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寻幽』——谢春华书法小品展(2019.10-2020.05)
『天逸云展』
当代中青年书家系列邀请展
谢春华(本期)
书道寻幽
谢春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学术委员,湖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创作研究员,恩施州书法家协会主席,恩施州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文学学士;2006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书法篆刻创作方向研究生课程班;2019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浙江大学“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学习班。
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第十届刻字艺术展,获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等;论文入选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并多次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书法导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主编《恩施州书法文献》(上中下册),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受聘为四川大学校外创新创业导师;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百名书法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成员。
师友集评
杨 帆(南京艺术学院书法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我与清江最知己
——题同窗春华兄书法新作
“清江之水来施州,与君夜宿江上舟。我与清江最知己,恋恋欲流欲不流。君不见清江水浅蜀江深,蜀水不似清江清,清江若有蜀水大,此水当擅天下名。我昔与君别,又似别此水,来年我若还,此水鲲当起。”
此明代恩施人童昶词《清江》,未知其出于方志或童氏诗文集。数日前春华兄告我,将于本月廿八日赴武汉嘉宝美术馆办个展,其个展名曰“我从清江来”,又于网络示我近作数幅,并嘱余作小文以述评,中有以此内容为分书六屏者,因得读之,且以此词最可写我与春华兄之情谊。清江者,湖北恩施之水也。多年前,曾见春华兄写生清江之留影,真如清人史铭桂诗《将渡清江望施郡城郭》所描绘的胜景:“群山列屏障,一水环襟带。江清碧油油,岭连云霭霭。”
▲《独坐烟林》
我住长江头,君饮清江水。我与春华别,倏倏十载余,旧日多欢笑,念念挥不去。清江蜀江隔千里,欲流不流且怀思。
甲申(2004)阳春,余赴笈杭州,入中国美术学院修书法本科,同学来四方。春华兄自湖北恩施来,操川楚交界方音,杂乎其土家族腔调,低沉厚重,字字珠玑,煞是有味。教室里我们书案相连,每观其临书临印,皆能精准到位,又广涉碑帖,规模五体,兼习绘事,余常慕其“下笔便到乌丝栏”之功底,更钦其“三更灯火”之勤辛。烈日炎炎,春华邀我龙井山纳凉;中秋之夜,春华邀我湖心亭赏月;隆冬时节,又常常来我大诸桥寓所,煎他老家的土味薄饼。一日告余,其将赴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研究生班,我们就此别了。十年来,虽未得再见,而常得其消息不少,或体制内评上副研究馆员,或有刻字作品参加全国刻字展,或有书作获奖,或有论文入选,或开馆教学,授人以渔。余归自老家宜宾学院作教师,后又赴南京艺术学院从徐利明师攻读硕、博士学位,动车每过恩施,春华邀我留而未得留,群山飘过,清江之清,正如我们的情谊,虽时变境移,而知我者,清江也,知彼者,蜀江也。
▲《奇石高松联》
春华兄办个展之新作,数十幅不一。其分书横幅“探奇揽胜”款曰:“清江两岸,奇峰胜景无数”。余观其作,亦如春华之观清江两岸,奇崛若七十二峰,清澈若清江之水也。其作分书甚夥,所书童昶词《清江》六屏而外,若史铭桂诗《将渡清江望施郡城郭》十条通屏等,皆纵横排荡,有本有立,重墨浓彩,密不透风,满行鱼贯而下,字字若古战场之勇士,其排山倒海之势,振摄心魄,不敢不肃然敬之也。又若闻雅乐,临沧海,观范宽山水《溪山行旅》,高远莫测也。
又有篆书作战国秦汉简之楚地风貌者,其书民国李孟洋题清江之源大水井联“此地有崇山峻岭之意,其人非义道礼门不游”,则夹杂不同时代之字法、笔法出之,意态求其古拙也。春华知我近年兼攻小学,每得古印古钱,遇不能识准之字,常征问于余,其审慎若此。作此篆又问余,据文义,“游”当作“遊”,以为写作“游”不妥。我云,“游”字在《说文》“㫃”部,本指旌旗之流,若水之流,故得称。字从㫃汓声,非从水也,其重文则有古文字形,作“遊”。甲骨文作“游”,后俗作“遊”,用为出游、嬉游之本字,即合二篆为一字也。盖作书以秦汉前文字为体,是不可不知《说文》,亦不可不知字原孳乳衍生之脉续,春华兄以为然否。
