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关的长期临床结局和并发症,并确定影像学参数的恢复是否影响功能结局。桡骨远端骨折(DRFs)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并伴有多种并发症。许多研究表明,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解剖复位和影像学参数的恢复会导致更好的临床功能结局。
【方法】该研究团队入组了207例孤立性桡骨远端骨折(DRFs)的患者(平均年龄64±17.9岁,其中女性150例(72.5%))进行回顾性、单中心研究(101例手术治疗,106例非手术治疗)。
【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 骨折AO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1.6年后进行临床功能和影像学评估,使用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9孔钉测试(9-HPT),收集握力和捏力数据。与手术组相比,该研究团队发现非手术组畸形愈合率更高(p<0.0001),影像学参数如掌倾角(p<0.0001)、泪滴角(p<0.0001)更差。然而,影像学参数与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和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结果不相关。此外,50岁以上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功能预后、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 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与非手术治疗的结果相似。【结论】在50岁或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DRFs)患者中,恢复桡骨的解剖和影像学参数可能不是获得满意功能结局的必要条件。患者的自身情况才是决定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最重要因素。桡骨远端骨折(DRFs)是世界范围内报道的最常见的骨科损伤性疾病,可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于桡骨远端骨折(DRFs),选择合适的方法显得极其重要,同时适当的护理也是必要的,因为可能出现诸如身体活动受限制和慢性疼痛等长期并发症。非手术治疗主要为骨折闭合复位,然后石膏固定。这种类型的治疗建议用于稳定型骨折,以及不适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不稳定型骨折。桡骨远端区域有良好的血液供应,这决定了高愈合潜力。然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频繁的继发性移位进而导致骨连接不正。因此,建议对某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掌侧锁定钢板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复位中日益成为世界趋势。近期大量研究表明,解剖复位和影像学参数恢复的手术治疗可提供更好的临床功能结局,这导致了手术率的增加。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手术解剖复位是否能改善功能。一些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s)的研究报道,在临床功能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X线测量和功能预后的对应关系是有争议的。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并发症和功能结局存在矛盾,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尚不明确。到目前为止,对于最佳的治疗方法还没有达成共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年轻人和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长期结局和并发症。次要目的是确定人口统计学数据,特别是年龄、骨折类型、治疗类型、选择的影像学参数是否影响桡骨远端骨折队列的长期功能结局。该研究团队确定了所有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一级创伤中心住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该研究团队指定的纳入标准如下: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X线检查证实孤立性桡骨远端骨折。多发性创伤和肿瘤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从1774名合格的参与者中,该研究团队随机选择了240名患者:120名接受了手术治疗,120名接受了非手术治疗。在这240名患者中,29名患者拒绝进入研究,4名患者死亡。观察期为桡骨远端骨折(DRFs)后至少1年。骨折时的年龄、性别、骨折的部位、手部支配能力、教育程度、吸烟情况、工作状况、病假时间。损伤能量分为双峰型,低能量机制的骨折定义为从站立高度以下跌落造成的骨折,高能量机制的骨折定义为从高于站立高度的任何其他位置跌落,如从楼梯跌落或交通事故。影像学评估由Medoff提出,使用AO分型确定桡骨远端骨折AO类型和亚型。对骨折部位和对侧正常部位,进行标准的前、后、侧位片X线片照射。评估桡骨长度、尺骨变异、掌倾角、泪滴角等影像学参数。影像学结果基于最终患者的X线照片。用标准测角仪测量运动范围(ROM)。该研究团队使用Semmes-Weinstein(赛姆斯-韦恩斯坦)触觉测量尼龙丝来评估手感觉和可能的神经病变。此外,为了评估长期功能结局,该研究团队使用了以下工具:患者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九孔钉测试(9-HPT)、收集握力和捏力数据。该研究团队入组了20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1例手术治疗,106例非手术治疗。整个队列的平均年龄为64±17.9岁。其中女性150人(72.5%),男性57人(27.5%),平均观察时间3.9±1.6年,从最低1.1年到8.1年不等。分析的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手优势、损伤能量、吸烟、并发症、教育程度和AO骨折类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非手术组的失业和退休患者比例高于手术组。此外,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因桡骨远端骨折(DRFs)而休假的时间明显更高。详细的人口统计和亚组分析的特征如表1所示。表1:入组人员的特征。SD :标准差,DRFs:桡骨远端骨折,AO:骨折分类系统。桡骨远端骨折既可手术治疗,也可非手术治疗。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骨折复位和固定治疗。手术固定采用掌侧钢板或经皮钉及石膏固定。非手术组采用手法复位短臂石膏治疗,如表2所示。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是疼痛综合征,影响了59.4%的研究人群。运动丧失和关节炎是桡骨远端骨折后的普遍并发症,但它们与桡骨远端骨折(DRFs)治疗的类型无关。非手术组骨折畸形发生率高于手术组,但与疼痛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手术组仅出现尺神经病变。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总并发症数无显著差异。在该研究团队的研究队列中,桡骨远端骨折(DRFs)后长期并发症的详细列表和概率见表3。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非手术患者的影像学结果较差,如表4所示。在将队列细分后(年龄小于50岁,等于或大于50岁),在选择的影像学参数方面获得了类似的显著结果。
表4:选择手术和非手术队列中桡骨远端骨折的最终影像学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功能结局评估显示,与非手术治疗组相比,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平均握力、捏力、腕屈曲和尺侧偏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如表5所示。与未受伤的对侧相比,两组骨折后腕关节活动范围的缺损具有统计学意义。表5:桡骨远端骨折后的长期临床和功能预后。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表示。结合既往研究和多变量回归结果,该研究团队将队列划分为大于或等于50岁和小于50岁的亚组。上述阈值将桡骨远端骨折的两个主要人口统计学组进行了区分。然后,计算年龄和干预亚组特定功能结局的差异,如图1所示。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的桡骨远端骨折(DRFs)患者的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和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类型无关。在年龄小于50岁的年轻人群中,根据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和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手术治疗会导致更好的功能结局。图1所示: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的长期功能预后。然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手术队列中,年龄与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结果显著相关(RR: 0.24, 95% CI: 0.04-0.43;p = 0.021)。在研究组中,该研究团队没有发现其他人口统计学数据、影像学参数与测量的功能结局之间的关联。
