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山水生雅逸,陆抑非绘《江邨渔乐》
大概从明代中期开始,画家们越来越喜欢元代名家的山水画。到了明朝末年,画家们对元代山水画的崇敬达到了无以言表的程度。
以董其昌为首的江南画家,都特别喜欢元代名家作品中的雅逸淡泊之美。他们觉得这样的作品才画家面对自然美景的真实感悟。
清初四王中有两位名家都和董其昌有师生之谊。王时敏和王鉴都是董其昌的弟子,他们继承了老师对元代名家的崇拜,创作了一大批仿元代名家作品。
在明代画家中,最早向元代名家致敬的人叫王绂,他曾经画过一卷《江邨渔乐》。在这卷作品中,他一口气致敬了元四家。
陆抑非 江邨渔乐
到了近代,这幅王绂绘的《江邨渔乐》被海派名家收藏,陆抑非在朋友举办的笔会中看到了这卷作品,他觉得这样优秀的作品如果可以临摹一遍,肯定会受益良多。
于是就有了这幅立轴山水《江邨渔乐》。关于陆抑非为什么没有对临,而是采用了意临的方法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即便是意临,也能从这幅作品中看出元四家的风采。
陆抑非是近代著名花鸟画家,他很少画山水。有个有意思的事情,明代王绂本身是个专门画墨竹的画家,也很少画山水。
这种说不清的缘分,赋予了这幅山水特殊的魅力。很少画,并不是不能画,一旦落笔,气象万千,山林高致让人无比惊艳。
陆抑非 江邨渔乐 局部
画中高山用牛毛细皴描摹肌理,再用青绿色彩稍加渲染分出结构。一看就知道,这是学习黄公望的画风,只不过为了作品更具观赏效果,陆抑非在创作中用了颜色。
从中景处到近景的过渡,陆抑非采用了“一江两岸”的构图,这是倪瓒标志性的风格。近处的密体山石是王蒙的最爱。渔夫荡舟,笑傲江湖,是吴镇作品中必不可少的抒情元素。
一幅作品融合了元四家的四种画风,调性竟然可以完美统一,这一点实在是太厉害了。通过上述分析就能想明白,陆抑非看到王绂那卷作品的时候该有多么激动啊!
陆抑非不仅仅是位著名画家,他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他来讲,这幅作品在教学上的意义,也许远远大于他自己在技法上的提升。
陆抑非 江邨渔乐 局部
传统绘画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师徒之间传授技法,另一种是靠自学临摹完成学习过程。运气好的学生,遇到好的老师会告诉他笔墨技法的运用规律。
运气不好的学生,要么遇不到老师,要么遇到老师后只能默默躲在一旁偷偷观察,自己体悟。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的艺术学校,才让美术教育进入到了科学发展阶段。陆抑非作为专业的美术教育家,他在教学的过程,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系统化地传授。
这就需要他自己先把传统作品中的风格、流派学习掌握。从这幅《江邨渔乐》就能看出来,他是个优秀的老师。
陆抑非 江邨渔乐 局部
回到作品本身,《江邨渔乐》可以用“笔下山水生雅逸”来概括。陆抑非在创作中运用了青绿技法,强调了笔墨关系。
让这幅作品既有传统味道,又有海派风格,实在是一幅清丽秀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