▲《金银花开》
又有作行草横卷者数幅,或素色白宣,或以时人常用之仿古手卷者出之。其体或章草,或二王一系,或唐宋诸家,在在可数而渊源有自。余以为,作草不习章,犹为文不识字,或作诗不通韵,或泼墨大写而不知物象之组织也,更若识其父,识其祖,而不知其祖宗何来也。此中玄机,春华自知。其小楷书《完白山人传》手卷,堪为精细之作。完白山人,即清乾嘉时期皖人邓石如,其书其印,戛戛独造,开创邓派、皖派,有清碑派书法之开山祖也。余又以为,作书者当重其文字内容之选择,以匹其书风,以彰其思想,以见其学术。书写传统内容,无非经史子集,故不必抄烂唐宋诗词而不及其余。历史人物传记,当属史部传记类,以之运于创作,可见书写者对历史人物之景仰。余观春华分书、引书,实出邓石如为多,非仅笔法、结构,即谋篇布白亦一如之。此即爱屋及乌,书以载道焉。
史铭桂写恩施有句云“近更混沌开,文风写天籁”,清江上的春华,已如清江上的老树,枝丫繁华。其脱尽铅华,化古为我,变古为今,粟粟之秋实,可待也。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农历丙申冬月十七
杨帆于四川大学望江之桃林居
▲《悬壶济世》
▲《扶贫记》
▲《万众神州联》
▲《博览群书》
张永华(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印创作与研究博士、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与春华兄相识,缘于2005年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我们怀揣着艺术梦想,在北京立水桥畔,度过了难忘的一年。因是首届,学校格外重视,师资和环境都非常好。我们在那里贪婪地学习,上午先是老师讲大课,每位老师都把自己的观点、方法传授给我们,极大地拓宽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不正确的书写习惯;下午小班辅导,老师们根据每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具体地讲解和示范;晚上自由地练习,对当天的讲解进行消化、理解,很多同学都练习到很晚;周一至周五天天如此。另外,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相当地积极、主动,经常会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还有个别同学会大打出手,但争论之后,一个握手,一个拥抱,又会化解所有的不快,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这大概就是书法的魔力吧。
▲《禅心》
春华兄,天性和善、温良、开朗、豁达、敦厚,在他脸上永远挂着微笑,不时地露出那洁白的牙齿,每当与其他同学意见相左时,总是淡然一笑,然后再面带微笑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缘于此,春华兄在同学中的人缘是极好的。其儒雅的风度、宽厚的心胸、谦谦君子的形象,无不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春华兄的为艺之道,发蒙于家学,其父酷爱绘画。上世纪80年代购买的《芥子园画谱》便成为春华兄最初的入门,同时,他也学习每幅画上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却诱发他对书法的强烈兴趣,并一发不可收拾。之后,上中专,公路局工作,上函大,又脱产去中国美院首届书法专升本科班学习两年,入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深造一年,毕业后又去文化馆,专门从事书法的研究与创作,最近又肩挑重担,出任州书协主席,对恩施书法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红藕青藤联》
春华兄的艺术修养是全面的,其艺术实践是多栖的。其全面体现在:以书法为圆心,然后涉猎与书法相关的文献资材,并尽可能大地向外画圆。春华兄在艺术的实践上,书画印兼修,以书法为中心,翼以国画和篆刻,甚至对刻字亦有涉猎。其书法诸体兼工,主攻隶书和章草,这两种书体在笔性上有很多的相似性,而且两者之间的转换和打通,春华兄亦有领悟,这足以体现其选择的睿智。隶书取法汉碑,近又深研邓石如隶书,拙朴厚重,在凝重、坚实的笔划中又能寓于飘逸飞动之感,格局初具,实为不易。章草小字亦能朴实无华、气脉流动,在取法宋克的基础之上,又杂揉二王行草纵向气脉的连动,并非一味强调其横势的打开,而是纵横合宜,依形造势,一任自然。其刻字也是形式多样,技法娴熟。
▲《龙须草》
春华兄刚过不惑,对于从事传统书画的人来说,实属年轻。他天性善良,侍人以诚,内心清静,痴心于艺,孜孜以求,砚田寸耕,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假以时日,坚信春华兄会荡涤凡尘,更臻佳境,洗尽铅华,更彰自我!我坚信,春华兄会取得更为骄人的成绩!愿春华兄追求不止,不负春华,留下一个永不停息的探索者的背影!