该研究团队发现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和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测量的功能结局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这意味着无论进行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的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和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是相同的。然而,在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该研究团队观察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lant等人也做了类似的观察。其他作者建议当功能结局与治疗方法无关时可以考虑设置更高的年龄阈值,如55岁、65岁和70岁。
有趣的是,该研究团队发现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休时间明显长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固定和缺乏适当的康复训练。与这些发现相反,Egund等人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假时间明显更长,而且他们报告病假时间与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评分呈正相关,这意味着病假时间越长,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评分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结局越差。根据Zhao和Qiu的观察,该研究团队没有发现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并发症总数有任何显著性差异。然而Chung等人观察到了这种差异。该研究团队发现桡骨远端骨折(DRFs)术后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是疼痛综合征,但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该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相反,一些研究人员将畸形愈合描述为最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DRFs)并发症。在该研究团队的研究中,畸形愈合是第二常见的并发症,而且该研究团队发现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之间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手术治疗的患者较少发生畸形愈合,这与Chung的观察结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畸形愈合与较高的疼痛率或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问卷评分结果无关。此外,在运动丧失和关节炎方面,该研究团队没有观察到任何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这分别是第三和第四个主要报道的并发症。此外,该研究团队发现队列中31.9%的人发生了关节炎,这与Lameijer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在12个月的随访中,关节炎的患病率为31%。该研究团队发现影像学结果:桡骨长度、尺骨变异、掌倾角、泪滴角、前后距离与功能结局(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不相关,这与Young等人和Synn等人的研究一致。然而,Wilcke等人的研究证实了桡骨长度与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如手臂、肩部和手部残疾(DASH) 问卷所描述的。此外,McQueen和Caspers也发现了长期影像学和临床结局之间的显著关联。近期多项研究表明,JakubMarchewka、Jakub Szczechowicz等44例的研究可能不会导致不恰当的结果,受试者可能有满意的功能结局。上述结果在该研究团队的队列中得到了证实,影像学参数不影响研究组最终的长期功能结局。该研究团队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DRFs)患者的平均握力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Ochen等人准备的meta分析中,其中971名受试者接受评估。然而,Song等人和Ju等人的研究并没有指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桡骨远端骨折(DRFs)后握力方面的任何统计学差异。此外,该研究团队发现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DRFs)患者的捏力强度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患者。如Ziv等人所描述,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获得的握力结果与健康患者相当。结果还显示,12个月后桡骨远端骨折(DRFs)的非手术患者(80%)明显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4%)更容易发展为创伤后关节炎,这可能解释了该研究团队观察到的参与者强度差异。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之间,该研究团队没有观察到任何具有统计学意义的9孔钉试验(9-HPT)差异。据该研究团队所知,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是第一次使用9孔钉试验(9-HPT)评估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DRFs)患者的手灵活性。该研究团队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腕关节屈曲、桡骨长度以及尺骨偏斜方面有显著的改善。Lameijer等人描述了类似的结果。此外,Tsitsilonis等发现桡骨远端骨折(DRFs)后尺侧偏移是生活质量的重要预后因素。此外,Toon等人观察到损伤后12个月的尺侧偏移有显著差异,有利于手术治疗的患者,这与该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一些研究没有发现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之间的腕关节活动范围有任何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该研究团队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比非手术组患者有更好的功能结局,这一点在meta分析中得到了Ochen等人的证实。这项研究也有局限性。首先,研究设计是回顾性的,所有连续的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被确诊并随机分配到亚组。由于年龄、性别、损伤能量、骨折类型分布等基本特征相似,亚组间差异不显著,因此随机分组的质量较好。第二,另一个局限性是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相关的长期结果和并发症。该研究团队还没有使用系统验证的并发症列表,例如McKay提出的。总之,对于50岁或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来说,桡骨的解剖和影像学参数的恢复可能不是获得满意功能结局的必要条件。在考虑治疗方法时,应仔细考虑并发症。患者自身情况是决定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最重要因素。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