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 | 吴同:追忆钱锺书伯伯的点滴往事

人物介绍

童年时代的吴同

吴兴华(1921—1966),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少年时即有神童之誉;16岁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同年发表长诗《森林的沉默》,轰动诗坛。26岁被燕京大学聘为副教授,31 岁成为北大西语系英语教研室主任,两年后又被任命为系副主任。1957年,因与苏联专家持有不同意见被错划为右派;1966年,惨死于文革初期的暴虐之中,年仅45岁。

夏志清先生曾有言,20世纪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就学养而论,有三位代表人物,第一代是陈寅恪,第二代是钱钟书,第三代就是吴兴华。

本文作者吴同为吴兴华长女,现居美国。

原题

渐远的背影

追忆钱锺书伯伯

的点滴往事

作者:吴同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转眼钱锺书伯伯已经走了十多年了。依照其遗愿,不建墓碑,骨灰无存。一代国学大师、“文化昆仑”就这样离开了,潇洒如浮云,宛若其人。
幼时在中关园,钱伯伯是我家座上客之一。他们一家经常于傍晚在小树林一带散步,途经我家门前,钱伯伯常会驻足,让妻女先行离去。每次钱伯伯来访,都会在父亲的书房中坐上一两个小时,天南地北、中外古今地聊上一阵。两人同为江浙人,年龄相差近12岁,实为忘年之交。
他们的友情始于1940年代,其时正逢钱伯伯的《谈艺录》问世,在文学界掀起巨澜,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然而此书属“阳春白雪”之作,因之曲高和寡,知音甚少。我父亲当时为燕京大学西语系一年轻教授,读了《谈艺录》后,父亲写信给钱伯伯提了一些意见。
父亲的意见全部为钱伯伯采纳,随之对《谈艺录》做了部分修改。两人长达20载的友谊自此开始,父亲也被冠以“小钱锺书”之称。这一友情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如不尽而来的滚滚长江,川流不息,奔腾向前,经历了“反右”及“文革”的严酷考验而历久不衰。

吴兴华夫妇和女儿

树大易招风, 才高易招妒,古来如此。钱伯伯1998年去世后,关于他的文章如雪片漫天飞舞,褒贬不一。虽以赞扬者居多,但也有一些人批评钱伯伯恃才傲物,更有少数人对其学术成就提出质疑。
我绝对不敢评价钱伯伯的学术造诣,因为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渺小如沧海一粟,而钱伯伯就是那一望无际的浩瀚大海。不过对于钱伯伯之秉性为人,我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过的。
在我印象中,钱伯伯属于那种锋芒毕露之人,喜怒形于色,爱憎极分明。他眼中容不得半点沙粒,对于看不惯的人与事,钱伯伯绝不掩饰自己的感觉,说起话来不留情面,言辞尖锐,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其中不乏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不过对于自己的亲朋故旧,钱伯伯总是充满深情,古道热肠。
我永远不会忘记文革初期我父亲含冤辞世后,钱伯伯、钱伯母对我们母女解囊相助,恩深似海,永世难忘。
我母亲是钱伯伯在社科院文学所多年的同事。虽然父亲与钱伯伯过从甚密,母亲与其交往并不多。文革开始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连我母亲这一“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也未幸免。她的工资被扣发,每月只能领32元生活费,我们一家生活顿时陷入困境,拮据万分。

吴兴华夫妇和女儿

那时,她每天与钱伯伯等多名“反动学术权威”一起在社科院大院里劳动。钱伯伯几次趁看管人员不注意时悄悄对母亲说:“蔚英,生活上有困难尽管告诉我,千万别客气。”寥寥数语使母亲难以自制,泪如泉涌。其时钱伯伯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却还惦记着我们一家。
虽然母亲一再说生活没问题,钱伯伯一家仍多次“雪中送炭”,帮助我家度过了文革时期生活上的难关。也使我们在那个世态炎凉的年代尝到了人间温暖,看到了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中科院学部人员从河南信阳的五七干校返京后,我家有幸与钱伯伯、钱伯母成为紧邻。他们是我所见过的最志同道合的伉俪之一,几十年相濡以沫,珠联璧合,真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当时他们已经闭门谢客,断绝了与外界来往,终日埋首学术,潜心钻研。邻居们曾多次目睹小轿车来接钱伯伯赴会或赴宴,但均被他婉拒。他家也不乏“名流贵客”光临,这些人虽位高权重,也常常免不了吃闭门羹。
钱伯伯秉性高洁,不改书生本色,拒绝逢迎权贵,厌恶官场应酬,处处显示了其“出污泥而不染”的铮铮傲骨。有人说他处世圆滑,因之在历次残酷的政治运动中得以过关,这是不真实且不公平的。

