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丨哈工大这条及时明确又充满温暖的回应有重要借鉴意义

感恩节,可能是所有西方“洋节”中最有迷惑性的节日,常常误导公众认为这是一个“知道感恩”“弘扬善举”的好节日,而不会去细究感恩节那充满对印第安人血腥屠杀的肮脏历史,导致我们一些教育机构、学生团体每年都会热衷于举办这类西方洋节,或出于表达善意、或出于营销目的。

在我看来,这几天被推上热门讨论的哈工大宿管阿姨送感恩节糖果风波,更像是一次无心之举引发的“美丽误会”,而对于宿管阿姨的善意初衷,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

当然,我认为哈工大能有学生站出来提醒宿管阿姨是好事,即便留言的内容会有些尖锐和针对性,最起码说明该校学生已经对个别“洋节”历史及其对社会造成的潜在误导有了基本的判断力,应该给予高度肯定。

这些年,在国家持续加强主流文化价值培育的大背景下,类似西方洋节的历史背景渐渐被公众熟悉,不迷恋洋节、不倡导过洋节等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这种情况下,洋节话题的舆情也会伴随呈现高发、多发态势,尤其是学校、培训机构、商圈这些区域。

令人高兴的是,哈工大作为涉事学校,在舆论快速引发关注、可能触发反向争论的关键期,给出了明确而又充满温暖的官方回应。这是一种敢于直面舆论风波、勇于澄清潜在误解的责任担当,对其他学校而言,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凌晨回应成功取得信源传播主动权。像因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这种西方洋节引发的话题性舆情,后续舆论会因不断围观和讨论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争论性和对抗性,也很容易因不良语境的创设而被带偏带歪。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会显得比较棘手和为难,特别是在“要不要回应”“什么时候回应”等关键问题的决策上,往往不会太过主动,至少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静默观望,而像哈工大这样不仅在第一时间核实线下情况,而且敢于在凌晨1时36分马上发布公开回应的学校,并不多见。

事实上,哈工大选择凌晨回应十分明智,取得了高于预期的舆论效果。一是舆论对学校回应信任而理解的正向讨论氛围不断形成,分析应与学校凌晨回应同步满足了公众关注事件同时渴望获取权威信源的社会心理紧密相关;二是媒体传播报道均引用学校回应,确保了后续事件进入互动环节转发阶段后的信源真实,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公众是在基于真实信源得出的观点和判断。

二是回应平台得当反映学校正确舆情思维。处置舆情,要有起码的平台“对应”原则,即微博上发酵的舆情,要以微博回应为主;微信社群引发的局部性舆情,可以通过微信回应。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部门和单位还普遍缺乏上述舆情思维,迷恋微信、躲避微博,导致用官方微信回应微博舆情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造成权威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热议舆情的读者和用户,大大降低舆情处置的实际效率。我认为,哈工大能在第一时间选择微博回应,起码说明该校管理层、决策团队树立了正确的舆情处置思维,应当给予鼓励和肯定。

三是内容简洁、观点鲜明诠释官方立场。分析认为,哈工大这份通报言简意赅、主旨明确、态度鲜明,特别是“学校不提倡带有宗教色彩的“洋节”进校园”“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两句定性表述,一方面向舆论表明,经校方线下核查认为,宿管阿姨此举虽有过感恩节之嫌,但属于无心之举,并不属于宗教活动范围,学校态度是不提倡、不发起;另一方面,加以“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等补充表述,表明学校坚决反对带有严重仪式感的宗教活动进校园,也就是为个别宗教势力借“不懂”“不知”之名进入校园划上了一个明显的红色界限。这两句表述看似普通,但反映出了该校实事求是、不乱扣帽子、不淡化底线的官方立场。

四是帮助宿管阿姨澄清充满人性温暖。与以往一些学校害怕舆论动辄处理涉事人员的妥协回应相比,哈工大的回应里面充满了对宿管阿姨的安慰安抚,特别强调了宿管阿姨是出于好心的澄清表述。在回应媒体报道时,更是再次强调了不会因此处理“闯祸”宿管阿姨的官方态度,在当下“甩锅基层”频发的舆情回应中,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我注意到,已经有媒体使用了“哈工大学生威胁举报”“宿管阿姨道歉”“校方表示肯定”等强化对抗性的标题,误导了不少网民在同情宿管阿姨的同时,将攻击矛头对准了反映情况的同学,虽然暂未形成舆论之势,但仍需关注防范。

一是渲染弱势同情,强化对抗语境。社交媒体带有潜在的“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两面思维,这会让一些人嗅到难得的炒作营销噱头,创设并强化这类攻击性语境,误导网民不自觉地进入“战队”思维。观察发现,已经有一批账号开始用宿管阿姨的无心之举,来反向挑起对反应问题学生的抨击攻击,需要澄清和化解。建议后续还是要通过讲理方式,去帮助舆论明白“宿管阿姨的无心之过”与“学生反应过洋节问题”是两码事。

二是情煽制造极端,关联有害议题。舆论因情绪情感而充满魅力,同时也会滋生负面风险。比如,近年来一些营销账号每每在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期间反向炒作“洋节”议题,混淆“不倡导等同于禁止”概念,通过《洋节,再见!国家终于出手!》《抵制圣诞节,因为你是中国人》《洋节,滚蛋》等极端标题,渲染极端情绪,制造极端语境,试图以反向造成吃瓜群众反感的方式,来攻击国民心态,关联带有强烈负面体制影射的有害议题。

因此,我真心建议我的读者朋友(特别是高校有关同志)可借鉴此次哈工大成功处置舆情的经验,起码能为接下来自己遇到类似问题,提供一个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参考模板。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