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中至关重要的元素——莲花座
岩彩壁画艺术—— 弘扬佛法,共沐东方艺术!
五代十国时期莲花造型
莲花是佛教八宝之一,象征吉祥纯洁,出淤泥而不染。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时脚踩莲花,东南西北各走7步,步步生莲,并云,“天上地下 唯我独尊”。
莲花是佛造像题材中最常见的经典元素,不可或缺。佛陀与菩萨弟子们或站或坐的莲花台座,分为仰莲,覆莲、束腰仰覆莲座三种。
覆莲
北齐与北周时代莲花造型
仰莲
唐代莲花图例
唐代石雕莲花佛像座
玄奘法师造
束腰仰覆莲座
隋代莲花座造型
须弥座
佛陀坐像 健陀罗 约2~3世纪
如来坐像 斯瓦特 七世紀
青铜 高11公分 1987年台北故宮展
观音菩萨立像 斯瓦特 六世纪
铜镀金 高38.2公分 1987年台北故宫展
佛立像及佛传图 十世纪 黑绿泥石 高76.2公分
印度比哈尔邦出土 美国 芝加哥艺术研究所藏
释迦牟尼佛立像 印度克什米尔 八世纪
铜造 高49公分 1987年台北故宫展
大光明神变
三至四世纪 片岩 高120公分
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藏
十六国与魏时莲花造型
十六国与魏时莲花造型
十六国与魏时莲花造型
五代十国与宋莲花造型
隋代莲花图例
唐代莲花图例
宋代莲花座造型
释迦牟尼佛像 6-7 世紀
斯瓦特 合金铜
斯瓦特风格莲座常有两种,一种是由仰莲和覆莲合成的莲花座;一种是前者基础上在覆莲的外缘加一宽边。
佛坐像 印度克什米尔 黄铜 高29公分
公元645或653年 台北故宫藏
斯瓦特很多为双层莲瓣莲座,深束腰,莲瓣饱满舒展;艺术性极高但存世量很少。
北魏中晚期莲花带清秀之气,总体依然延续早期的样式,花瓣尖同样秀长,但开始出现略微翘起的弧线,线条利落干脆,中间起筋的覆莲,花瓣尖长,双凸近。发展到唐代时,花瓣尖不再锐利秀长,整体弹性大,具宽圆之气。
北朝魏时莲花座形制大多简洁,叠加的层数也少,突出单片莲瓣,花瓣清秀长形,突出尖角的视觉感,花瓣的造型也较为单一。佛陀的莲座大多以覆莲为主,仰莲座多为菩萨站立,且大多为平薄的莲花瓣,或以阴线刻,或减地浅浮雕的方式装饰性的紧贴莲台。那种立体感很强的仰莲大量出现则是在北齐北周时代了。
北齐与北周时代莲花
北齐与北周时代莲花
北齐与北周莲花的饱满度已经较之魏时更明显,莲花瓣的凸起姿态,莲花尖的锐利程度都有了明显的区别,开始出现了三层莲花瓣的仰莲台座,造型圆润,柔美,这在北魏时代是未见的。北齐时开始出现了束腰仰覆莲座,
隋代
莲座上部密集开放的仰莲与下部紧贴疏朗的覆莲,中间束腰,底座繁复的镂空缠枝纹样,这是继承北齐的样式而来,北魏是几乎未见的。
铜鎏金佛立像,统一新罗时期
宁波天封塔(始建于唐,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
地宫出土,宁波博物馆藏
唐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唐代莲花座出现了花芯的装饰及诸多华丽的装饰。
唐 代
唐 代
唐 代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
鎏金铜龙柱佛像,五代吴越国
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