▲《晴窗秋雨》
▲《抗疫记》
▲《坡上吟诗》
▲《山上树底联》
周广胜(四川大学中国画与书法专业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春华秋实见初心
——谢春华先生其人其书杂谈
2005年秋,著名书画家、教育家王镛先生任院长的中国书法院首届书法研究生课程班和高级研修班开始招生,我有幸成为人称“黄埔一期”学员中的一员。王镛先生确立的书画印三位一体、开放包容、以创作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和诸位成就卓著、思想活跃、艺术风格各异的大家、名家所传递的最前沿的书法信息,成为了我终生难以忘却的回忆。而更难忘却的,还有朝夕相处一年的同窗们,微信、QQ等现代网络科技手段的发展,让大家依旧可以每天见字如面,交流持续,情感依旧。来自湖北恩施的谢春华曾求学于西子湖畔,一直是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书法教育工作者所仰慕的对象,学习期间受教良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十余年来,我们过从甚密。前几日,春华来电说要搞个展、出作品集,嘱我写篇文字。我为其感到高兴,待我认真拜读欣赏完他的书法近作和创作感言后,更为他对艺术的执着而感动。这正是“春风化雨暖花开,华彩飞扬翰墨精。秋翐恩施不忘本,实学逸世自天成。”
▲《乘风破浪》
说到春华的家学,他自幼受到爱好美术的父亲的影响,父亲虽行伍出身,却不乏艺术细胞,一直督促春华临习《芥子园画谱》。他在临摹画的同时,也关注古代画论和书法题跋,不认识繁体字时,就查字典,繁简对照,一一识别。久而久之,识字量大大提升,对五体书法也产生了兴趣。这种自幼年打下的基础,往往可以左右人的一生走向。苦心人,天不负,十年寒窗后,他顺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这所与西湖为邻、涵养了无尽江南灵秀的著名人文荟萃的高等学府,给了春华艺术上的滋养和提升。在这个平台上,春华开始发现并找到自我,“浙美模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得他真正懂得了书法的真谛,再加上后来在中国书法院学习的一年经历,使得他如沐春风,近些年成果颇丰。在书法理论方面,春华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学术影响的论文,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唐代徐珙隶书论略》入选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中国书协主办);《对湖北巴东<元和四年刻石>与其他东汉刻石的书法比较研究》荣获湖北省第五届书法黄鹤奖·理论奖,后入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史论丛书《秦汉篆隶研究》;《唐醉石对汉代肖形印的临摹与创作》获“(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唐醉石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对当代硬笔书法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获得《书法报》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文稿类二等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区域书法现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入编《荆楚书道研究》,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杨守敬<四明本西岳华山庙碑跋>解读》在“博文约礼·纪念杨守敬逝世一百周年书法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并入编论文集;《陈方既书法本体论浅析》在“陈方既与当代书学思想研讨会”上交流并入编论文集,等等,不一而足,令余刮目相看。另外,在书法创作上,春华诸体兼善,近些年来,他对于清代邓石如隶书用功甚勤,写出的线条扎实、沉稳,笔力十足,彰显出一个书法家应有的传统功力,令圈内人士对这位中国美院、中国书法院培养出来的青年才俊刮目相看。
▲《神州华夏联》
说实话,春华是一位有着浓厚乡愁情结的人,他从故乡走出,学有所成而不忘回报故乡。春华以自己的才华和实力成为州书法家协会主席,为恩施的书法事业贡献自己的血和热。春华说:“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的造型艺术,而汉字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的繁荣推动着文化的不断发展。”诚然,恩施的文化发展,也需要书法的繁荣来推动。春华担任州书协主席后,积极组建了各专业委员会,先后举办了恩施州首届“刻字艺术”和“篆刻艺术”培训班,主持搜集整理全州书法文献资料。他自豪地表示:“恩施文化为书法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资源,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推介恩施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我将不遗余力!”
▲《勤于艺》
尽管已经取得了如许成就,但是春华自认为,在书法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离天心月圆、春华秋实的境地还很远,需要不断跋涉,入古出新,夯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加强锤炼自己的线条语言。我们期待着,在未来,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春华出现在大家面前。
▲《书道寻幽》
▲《豌豆也精彩》
▲《峭壁澄怀》
▲《含和履仁》
▲作者微信
『天逸云展』
当代中青年书家系列邀请展
周善超
谢春华(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