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半音阶的特定使用举例
前几天写的拉赫Op.39 No.6那首“小红帽”,提到作曲家很多时候都会用半音阶来描绘狂风、鬼怪和猛兽…
然后有留言给我问都有哪些作品这些写,都是怎么运用的?
半音阶自古有之,从16世纪的声乐作品就能看到,再如巴赫就写过一首很著名的《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BWV.903)。
上海音乐学院已故院长桑桐有一本《半音化的历史演进》,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我就不打算在这里多讲关于半音阶或者半音和声的东西了,只列举几个作品,看看这些半音阶都是怎样运用,去描绘那些特定形象的。
sorry,这篇不是段子,也不搞笑,音频较多,不过都是挺好听的音乐,有兴趣看完听完的,就当是多知道些音乐吧。
有多少人是被封面图的周星驰骗进来的?嘿嘿!
| ① |
用半音阶来描绘猛兽,我能想到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圣-桑《动物狂欢节》的第1乐章《狮王进行曲》,切一个总谱截图:
上图我圈红的地方,就是用钢琴8度演奏半音阶来模仿狮子吼声。大家可以听听它的音响效果(大概在1分钟左右的地方):
忍不住多说一句,湖北省的高考音乐教材(就不说谁编的了),竟然看到有问题是: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里《狮王进行曲》的狮子一共吼了几声…
我靠这都什么垃圾题目啊!!
| ② |
虽然海顿在他的清唱剧《四季》里,也有半音阶去描写自然景色的片段,比如在“夏天”这Part,海顿就用半音阶上行来描绘太阳升起…
但是更出名的,显然是他的学生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第4乐章里,近乎白描手法般用半音阶去刻画暴风雨:
这个片段的谱例,大概在音频2分20秒左右的地方:
| ③ |
罗西尼在他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里,第二部分描写阿尔卑斯山下乌云密布、雷鸣电闪的场景,也是用木管的半音阶下行来表现:
上面这页总谱圈红的地方,就是木管与小提的一个叠加的音色,不想听前面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第3分钟开始:
PS:如果你看过90年代一部很出名的搞笑电影《东成西就》的话,你可能会发现,里面张学友演洪七公,唱的那首歌,就是来自罗西尼这首序曲里的音乐。
| ④ |
帕格尼尼的《降B大调第13号随想曲》,作曲家本来也没有具体说清楚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但就是因为那个下行的半音阶,以致这个作品在小提琴界混了一个“魔鬼的笑声”的外号,而且还很形象:
| ⑤ |
圣-桑在著名的《骷髅之舞》里,描写那种群魔乱舞的场景,也时不时地使用半音阶,这个是第一、第二小提琴交替演奏的半音阶:
这个是木管3度下行的半音阶:
音频大概3分40秒开始这两个片段:
| ⑥ |
另外一首描写鬼怪很出名的管弦乐曲,莫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肯定也没理由放过半音阶这么好用的手段:
音频是大概2分17秒处:
| ⑦ |
最后放一个比较好玩的,周星驰《回魂夜》的电影配乐,里面鬼出来的时候,就用了一个半音阶的上行来表现的,喜欢星爷的人应该对这个音乐不会陌生(胆小者深夜慎听)。
基本可以这样说,各位作曲的朋友,要是打算描写鬼怪呀、呼啸的北风呀、老虎狮子的吼叫呀、内心交织的悲痛呀…之类的东西,半音阶就是一个最经济、最直接的手段,一用上至少效果是马上就出来了。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作品,都有半音阶或者半音和声运用的片段,如莫扎特的《安魂曲》、歌剧《唐璜》里面司令官石像的主题、《a小调幻想曲》(K.511)、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万能之神/Die Allmacht》(D.852)、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韦伯的歌剧《魔弹射手》…太多太多,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多讲了。
练习曲
“pianoetude”
专注于钢琴练习曲的研究
△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