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道场1•司马光论名分

公元前403年,也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王同意晋的三个大夫魏斯、赵籍、韩虔升格为诸侯。

一千四百多年后,宋朝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对此痛惜不已,气得不能行,情绪很激动地写了一篇文章,我们姑且称之为“司马光论礼”,或者“司马光论名分”。

他认为,礼法是及其重要的。天子的职分也许很多,但没有比恪守礼法更重要的了。

司马光接着说:礼莫大乎分,分莫大乎名。

他这样解释礼、分、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礼是总法度,名分是指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礼的具体表现。礼法是不能弄坏的,礼法坏了,国家就要坏。

天子一个人能统治无数百姓,能控制广大地域,靠的就是这种礼法。即使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的人,也会为天子奔走效劳;这都是因为礼是维系上下等级的纪纲。

天子统率三公(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三公统率诸侯,诸侯管理卿大夫,卿大夫统治士和平民。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级支使下级,下级事奉上级,秩序井然,上下相保则可国泰民安。天子的职分没有比坚守这种礼法更重要的了。

周文王安排易经的六十四卦的次序,把乾坤两卦放在最前面。这是有讲究的。千年之后,孔子给出了一个解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人生于天地之中,天地对于人太重要了,人得拜伏于天和地。面对着头上的天和脚下的地,乾坤就这么先确定下来了(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这两卦确定下来相当于把什么高什么低陈列出来了,对应人事,什么人贵什么人贱位置就分明了。等级秩序有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贵与贱,如天与地,万万不可改变。

他认为,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曾经,有个叫仲叔于奚的人有功于卫国,卫国赏赐他一个邑,他不要,他想要什么呢?他想要的一种叫“繁缨”的东西。繁缨,不过是马身上佩戴的装饰物品而已,要它比要一个邑还实惠?

繁缨的政治含义大。佩戴着它朝见国君,那是大夫的规格。仲叔于奚想要这高规格的政治待遇。

繁缨,就是“器”,但它是名分的代表,地位的象征。谁应该拥有,谁不该拥有,不能乱来。所以孔子听说卫国答应给仲叔于奚繁缨,就发出感慨,“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给他繁缨还不如多给他地盘,名分和代表名分的器物是不能随便赏赐给人的。

还有一件事,周襄王做的就很好。曾经因为内乱,周襄王跑了出去,晋文公率领军队平定了内乱。周襄王用土地慰劳他,他不要,他想要的是“隧”。“隧”是一种葬礼,具体指的是安放棺椁的一种形式。

诸侯的棺椁下葬的时候,是用绳子绑着棺椁往下放。天子的棺椁下葬的时候,是需要开挖道路的,这就叫“隧”。

周襄王没有答应晋文公。他说,隧这种葬礼是彰显天子身份的。不能因为我要感谢你的功德而使天下好像有两个天子。其实,您也不喜欢这样做。否则的话,您有的是土地,你自己这样做不就行了吗?何必请示我呢?

晋文公最终也因为惧怕落下个破坏礼法的罪名而不敢违礼乱为。

从周幽王周厉王开始,周王室就衰微了。控制的地盘小、人口少。但仍然是天下的宗主,绵延几百年,靠的就是礼法,就是君臣的名分。

如今,晋国的这三个大夫,魏斯、赵籍、韩虔,目无君主,剖分晋国,天子不能征讨也就罢了,竟然给了他们诸侯的名分,这是天子自己把礼给破坏了。

魏斯、赵籍、韩虔其实是看重名分的。凭他们的实力,他们可以自立为诸侯。但他们并不是自立,而是请周天子充许。周天子允许他们做诸侯了,他们才觉得做得心安理得,理直气壮。

司马光有两句话或可激人讨论之欲,一曰“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君与臣的位置,就像天与地那样不可改变),一曰“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

寻玄叩释按:礼法不可忽视,名分也确实重要。但实力也不可小觑。天子虽有天子之名,但生活在实力强大的诸侯之间,活得也憋屈。最好还是名实相符,有天子之名,也需有天子之实——统治天下的力量。没有那种力量,总是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让人不舒服啊!

另,只有理解古代礼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更好理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力度,才能体会这句话在当时给人的内心造成的冲击和震撼。

(0)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僖公十二年

    #提要 [主要事件] ◇楚人灭黄 ◇周襄王讨王子带,王子带奔齐 ◇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 ◇周襄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受下卿之礼 ◇陈宣公去世 [涉及人物] ◇齐桓公.管仲.隰朋. ...

