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重塑你的行动模式,不管做什么你都能有始有终,坚持下去
要说到很多人做事失败的核心原因,排行第一的,我相信并不是目标无法完成,或者目标高不可攀,而是还没开始努力,就已经早早放弃了。
试想一下,你有没有试过计划今天要做什么,这个星期要做什么,但到头来哪些事都没有完成呢?
然后下一次又周而复始地陷入这种做计划、准备行动、坚持几次、最后放弃的循环当中。
其实,大多数人之所以无法坚持自己的目标,只要有两个原因:
1,自我意识太差;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刻意控制自己的意识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情都是出于“本能”或者“习惯”的。
例如你打算减肥,可是运动不到两天,就开始想吃东西,想躺在床上玩手机了。这就是你的本能意识比你的自我意识强大的结果。
当你的自我意识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那么你在尝试的时候,也只是试探性地尝试。这种尝试是轻度且充满犹豫的。
一旦遇到任何困难,随时都会放弃。
2,规避失败的心理;
有些人非常害怕损失或者失败。
因为失败的出现,就会预示着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这不仅会损害自己的自尊心,而且还会降低自己的自信心。
人在脑海中都会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理想自我”,一个是“现实自我”。当我们尝试努力时,会以“理想自我”出发衡量事情取得的结果。但当“现实自我”让自己啪啪打脸时,巨大的心里落差就会让他们产生逃避心理。
例如你明明计划了这个星期要做完五件事情,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最后两件都完成不了。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结果落差,会让他们变得情绪低落。
为了避免这种失败继续伤害到自己,于是大多数人就会选择放弃了,然后安慰自己只是自己不想去做而已,又不是自己“不行”。
想一想,你那些因为缺乏毅力而放弃的目标,是不是都有这两方面的原因呢?如果是,那怎么改变呢?
重塑自我形象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会按照自身的形象去表现出来。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懒惰的人,那么说明,你在心里的自我形象,就是一个“懒惰”的人。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勤奋的人,但现实的行动却很懒惰,这种认知偏差,就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浑身不自在。
所以为什么有些“洁癖”的人,容不得半点不干净的东西呢?因为他们有一个“爱干净”的自我形象。所以一旦看到身边存在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时,他们就会感到浑身不舒服了。
问题是,当你开始做出一些懒惰的行为时,例如停止工作,而是去打游戏、看视频之类的,你的心理会出现一点点挣扎的感受吗?相信你不会!
因为,你已经认定自己,就是一个这么懒惰的人。也就是说,你已经给自己塑造出一个懒惰的自我形象。
所以,想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勤奋、有毅力的人,第一步就是重塑自己的“自我形象”,然后带着这个“自我形象”,你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出你的自我意识,去控制那些懒惰、放松的行为。
那怎么重塑这个自我形象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定义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以那种人的做事方式,每天坚持做至少三个属于新形象的行为。
例如你想成为一个口才很厉害的人,那么一个口才好的人,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呢?你首先给这个形象做一个定义,如果不知道,可以从身边或者网上的视频找到这个新形象的参考。
然后,每天用这个新形象做三件事,诸如抬头挺胸地自信表达,幽默个性地开玩笑,大方得体的身体语言等。
值得注意的是,想要让自己每天都执行这个步骤,最好每天去提示自己这样去做。你可以用手机,用便利贴等辅助手段,告诉自己今天要用新形象做事。
正如心理学所说,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用那种人的姿态去行动。然后带着这个形象去做一些锻炼口才的练习,你就会提升自己的内在驱动力了。
同样,你想要成为一个勤奋、有毅力的人,每天就用勤奋的形象去做三件事,诸如早起、阅读一个小时,锻炼某技能等。
当然,一定要用辅助手段去提醒自己。因为大脑通常不会执行那些容易忘记的事情。所以无论做什么,一定给自己清晰的提示,唤醒大脑对于新形象的认同感。
当你感到自己的行为有点脱离新形象时,一定要坚定向大脑灌输: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
只要每天的三件事还没做完,就一定要赶紧提醒自己行动起来去做。久而久之,这个习惯就会重塑你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从而慢慢改变你。
为行动设置热身时间
你有没有经历过以下情况:
当你正准备做一件事情,诸如打开一个设计软件,开始工作了,但新建文档之后,由于不知道怎么推进任务,于是你却跑去看视频、玩手机,就是迟迟不投入工作?
相信我,我以前也经常这样!
