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指导

诗歌比较鉴赏就是对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相近或相反的诗歌进行比较、鉴别、赏析。目标是求同辨异,鉴别优劣。
命题的范围
1、作家(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不同作家派别)  
2、题材(咏蝉三绝)
3、体裁(诗词曲)       
4、主题(愁)
5、迁移      
6、版本
7、手法技巧
命题考点
1、所写内容的异 同
2、所抒情感的异 同
3、表现手法的异 同  意象意境  修辞用语  写作角度
4、语言风格的异 同
一、内容、感情的比较鉴赏

1.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   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   明朝相忆路漫漫
 
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或“依依惜别之情”)。
异:①前者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写同在一条江边,风雨共进,明月哪里知道我们身处两地?仍然照耀着我们。
②后者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写分别后路途遥远,前途未卜,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
2.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6分。
答: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直接抒发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感情;三、四句借草木零落昆虫哀鸣的景象含蓄地抒发悲哀的感情。(2分)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2分)
二.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①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②消息。
(注)①处士:指西湖处士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②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本词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①视听结合。本词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呜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绿杨成阴之景。②动静结合。本词既描写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的动景;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云、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③色彩映衬。本词用红霞与碧水相映衬,白诗用绿杨与白沙堤相映衬。
三.诗歌风格的比较鉴赏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问题:试比较两首词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4分)
答:①李词婉约细腻,(1分)词人把无言的深沉的离愁情感寄托在月亮、梧桐等缠绵的意象上,并且把抽象的愁思化成丝线可“剪”可“理”,更加具体细腻可感。(1分)
②朱词则悲壮慷慨,(1分)借夕阳、江河、大地等壮阔的意象,抒发词人对国破家散的现实的沉痛之情,语调高昂,感情激越。(1分)
 
小结:
1、考察范围:内容、情感、手法、语言。
2、答题步骤及要点:
(1)如内容(手法、情感、风格)特点相同,则先概括;
(2)对第一首诗歌进行解答,先概括内容(或情感、手法、语言)特点,再结合其他三部分进行具体分析;
(3)仿照第一步对第二首诗进行解答。
 
 
练习:
1.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问题: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同意:①第一首用晚春花飞的悲伤之景正面烘托离别的伤感;②第二首用早春雨后清新之景反面烘托离别的伤感,以乐景写哀。
   不同意:①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的伤感;②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正面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