  • 古人如何解读卦象|《大有》之《睽》

    <大有>之<睽> 二十五年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 二十五年春季,卫军进攻邢国,礼氏两兄弟跟随邢国大官国子在城上巡察,两人左右挟持国子把他扔到城外,使他摔 ...

  • 重温《孟子》有感

    作者|杨世珍 宅在家里,重读<孟子>又有新的感受,进一步领略了孟子的人格定位.人生理想.政治主张.政治抱负,以及对帝王将相.高士名人的评价,可以说褒贬有度,一针见血.孟子的一起遭遇引起了我 ...

  • 以臣讼君可不可?

    壹 以下讼上,以臣讼君,可不可以,合不合礼?这个问题日前在一个儒学群里见仁见智,聚讼纷纭.姑不论孰是孰非,先来了解春秋时代一个著名的"臣讼君"案,即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 ...

  • 【歪读《古文观止》】请隧不成——《襄王不许请隧》

    我起的这名<请隧不成>解释一下,就是晋文公向周襄王请求他死后能否采用天子所用的隧礼.隧,就是墓道.古代天子死后,灵柩经由平地斜挖到墓穴的通道入葬. 周襄王同意了吗? 没有! 那为什么晋文公 ...

  • 为什么权臣不敢随便杀掉皇帝自立?读一读司马光的这段话就明白了

    古代有很多气焰嚣张的权臣,比如赵高.董卓.曹操等等,他们势倾朝野,权力极大,甚至可以随意废立皇帝.但这些权臣虽然势力如此强横,但很少有人敢直接杀掉皇帝自立.这是为什么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g ...

  • 通鉴道场2•智氏之亡

    智氏,晋国大夫之家,实力强大到可以控制国家命脉. 智氏亡于智伯,故事从智伯的爸爸选接班人讲起. 一,选谁做接班人 智伯的父亲智宣子打算让智伯(另一个名字叫智瑶)为他的接班人.智氏的族人智果劝谏,说不如 ...

  • 通鉴道场3•豫让刺赵襄子

    智伯被灭了.韩赵魏三家"打土豪分田地",把智氏的田地给分了.压在心头的大山终于被推翻了,大家算是长出一口气,高兴. 赵襄子对智伯那是仇大怨深,他让人把智伯的头颅好好整修了整修,外面 ...

  • 通鉴道场4•魏文侯身边的人与事

    一 魏文侯就是魏斯,就是灭掉智伯的魏桓子的孙子.就是从魏文侯这里开始,魏氏升格为诸侯. 魏文侯是个人物.在魏文侯手里,魏国在三晋中实力独大,诸侯没有敢和魏国对抗.他有这么几个特点: 甲.礼贤下士. 魏 ...

  • 通鉴道场5•吴起这个人

    从业务素质这个角度,吴起没得说,顶呱呱的.让人诟病的,是他的上位方式. 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国找了份工作,做公务员,生活上无忧无虑,还拥有一桩跨国婚姻,娶了个齐国女子为妻. 对一般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 ...

  • 通鉴道场6•官场上的吴起

    吴起带兵有些一成不变的作风: 穿的吃的和最下等的士卒一样,丝毫不搞特殊. 带兵在外,休息时身下不铺席,走路时不乘车马,也是与士卒一样. 干粮自己背,有劳苦之事与士卒共同分担. 有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俯 ...

  • 通鉴道场7•吴起语录学习

    吴起一生说过多少话,谁也不知道:但有几句话,各种史书都不肯舍弃. 那时,魏武侯即位不是太久.那天的天气状况,史籍不载.据我推测,应该是晴空万里,能见度极好:季节嘛,应该是初春,天气刚刚转暖,冰雪虽然早 ...

  • 通鉴道场8•卖身的勇士

    有一句话叫"人心不古",意思是人心不像古代人那样淳朴.还有这样的话,"古貌古心"."古道热肠",都是肯定"古",古代如何 ...

  • 通鉴道场9•差点儿被两个鸡蛋所误

    苟变是卫国的税务官,但他最擅长的是带兵打仗.一次,他到下面收税,随口吃了百姓两个鸡蛋.这事卫侯知道了,挺不高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才是王道,随便吃群众鸡蛋这算什么? 子思知道苟变善将兵,向卫侯推荐苟变, ...

  • 通鉴道场10•为官与为商

    今天网络上盛传大连海关一位管姓主任科员被妻子举报违法违纪的事,消息中透露出,管姓主任科员以副连职军人身份从部队专业,按照级别不能做主任科员的,但他若有神助,成功破格做了主任科员. 消息还透露,管姓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