我每天要写文章的时候,打开WPS,新建一个文档,看着空白的界面,我迟迟不知道怎么下笔写下文章第一个字,转移跑去做其他事情,导致要写的文章一直拖延下去。
那为什么我们很难行动起来呢?不外乎两个原因:
1,任务完成难度比较大,不知从何入手;
2,没有行动的动力,缺失行动的必要性;
如果我们做的任务有时间上的要求,那么通常时间还没有用光,我们都会继续拖延下去。可以说,不“死”到临头,我们都不会真正行动起来。
但问题是,我们想要做的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例如自我学习、技能锻炼等,今天不做,留待明天再做,明日复明日,我们就觉得有大把的时间,就很难有动力去执行任务。
怎么办呢?除了按照前面提到的,要每天给自己一个提醒机制,时间一定就要开始行动之外,你还需要让自己的“热身”时间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换言之,把我们用来拖延、对抗任务的“热身时间”清晰地规划出来。
当你意识到自己不知道怎么开始工作时,设置一个五分钟、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的热身时间,留给自己用来发呆,让自己赶快去做想去做的事情。如玩游戏、查资料、刷朋友圈、回复信息等。
当然,这个“设置”也最好有提醒机制,好像闹钟一样。热身时间一到,铃声响起来了,就要立刻手机放在一旁,着手工作了。
有次我准备写文章,也是毫无头绪,于是设置了一个十五分钟的热身时间,让自己喝喝水,在家里的大厅走来走去找灵感。
然后热身时间一到,我听到闹钟声了,我就把手机放下来,回到电脑前开始写作了。直到我写完文章,我才意识到我的手机落在大厅的沙发上。这就是提示机制的力量啊!
我就是用下图在宜家家居买的计时器“提醒自己”的。至于设置多长的“热身时间”,就要根据你任务的难度而定。不过我建议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因为时间越长,你就越缺乏行动的压迫性。
其实,上面这些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任务和执行动作在大脑建立一个清晰的提醒机制。只要你每天做什么事,都不要去通过回想、回忆去搜寻,好像我们记得自己每天要上班那样,那么大脑就更容易让我们行动起来。
记住,大脑通常不会执行那些容易忘记的事情。
打造毅力行动的模式
当你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做,相信你对于目标的坚持已经成功一半了,但还不够。
你还需要结合以下四个行动模式,才能够有效增加自己的毅力。只要你按照这四个模式去做,坚持下去,你就能够让自己塑造成一个极具毅力的人。
在你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的时候,你就需要翻出这四步去做了!
1,不断按照方法重复行动;
有些努力,需要重复一遍又一遍才能够有效果,所以我才说,为什么“提醒机制”这么重要,因为你随时都会忘记重复去运用方法。
大多数人在遇到阻碍时,第一选择往往就是放弃,然后就开始对“方法”产生各种怀疑。但记住一点,你对于方法运用的努力程度,还没有去到对方法产生怀疑的地步。
很多时候一项策略不起作用,并不是这个策略有问题,而是因为你对策略的运用还不足够重复。
所以,刚开始努力时,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探索和运用学到的方法,诸如1到3个月时间。这样你才看到自己的努力是不是真的有效果。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策略;
如果你确实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足够多了,但依然还是得不到你想要的那个结果,那就需要改变策略的运用方式了。
经过一段时间对于方法的运用,相信你肯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至少你已经有了切身的经验,知道为什么方法不起效果。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看看哪里操作不当,到底是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够清晰,还是因为事情太多,没有太多精力兼顾呢?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方法和策略,直到这些方法跟你“融为一体”。
3,模仿那些有成功经验的人;
不管你想实现什么目标,总之这个世界肯定已经有过无数的人,已经做到你想做的事情。而你要做的,就是去模仿这些人,学习他们的做事方式。
例如你想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你模仿那些社交高手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想提升你的沟通能力,你就模仿精于此道的成功人士。
然后——这是重点——把他们的方法和做事方式总结出来,通过观察或者学习,提炼出他们身上的经验,然后以此去学习。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让自己做什么都有始有终,就看看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是怎么做的。
这种模仿,会让你提高得更快,也更省事。
4,不忘初心;
完成目标有两种方法,而且这两种都有用。问题是,只有一种会让你感到愉悦。
第一种是强迫自己去努力、奋斗,好像做着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一样,让自己觉得受难,从而在坚持的过程中,抱着消极、抗拒的态度。
第二种就是假设自己马上就要成功了,想象所有事情都会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即便遇到困难,由于这些事是自己想做的,从而会积极从困难中寻找乐趣,采取各种行为解决困难。
你会选择哪一种呢?相信你肯定会选择第二种。
问题是,怎么才具备第二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呢?就是你在行动的过程中,要不忘初心。
有时候我们过于纠结要做的事情,反而不记得当初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慢慢开始讨厌自己要做的这件事。这就是忘了初心的表现。
当你记得自己的初心,每次想要放弃时,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让自己走到今时今日,重拾初心,相信你就能够再起鼓起勇气,继续前行了。
记住,不管你在努力的过程中遭遇什么样的困难,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的初心。毕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