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列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列传

[导读]

本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中管仲部分。因为管仲有书传世,因而《史记》“不论”其书,而“次其传”“论其逸事”。相对于管仲在政治上的成就与影响,本文内容显概括且单薄,因而梁启超评价说:“替……大政治家作传,用这种走偏锋的观察法,无论如何,我总说是不应该的。因为所选之点太不关痛痒,总不成为正当的好文章。”但因为传记之外有大量管仲事迹为人熟知,而文中又有太史公知己难遇的感慨与寄托,因而文章亦显得真挚而动人。清人王文濡就评论说:“通篇无一实笔,纯以清空一气运转。”

开篇以极简之笔概括管仲一生,既讲与鲍叔游而“常欺鲍叔”,又讲“鲍叔牙终善遇之”;既讲事公子纠而下狱,又讲鲍叔举荐而佐齐桓公;然后是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绩。事虽然概括管仲生平清晰,且为后文管仲感慨作铺垫。管仲对鲍叔的感慨,归之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用五个排比句概括自己与鲍叔的交往,所谓“不以我为贪”“不以我为愚”“不以我为不肖”“不以我为怯”“不以我为无耻”,以己之无节操、品行、才华而鲍叔始终坚信不弃表明鲍叔对自己的信任。这份信任可与父母相比较,充分表现管仲对鲍叔的感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管仲闻之,当不怒而应会心一笑。

为何太史公管仲传中略去他事只记管鲍之交,且以评论性笔法来写?一来因为管仲的成就离不开鲍叔的知人举荐,而太史公也借管仲之传传鲍叔;二来这种知己古今难求,千古难有——太史公遭李陵之祸时,“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太史公是借管鲍之交这酒杯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司马迁言其作《史记》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自己的感慨寄托于所传人物物中,就是“成一家之言”。

欲了解管仲的思想,传记后面几段太史公的评价介绍可作导读的参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等,精简而又概括。

值得一说的是,“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轻轻一句话,将管仲的影响与作者的推崇推到了极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