观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所作所为,王熙凤贪婪嗜欲,她弄权铁槛寺,干预司法,权钱交易,得了三千两银子的好处,却间接害死了一对佳偶的性命。她将贾瑞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致其死亡而不施救,没有一点善念。她迷失在权利场中。而贾宝玉却迷失在男女之情中,他不愿意沾染仕途,每天在女孩堆里厮混,安享尊荣而迷失自我。因此我们看到病中的王熙凤将屠刀砍向别人,而贾宝玉则是指向了自己。

如此以来,我们很明白魇魔法设置的意义,既然《红楼梦》描写的是痴男怨女到人世历劫的过程,他们何时到达人世,在历劫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重大偏差,仿佛就有一面巨大的镜子放在太虚幻境,让操纵这场闹剧的人看得清清楚楚。于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就是借助尘世中愚蠢的赵姨娘之手给这些痴男怨女一个深刻的教训。

赵姨娘要实施魇魔法,无疑是取其性命,但这也不过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是不可能有真正结果的。我们现在知道是迷信,是不可取的,在三百年之前的作者也已经知道求神问道的荒谬虚妄之处,这从他书中对所有世俗僧道的态度完全可以看出来。赵姨娘只是这场闹剧里的一个道具而已,因此她的魇魔法对于王熙凤和贾宝玉是完全没有效果的,而之所以产生了看到的类似的效果,实质上是一僧一道的表演。其实,也是告诫世人,天下本没有神鬼,最大的心魔就是自己,所谓自作孽不可活也。

另外,我们再探讨一下通灵宝玉背面字迹,“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的意义。“一除邪崇”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获得了验证,那么,另外两条呢?窃以为“二疗冤疾”实际上发生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贾宝玉因为紫鹃的一个玩笑,又犯了呆病,“晴雯见他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忙拉他的手,一直到怡红院中。……无奈宝玉发热事犹小可,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地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不过这一次宝玉经过一番治疗,又有紫鹃守在身边,很快就复原如初了。这一次因为通灵宝玉发挥了作用,起到了“疗冤疾”的作用,因此平安度过。

所谓“冤疾”通常是指男女之间的感情,“不是冤家不聚头”,薛姨妈曾经说过,“ '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贾母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冯渊与香菱的恩怨也被称为“前生冤孽”。因此,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就是“冤疾”。宝玉因她而病,也因她而好,正是映照了通灵宝玉之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则是发生在八十回以后的内容中。第一次“除邪崇”发生在第二十五回,而第二次“疗冤疾”发生在第五十回,那么第三次“知祸福”则发生在八十回后,应该指的是贾氏家族的衰败和覆灭,这和“祸福相依”的含义是契合的。这样通灵宝玉的三条谶语就贯穿了《红楼梦》的开端、中段和结尾,成为贾宝玉的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初入名利声色场,晕头转向;第二个阶段和林黛玉的感情日渐明确而专一,因此通灵宝玉没有失效,保证宝玉过了感情关;第三次则发生在《红楼梦》的结尾,树倒猢狲散,而宝玉是难得的“人间清醒”,因为他的通灵宝玉“知祸福”。

《红楼梦》中经常有贾宝玉摔玉、砸玉的名场面,贾家人对这块通灵宝玉紧张不已,袭人每天把通灵宝玉摘下来,用手帕精心包好放在贾宝玉的枕头下,第二天再给宝玉戴上,一刻也不肯让通灵宝玉离开贾宝玉的身体。因为它的正面写的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事实上,贾家人只理解了表面的意思,不要丢失离开,就能“仙寿恒昌”,其实也就是“莫失”的意思,但是他们都没有理解什么是“莫忘”。“莫忘”就是告诫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不要忘了自己的使命,而对于贾宝玉来说就是不要忘了本分,迷失自我。同样也是告诫顽石,虽然你现在是块宝玉了,但不要忘记你的来处,不过就是一块无才补天的大石头,还真当你是金镶玉呢!这对于世人也是有警示意义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贾宝玉和通灵宝玉在第一次考验中迷失了自我,因此失去了光芒,陷入了绝境;而第二次、第三次都很清醒,平安度过了劫难。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最终结局是看破红尘,悬崖撒手,弃家为僧。这时候通灵宝玉应该自行离开了贾宝玉的肉体。丢失了通灵宝玉的贾家人惊慌失措,可是他们这次再也找不到它了,因为它完成了这次修炼之旅,复归青埂峰下做它的顽石,依然听它的虎啸猿啼之声,清风明月之属,只是没人知道它是经历了一番历练的顽石,如今已经心如止水,平静安详,再也不羡慕什么红尘乐事了。贾宝玉出家了,就像甄士隐、贾雨村最后的结局一样,有通灵宝玉的加持,他可以“仙寿恒昌”,而失去了宝玉,他也就失去了“仙”气,回归了平凡的人的本质,而这才是人生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贾宝玉含玉而诞的光环,从生下来就备受关注,承载起了家族振兴的重任,可是谁知道这本来就是一种虚妄,一个早就设计好的局?离开了通灵宝玉的贾宝玉,就是最普通的一个平常人,一个逆子,一个“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餍饱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 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罪人。

“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悲哀一生,谁与我生死与共?”没有谁可以与你生死与共,“”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就是“红楼梦”的真谛,就是贾宝玉人生给每个后来读者的警示。往期回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