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B模式3.0:紧急动员拯救文明》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4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版本:第1版·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Mobilizing To Save Civilization


内容简介

《B模式3.0:紧急动员拯救文明》是莱斯特·布朗在《B模式2.0: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的基础上完成的又一部力作。他以“美国已成为世界能源最大威胁”为论断,警示世界各国不要走美国式的发展道路。他强调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水资源日益短缺、森林面积不断缩小、土壤持续流失、草场不断荒漠化以及世界石油危机加剧、全球变暖加快、食物价格上涨等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他重申“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小汽车为中心的一次性经济不适用于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不适用于工业化国家”。他呼吁各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立一种新经济”,彻底改变经济凌驾于生态的发展观念,向能源基础、材料来源、产业结构和城市形式都发生根本变革的新型经济迈进。他提醒我们目前并不缺乏实现这个目标的技术,迫切需要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政治意愿”,即政府利用财政政策手段推动现行经济向生态经济过渡。他把“拯救文明”的行动比喻为体育比赛,呼吁我们每个人在竞赛中担当各自的角色。

近年来,洪水、干旱、飓风、霜冻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们更加关注影响我们人类共同家园命运的问题,人们也愈发认识到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深刻的联系,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索取,多年来对环境问题的忽视,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不仅加重了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也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对人类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环境成本还缺乏准确计算和系统研究,比如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迁的影响及环境成本等。

作者简介

莱斯特·R.布朗,时任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研究机构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曾荣获多个奖项,包括麦克阿瑟奖、联合国环境奖和日本蓝色星球奖。

媒体推荐

“我们都应聆听布朗的谏言。”
  ——比尔·克林顿总统
“……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世界所处的环境趋势正在将自身的文明毁灭。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我们正处于自然环境即将毁灭的临界点。自然是守时的,而我们却无法看到时钟。
“一切照旧”模式已无法延续,是实施B模式3.0的时候了。作为地球政策研究所创始人的莱斯特·布朗对包括地球变暖对人类社会动荡政府影响等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洞悉了影响地球的重大生态问题,为个人和政府组织均提供了解决方案。他所关心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高世界范围的能源使用效率和如何最大范围地获取其他能源来源。
布朗致力于分析过去四十年中地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互相影响,通过8模式3.0为我们展现了拯救文明的宏伟蓝图。
“是本令人振备的书……一部杰作!”
  ——泰德·特纳
“一部唤醒人类的巨著!”
  ——克劳斯·施瓦布,世界经济论坛

编辑推荐

《PLAN B3.0 B模式 3.0 紧急动员拯救文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言

在经济领域,中国已经在基本资源消耗方面超过了美国。到2030年,当中国的人均收入和目前的美国水平持平时,中国将消耗世界现有产量两倍的纸张。如果按美国的标准,2030年中国14、6亿人口中每4人便有3人拥有轿车,那么中国将有11亿辆汽车,每天将消耗9800万桶石油,远远超过现在的世界产量。

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小汽车为中心和一次性产品泛滥的经济模式不适用于中国,当然也不适用于印度或其他发展中国家约30亿做着美国梦的人民。随着世界经济不断一体化,我们全都依赖于同样的谷物、石油和钢铁,这一模式也不再适用于工业化国家。

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挑战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立一种新经济,这种新经济主要由可持续能源推动,拥有高度多样化的交通系统,每样物品都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

在《B模式3.0》中有四个相互重叠的目标:稳定气候、稳定人口、消除贫困、恢复生态。稳定气候措施的核心是制定详细计划,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消减80%,从而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最低限度。稳定气候的措施有三个部分:提高能效、开发再生能源、通过禁伐和大量植树扩大地球森林覆盖率来固碳。

第一章 迈入新世界

黄河与长江的源头——青藏高原的冰川正以每年7%的速度融化,中国著名冰川学家姚檀栋认为:到2060年中国三分之二的冰川将不复存在。

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2007年的研究成果预测,由于海平面上升,将有6亿人沦为难民。被迫迁往内陆以逃避上升海水的人口数量,将超过目前美国和西欧人口的总和。

严重的市场失灵

市场在很多时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系统。它分配资源的效率是任何一个中央计划机构所无法企及的,平衡供需对它来说也易如反掌。但市场也有一些致命的弱点,它没有将产品生产的间接成本考虑到价格中来,它没有正确评估自然服务的价值,它也不尊重自然系统可持续生产的底线。同时它还重眼前不重长远,对子孙后代几乎漠不关心。

