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孩子太多有害,活得太久受辱,这三点才是人生的真相
在古时候,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被人们所推崇。而人们在修身的时候,也多以这三家的思想为参考依据。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一个人思想的组成,就像是人体一样,也需要“有血有肉”。
外在的思想,则是“待人处事”的智慧所在。因此,儒家的观念特别适合。而如何修身养性,这就得看道家的理念了。要想让内心愈发变得沉静,那我们不妨以佛家的思想来“养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把“儒家”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可是,我们很多人唯独没有用“道家”的思想来修养自己品德。
道家中的庄子和老子,他们以“清静无为”的道家理念闻名于世。而他们的观念也都很简单,那就是辩证地看待这世间的问题。
就拿中国人常说的“多子多福”来说,你认为真的是“多子多福”吗?
就拿中国人常推崇的“寿比南山”来说,你认为越是长寿,人就越是幸福吗?
其实,当我们用道家的辩证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感慨,也许多子未必多福,长寿也不一定是福气。
《庄子》中有言:“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也许,生孩子太多也不见得是好事,寿命太长也有可能是耻辱。唯有这三点,才是人生的真相。
寿命有限,认知无限
庄子曾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在庄子看来,我们的一生是有限度的,而我们的认知则是没有限度的。如果我们只用有限度的人生去追求无限度的认知,那危险就靠近了。
我们很多人都想长寿,可我们却忘了一个问题,人的寿命再长,也是有“期限”的。大多数人的寿命,不过是七八十岁而已。幸运一点的人,则可以活个九十或者一百岁。
不过,这几十年的时间,在天地面前,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而已,稍纵即逝。而如果人们只把心思放在长寿这方面,就等于是转移了做人的重心。
首先,任何人的寿命都是难测的。没有人知道幸运和意外谁先会到来。如此,我们就不该去思考能够活到多少岁,而是要去思考,自己能够认知到什么,领会到什么。
其次,人生这个过程,看似很长,实际上却很短,短到眨眼一瞬间便是一辈子了。那么,我们唯有去追求精神上的认知,追求世间的真理,才能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升华,永存于世。
天地万物,顺其自然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天地之间存在着无数的生灵和美好,可天地却不说出来;四季运转多年,却没人去争议;万物生存在这个世间,本就是自然而成之事儿。
庄子这番话,其实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人处世,需要“顺应自然”。自然怎样,我们就怎样做,不需要说过分勉强。
就拿生孩子或者长寿这两件事来说,你的能力可以养多少个孩子,那就生多少个。你的寿命能有多长,那就得看身体的情况了。
过分要求“多子”,这是违背自然的规则的。因为生养孩子,不论男女,都应该顺从自然,而不能够人为地去干涉。有些人,生了好几个女儿,还要继续生下去,只求能够生个儿子。
这样的行为,终究是受到了刻板的“儒家观念”的影响。要知道,如果他们养不起这些儿女,那他们终究毁了儿女的一生,自己也不见得能好过。
天地万物,自然便好,人为去改变,终究是有害的。
品德传承,方为大智
庄子有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油脂点燃了木柴之后,它便一直燃烧着。哪怕有一天,这油脂燃尽了自己,但火却一直传承下去,永无止境。
庄子这番话,其实蕴涵着较为“另类”的哲理思想。当每个人都选择用财富或者物质来传承的时候,庄子却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
就拿一个家庭来说,它就算再有钱,当中掌事人就算再长寿,只要家中的子孙后辈做人骄奢,那这些钱财就会被败光,想守也守不住,这个家也就衰落了下来。
可是,如果这个家庭中的掌事者,他们不要求儿孙能够大富大贵,而把真正的“品德”和“精神气”传给了儿孙,那这个家庭就算未来辉煌不再,也绝对不会破败。
跟物质相比,精神品德虽然是“虚”的,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而物质虽然是“实”的,可它终究会有用尽的那一天。
对于“有”和“无”,庄子曾感慨道:“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在这个世上,“无”的东西,有些时候比“有”的东西更要好用。
可以说,做人没必要要求自己大富大贵,也不需要要求自己活到一百岁,只要自己活得有价值,能够将“朴实勤勉”的精气神传承下去,那就足够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