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盘点(五)·虞美人
五.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原为古琴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八字,上下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最知名的作品没有之一。成词之时已无详尽记载,但据估算作于晚年。其实就算蒋捷其人,具体生卒年月也是一个迷,令人叹惋又无奈。
曾与一位朋友聊起蒋捷,她说,蒋捷的作品都好好听啊。我猛然一怔,这实在是个再恰当不过的描述。没有太难懂的典故和太深遂的境界,只有那种优雅宁静、音韵协和的细腻描写,却依然留下了词坛中特殊的地位,留下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就是觉得“好听”的奇妙感受。这首词拼剪起了三种不同的听雨情景,将其作为线索高度浓缩地象征了自己的一生。而“上”、“中”、“下”三个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也让全词变得摇曳多姿。
“听雨客舟中”的经历,无数大学同学或许都曾与我一样有过。虽然远未到壮年,但竟然也在清冷的风雨中感受到一点词中的凄凉。
《虞美人· 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这里再放一首小众词人的作品。舒亶是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作为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而颇受争议。这更多出自政治信仰还是个人恩怨的原因现在也无从得知,不论如何,此首《虞美人》依旧是该词牌名下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全词的格调偏于悲切,意境却相当宏远。开篇就相当不俗,天涵水、沧波起,直接把眼前景色尽收笔下。下半阙的开篇更是惊艳,“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绝对是我心中不可超越的两句。虽然时光荏苒,转眼又是雪满京城,但孤寂的气氛之下却是一片绝美的风景。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无疑是最知名的一首《虞美人》了。作为南唐后主的绝命词,它让这个柔美的词牌名又多了几分凄美。词成于978年,彼时李煜已被囚禁于汴京三载。据传,生日当晚,李煜写下此词并让歌女演唱,却令宋太宗起了杀心。
作为曾经的一国之君,李煜的国仇与家恨似乎是纠缠在一起的存在。“小楼昨夜又东风”,如果上一首词用寒冬突出冷寂,那这一首则凭暖春反衬悲哀。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纳兰性德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这应该是纳兰性德的作品中排名最高的一首,而最后一句话占去了绝大部分功劳。词作于1683年,彼时作者之妻卢氏病故已六年之久。这首词也和“谁复挑灯夜补衣”等作品一道,成为了词中悼念亡妻的著名佳作。
词的开篇点明时间——正是清秋时节。作者旧地重游,企图重觅夫人芳踪,却默然不能言。而下半阙又一次提起了反复出现的“回廊”,或许它承载着一些甜蜜的回忆吧。最后的两句境界实在太美,就暂且不用拙劣的鉴赏破坏它了。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本词作于1074年秋,也是文中第一首令人开心的词。当时苏轼的上司、杭州太守陈述古即将罢任,苏轼作此词于离别宴上。
整首词大多都在描述杭州风景的美好,也借此来象征着二人友谊的高洁。这首词的主旨不算十分深刻,但艺术境界颇高,且语言凝练优美,虽为告别,却以积极的情绪描摹美景,令人读罢心旷神怡。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虽不是唐宋八大家,亦即散文功底略弱一筹,但窃以为他的诗词水准毫不逊色。
此词作于1104年,也是他因为《承天院塔记》被贬后的整整十年。以《虞美人》作为咏物之作的词牌并不常见,但抒发了见到梅花之喜悦后,自然也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满腔愤懑。上半阕“梅破知春近”,不难想见欣喜之情,而下半阙却急转直下,开头两句用了梅花落公主额上的典故,这本是浪漫的一件事,垂垂老矣的作者却用它来缅怀自己早已老尽的少年心。这份新颖的立意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令人印象深刻。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词成于1090年。周邦彦是写爱情的超级高手,纵观文坛或许无人能出其右,也只有晏几道、秦观等寥寥数人可与之相抗衡。
词描写的是情侣雨夜话别的场景。这看似平凡的一幕,却烘托出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上半阕写雨、浮萍、燕子、黄昏,似乎已昭示着什么,而那个“又”字更是突出了一分哀愁,想来这对有情人或许已经习惯了离别。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辛词往往总要聊两句历史才开心,这一首直接用了本词牌来写词牌名中的东西,倒也有几分幽默感。
虞姬自然是楚汉争霸时期的人物,而稼轩对史料的剪裁恰到好处。“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那种不失豪情的无奈,寥寥十余字说得淋漓尽致,还压住了韵脚,读起来就很舒服。下半阙写虞美人草在风中摇曳,仿佛跳舞却戛然而止,恐怕是担心楚歌声引发虞姬的思乡之情吧。而联想到当时南宋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词中不免也有些规劝当权者之意吧。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词作于1084年底。苏轼与秦观在高邮相会。二人分别时在淮河之畔痛饮,故有此词。
上阕自然从景入手,描写离愁,波声拍枕的拍字用得甚是精妙。而下半阙忆起二人旧时会面的情景,且共一醉,心旷神怡。最后再表达一下对秦观经天纬地之才不得重用的惋惜。有人评价此词,只寻常赠别之作,已写得清新浓厚如此。此言然也。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此词作于元祐年间,但具体时间已无从得知。填成此作的背后还有个小故事——秦观在赴宴时,一位主人的宠姬向他劝酒。他一饮而尽后反劝姑娘同饮,姑娘虽然不擅饮酒,但为了少游不惜一醉。少游感动不已,以此词赠之。
全词自然是以花来喻美人,所以着笔在花朵之美丽娇艳、超脱凡俗。然而一枝如画为谁开?作者也忍不住在此自比,以一抒胸中块垒。
总之这种席上即兴之作往往都有些规律,用比喻夸一夸赠与的人,然后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慨——一般是偏于消极的那种,大致如此。但俗套的作品依然可以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