市场失灵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美国。2007年中期,美国的汽油价格为每加仑3美圆。但这个价格所发反映的只是发现石油、抽到地面、精炼成汽油,然后再将汽油输送到加油站的成本。它忽视了气候变化的成本、对石油产业的税收补贴、为获得政治动荡的中东地区的石油而不断增加的军费开支、还有空气污染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费用。

根据国际技术评估中心的一项研究,在美国燃烧一加仑汽油所需的这些间接成本加起来将近12美圆(每升3.17美圆)。

环境与文明

美国国家科学院2002年研究:人类的总体需求在1980年前后就已经超越地球的再生产能力。今天,全球对自然系统的需求已经超过其可持续生产能力25%左右。

中国的启示:缘何现有经济模式注定会失败

现在全世界共有8、6亿辆汽车,世界原油的日产量为8500万桶。压力加剧,国家失能

文明颠覆点

B模式——带来希望的模式
   拥有100万人口的巴西城市库里蒂巴从1974年就开始改革其交通系统。现在,该城市人口增加了两倍,但交通车辆减少了30%。阿姆斯特丹市区的交通近40%由自行车承担。
第一部分 文明陷入危机
第二章 石油安全与食物安全
石油面临减产前景
食物生产高度依赖石油
食物前景变幻莫测
汽车与人争地
产油峰值过后的世界
食物无保障与失能国家

第三章 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
升温及其影响
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空“水库”
冰的融化与海平面上升
风暴更频繁、更具破坏力
2020年前减排80%

第四章 日益显现的缺水形势

非洲的乍得湖曾是航天员环绕地球飞行时从空间识别的一个地标,但现在已很难从太空中找到它的位置。乍得湖被乍得、尼日尔和尼日利亚三国环绕,由于三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致使乍得湖在过去40年萎缩96%。

全球性缺水是过去半个世纪水需求量增长两倍的结果。三个最大的谷物生长国——中国、印度和美国,地下水位都在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
江河断流
湖泊消失
农村输给城市
水稀缺跨越国界
缺水产生政治压力

一个国家的人均年供水能力如果能达到1700立方米,就可以对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应付自如。如果人均供水能力低于1000立方米,就会被缺水所困扰。如低于500立方米,则会发生严重缺水。
第五章 自然系统负担沉重森林缩小,代价巨大

地球上的森林面积20世纪初估计为50亿公顷,目前已缩小到不足40亿公顷。
土壤在流失
从绿地到沙漠
沙漠在推进
渔场在崩溃
植物和动物都在消失
  考古学记录表明,自有生命以来,地球上已经出现过5次生物大灭绝。它们都代表着一次进化的倒退、一次地球生命的贫困化。其中最后一次大约出现于6500万年前,很有可能就是由于某颗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把大量尘埃和碎片喷溅于大气层,导致气候突然变冷的结果。在这场变故中,地球上当时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生命形态遭到灭绝,恐龙就此消失。

我们现在正处于第六次大灭绝的初期。而这一次的始作俑者却是我们人类自己。

第六章 衰退的早期标志两极分化的世界
健康面临的挑战不断增长

中国环保局职员不到300人,都在北京。美国环保局有1、7万名雇员,大多数在全国的各地区办公。一次性经济难以为继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环境难民正在增加
压力在增加,政府将失能

第二部分 应对策略——B模式
第七章 消除贫困,稳定人口
普及启蒙教育
稳定人口数量
让所有人都更加健康
遏制艾滋病病毒流行
减少农业补贴和债务
一份消除贫困的预算

第八章 恢复地球的本来面貌
保护和恢复森林
保护和修复土壤
振兴渔场
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
植树固碳
修复地球的所需花费

第九章 让80亿人吃饱吃好
对土地生产力的再思考
提高水的生产力
更有效地生产蛋白质
移向食物链的低端
在多条战线上作战

第十章 设计以人为本的城市

几年前,当我从旅馆乘汽车穿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城前往某个会议中心时,我下意识地注意到,汽车和停车场似乎无所不在。很显然,在过去的汽车时代,特拉维夫已经从半个世纪前的小型定居点发展成一个有300万人口的城市。我当即意识到,公园和停车场的比例可能是一个城市是否可居住性的最好标志——它说明城市究竟是为人而设计,还是为汽车而设计。
都市生态学
重新设计城市交通
减少城市用水
农作城市
改善棚户区居住条件
以人为本的城市
  以汽车为本的城市所付出的另一项代价是心理上的,一个剥夺与自然界接触机会的“柏油综合症”。