钱钟书杨绛夫妇和女儿

我那时仍在天寒地冻的北国风雪荒原接受“再教育”。每逢回京探亲登门拜望,他们都如见到久别重逢的女儿般高兴,立即放下手头书卷,与我聊天,问寒问暖,深情厚意,溢于言表。
钱伯伯经常与我谈及父亲,为其生不逢时、英年早逝而惋惜不已。记得钱伯伯曾说父亲是他的“钟子期”,慨叹“钟期既逝,奏流水为何人?”言谈话语中饱含着这位一代鸿儒对昔日友人的款款深情。
钱伯伯一生惜时如金,古稀之年笔耕不辍,于1979年出版了巨著《管锥篇》。此书被誉为其漫长文学生涯中的顶峰之作。他送了一套给我,并题了字。虽然此书于我有如天书,不解其中一二,却珍贵无比。睹物思人,每当看到此书,对钱伯伯一家的感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故人在何方,
魂魄入梦乡。
夜深忽惊起,
泪洒千万行。
昨晚梦见钱伯伯,半夜醒来。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泪湿衣襟,久久不能成眠。从来不会写诗的我,第一次写下一首小诗来表达多年思念故人的心路历程。每年12月19日,我都会默默地祭奠钱伯伯。对于我来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盖世、誉满全球的伟大学人,更是一位品格高洁、情深义重的忠厚长者。他那浓重的江浙口音,“不思量,自难忘,”每每清晰悦耳,时时余音环绕……

晚年的钱钟书杨绛夫妇

(0)

相关推荐

  • 流年似水,太过匆匆:全家福后面的故事

    抗战胜利后,约1946年,钱锺书.杨绛夫妇与女儿钱瑗摄于上海 杨绛-- 我们这一暑假,算是远游了一趟:返回牛津,我怀上孩子了.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 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 ...

  • 吴兴华‖儿时的年

    儿时的年 文/吴兴华 记得小时候,只要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我稚嫩的心思就盼望着过年,每天就掰着手指头盼望新年的到来.深刻的印记里,从小年那天早上起,父母就按照老家的传统习俗,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着过年的活 ...

  • 父亲二三事

    正当盛年的父亲 退休以后在省委机关大院 1960年代父母和我摄于长沙凯旋门 童年的我与父亲在他的办公室门前合影 父亲二三事 每逢佳节倍思亲.父亲张业精去世已经七年多了.昨天夜里和朋友聊天,谈到了父亲. ...

  • 他上门时全家7口人6个姓,如今被称最好女婿

    在山西永济开张镇寒暑村,赵永乐的家是个"知名"的特殊家庭.36年前,在赵永乐迈进家当上门女婿时,全家的7口人中有6个姓氏,且成员之间几乎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却用30多年的一腔真情,精 ...

  • 【原创首发】山佳:钱锺书 杨绛——书香永存

    读书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二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 ...

  • 温馨时刻:在记忆中交汇

    陈三立(1853年-1937年),陈宝箴之子,清末进士,曾授吏部主事,淡于名利,未尝一日为官,时有"维新四公子"之称.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息影庐山,作诗赋文,成为同光体诗派领袖.清 ...

  • 高瓴资本张磊和他的恩师的点滴往事

    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的去世,让全球投资界都感到惊讶和悲痛.作为其得意门生,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深夜发文悼念恩师,回忆起了与大卫相处的点滴. 1985年,在大卫·史文森31岁的时候,在华尔街工作 ...

  • 追忆似水年华,惦念微笑往事

    说再见,以为还有无数个明天可以再见,一别经年,竟成为永远的告别. --题记 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些走过的路途.到过的远方,都将成为记忆.我记得的昨天和你记忆中的昨天再也没有重叠的可能.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

  • 胶东乡村记忆:往年农家用织布机织土布的点滴往事

    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织布机旁度过的.那时,母亲经常给我做"椤梭袄"和"椤梭裤子"穿. 所谓"椤梭",就是把织好的布匹头剪下来( ...

  • 槐荫文学交流群的点滴往事(李敏/孝感)

    ⌒ 梦 想 文 学 社 DREAM ﹀ ﹀ 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  ◆  ◆  ◆ ◆ 槐荫文学交流群的点滴往事 昨晚看朋友圈,得知怡情.阿不和他们的骑友来孝感参加"交通银行杯&qu ...

  • 胶东乡村记忆:元宵节之前,重温正月“出门”的点滴往事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三,距离元宵节只有两天的时间.按照民俗,过了正月十五,就算"出了年".不管城市还是乡村,过年的气氛就会就此淡化,新一年的征程也将正式开启. 元宵节前后的气氛差别,在 ...

  • 对越自卫还击战点滴往事

    对越自卫还击战点滴往事 作者:蓉子 那年,村里的老教师指着报纸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报道对他说:"越南鬼子太嚣张,可能要打仗了."不久,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 ...

  • 回忆和舅父马佩勋接触的点滴往事 | 任昌安

    不忘初心葆本色   赤子丹心照汗青 --回忆和舅父马佩勋接触的点滴往事 作者:任昌安, 原山医大二院著名普通外科专家任昌安教授 我的舅父马佩勋系阳泉曲镇碾头村人,1931年参加革命,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 ...

  • 第二故乡——南京梅山钢铁的点滴往事

    作者:大马 梅山,现称梅山钢铁,过去称9424,后来称梅山工程指挥部,又改为梅山冶金公司. 不管如何称呼,我与梅山24年,走进工厂,成家立业,从17岁-40岁工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我的一生中,其实也 ...

  • 一日一诗:“叶子记录了季节的情愫/ 刻下喜怒哀乐的年轮/ 寻找根的故乡”||吴丽跃:流年(读诗版)

    流  年 吴丽跃 夜种下一地的梦 遮上月光 寻找崭露头角的芽尖 小草被雨溺爱着 没有随风流浪 把爱的誓言留给了泥土 知了捎来口信 写下暧昧的情书 寄给火热的云 麦芒招摇着太阳与月亮 低沉的思念走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