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少年曲集-18 收割者之歌
演奏者:Angela Brownridge
★ 这篇文章就不分享乐谱啦,因为国内有出版的,买一本也不贵哦!
▼
这是之前写的舒曼《少年曲集》的文章链接:
▼
刚刚过完剁手节,所以写一首舒曼的《收割者之歌》蹭蹭双十一,不知道大家被收割了多少呢?
《收割者之歌》是舒曼《少年曲集》的第18首,也是曲集的最后一首。
作曲家本人为作品标的速度是德语的Nicht sehr schnell,不太快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明确的速度标记了。
但我们如果了解这个作品的体裁,也就大概知道该采用什么速度了。
作品原标题为德语Schnitterliedchen,Schnitter是收割者的意思,Liedchen则是小调、小曲、短诗。
所以,Schnitterliedchen也就是“收割者之歌”。
我们可以想一下,春耕秋收,当一个农民春天播下种子,好不容易到了秋天,收获很多粮食的时候,他的心情是不是会很嗨皮,并且带着感恩的呢?
要是在我们国家,我们会感激党和国家;但在德国、在欧洲,因为他们基本就是宗教社会,所以他们感恩的自然就是上帝啦!
So…舒曼这个作品就用了Pastorale的体裁,也就是“牧歌”,也有翻译成“田园曲”的,为的就是表现农民在丰收时,对上帝的感恩之情。
那……为什么牧歌,Pastorale就表示着对上帝的感恩呢?
这个问题有点大呀,很难在这篇小文章里面说明白哦,或者有机会再专门讲一节关于Pastorale这种体裁的课也可以。
或者想想基督教里的那些都叫“牧师”,大概也就知道了。
▼
话说回来,Pastorale的节奏一般都是以8分音符为基本拍,有6/8、9/8、12/8拍都有。
速度也一般都是比较固定的,我在这里也不说每分钟多少拍,买个关子,大家参考一下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春的第3乐章、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末乐章主题是什么速度就知道了,它们都是Pastorale。
先看看《收割者之歌》开头的乐谱:
我们可以从谱例中看到,6/8的拍子,特别第2小节里前长后短的节奏型,都是牧歌的典型节奏。
而且作品的左手部分,是一个很简单的五度结构,这是舒曼在模仿乡村风笛的音响,用音乐去描绘出一幅乡村的画。
收割者,农民嘛,肯定呆在乡村的啦,难不成跑到陆家嘴去种田?
作品中段去掉了和声,变成了双手相隔八度的单旋律:
这也是舒曼有意为之的:
右手的旋律处于女中音音域、左手则是男中音,就像是收割空闲时男女在合唱一样。
而没有和声,也是舒曼故意凸显出单调的乡村风格。
乡村音乐啊,哪来的和声?要是学过和声,估计他们也不会在这种田了……
再现时则是提高了四度,音乐转到F大调去了,最后加一个小尾声结束:
注意一下:尾声里的音符,全部都有小点点,都是跳音。
这像不像收割完了的农民那种非常嗨皮的心情?
拉拉杂杂写下这些,算是一个教学笔记吧……
问一下:
话说如果我把这些教学笔记都整理好,写作风格改得正经一点,找出版社出版,会有人需要么?
其它推荐deep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