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69:昨日首发英雄帖今朝开榜奏新曲
国风秦韵69:昨日首发英雄帖今朝开榜奏新曲
2019年10月12日,网闻博报从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获悉,“首届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埙、陶笛民族器乐新作品征集活动”圆满落幕。共有48件参赛作品获奖,展示出了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成果。
由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这次活动,旨在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葫芦丝巴乌、埙、陶笛作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民族乐器演奏的持续发展。
该项活动于2019年6月底启动,截止8月底共收到原创作品50余件(部)。各地作者参赛踊跃,远远超出了陕西省范围,遍及上海、江苏、广东、河南、四川、内蒙、云南、山东和黑龙江等地。参加作品选送的人员,有国内知名民乐演奏家,有音乐院校教授,有部队文工团的军旅艺术家,有艺术团体的职业演奏家、作曲家,以及文化馆(宫)专业音乐研究员等。
活动组委会邀请著名作曲家徐光明等民乐界权威人士担任评委。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专家组盲审和初评、复评、终评三轮评审,评选出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获奖作品。
其中,一等奖9件,二等奖21件,三等奖13件,优秀奖5件。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发文称,此次活动报送作品质量高、体裁形式多样、题材新颖。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有歌颂英雄事迹、有对古诗写意,还有几首大型的协奏曲及军事题材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多部优秀的秦风唐韵作品,补充了陕西风格的葫芦丝、埙、陶笛曲库。大赛组委会特此向报送作品的专家、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表示祝贺,希望获奖作品能够广为流传,为民族器乐曲创作添砖加瓦。
据了解,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是该领域在全国起步最早的省级社会学术团体。2014年4月20日,正式组建了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2018年10月26至27日,由陕西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陕西省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8丝绸之路“埙送中华”高端论坛系列活动,是中国埙乐文化复兴的历史性盛举。这次作品征集活动,则是继去年“埙送中华”活动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自2014年开始,在引导和规范社会大众民乐教育方面,他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葫芦丝、埙、陶笛行业师资培训班”。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会员开展了一系列“民乐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发挥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主力军作用。
众所周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然而,在当前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势压力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存在着现实的困境和危机。
对此,在接受网闻博报采访时,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会长相隋柱表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此消彼长,不进则退。只有勇于担当、自强不息、主动作为,才能够守护和传承好民族音乐的文化基因。“关中自古帝王州”,陕西有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最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有最广泛的群众文化基础。因此,陕西人就应该肩负起守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神圣使命。
他说,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民族音乐的经典作品。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只是享受前人的成果,也必须为后世留下一些经典作品。我不敢断言,这次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都能成为传世经典。但是,假如我们一直不敢搞这样的新作品征集活动,那就永远等待不来传世经典的自动诞生。可以肯定的是,只有我们持之以恒地搞下去,就必然能够催生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乐经典作品。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秦俭则坦言,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不易,新作品征集和推广更是难乎其难。开展“首届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埙、陶笛民族器乐新作品征集活动”,我们起初也心存顾虑。最终,我们还是首先战胜了自己,鼓足勇气迈出了这第一步。看到迅速得到了省内外民乐界的积极响应,并在短短两个月内受到了50余件原创作品,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有鉴于此,我们对“第二届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埙、陶笛民族器乐新作品征集活动”,也就更加充满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