第十一章 提高能效
禁用白炽灯
节能电器
更节能的建筑
改造交通系统
新材料经济

另一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且颇具吸引力的措施是,用二战的术语来说就是限制能量密集而又非必要的工业。黄金和矿泉水行业是主要的例子。每年生产2500吨黄金需要加工5亿吨的矿石,比每年用来炼钢的铁矿石还多三分之一。炼一吨钢需要处理两吨矿石,而令人震惊的是提炼一吨黄金要处理20吨矿石。加工5亿吨矿石要消耗大量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与55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相同。

在美国,制造近280亿个装水的塑料瓶需要1700万桶石油。(加上运输、销售和冷藏等环节),美国瓶装水行业每年消耗大约5000万桶石油。节能潜力
第十二章 转向可再生能源
驾驭风能
风力驱动的插人式混合动力车
太阳能电池和集热器
来自地球的能源
以植物为原料的能源
河流、潮汐、波浪发电
2020年的世界能源经济

第三部分 令人振奋的新选择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诚实的市场,即能反映生态真实情况的市场。
第十三章 总动员
税项和补贴转移

构建诚实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计算间接成本。2006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计算得出,社会为吸烟支付的间接成本为一包烟10.47美圆,包括治疗相关疾病的费用和疾病所造成的劳动者生产力的损失。

如今芝加哥市的烟民每吸一包香烟需要缴纳3.66美圆的州税和市税。通常价格上涨10%,吸烟人数就会下降4%。

哈佛大学教授雷戈里·曼基说:“减少个人所得税,增加汽油税,将促进经济更加快速地发展。”
稳定气候措施综述
对失能国家的对策
战时总动员
紧急动员,拯救文明
你我能做些什么?
附录中英文对照内容索引
译后记
……

序言

2005年4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年底停止向中国发放粮食援助。对于一代人之前拥有成千上万饱尝饥饿人民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中国不仅结束了依靠粮食援助的时代,而且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捐赠国。
   中国成功的关键在于1978年的经济改革,它赋予中国农村巨大的自主与活力。从1977年至1986年,中国的谷物产量增长了一半。随着经济收入迅速增加、人口增长放缓和谷物产量的节节攀高,中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解决了绝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
    尽管面对只有7%的世界可耕地面积却要养活13亿人口的挑战,中国已经做到了谷物的自给自足,然而这不包括大豆。大约十年以前,中国的大豆也曾自给自足,而2008年,中国却要进口3400万吨大豆,占到了大豆消费量4900万吨的近70%。这些大豆几乎全部来自两个国家:美国和巴西。
    尽管在谷物增产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同样面临着食物供给紧张的问题。2007年和2008年年初,中国食物价格上涨速度已达近几十年之最;食物安全也出现严重危机,这都与供水有关。一些国家,持续下降的水位已经对农作物收成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2010年5月23日摘抄

(0)

相关推荐

  • 地球上的石油,为什么用不完?或许还真是这样!

    19世纪,当人类第一次用石油取代鲸油的时候,人类才发现获取能源的方式竟然如此简单,那些因为捕鲸而死的数百万头鲸鱼,实在是有点可惜.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利用,是人类开启电气时代的基础,但从一开始,人类就在陷 ...

  • 《不适合居住的地球》详解(4)饥荒与洪水包围的新帝国

    本文是<不适合居住的地球>这本书详解连载第三集,来自书腾讲书在喜马拉雅FM的有声节目,前三集见: <不适合居住的地球>详解(1) 一本准确"预言"了 202 ...

  • 读《与朱元思书》

    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诵唐诗,算是跟古人开始亲近.到了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才真正接触到古汉语.迄今我非常感激我的中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冯更生先生,中学六年跟随老师学习,做了六年语文课代表,中学课本上的所有 ...

  • 特辑“阳阳读《古文》” 《与朱元思书》

    继"乐乐诵<道德经>""倬汉诵<大学><中庸>""小乐诵<大学>"之后,第四位小盐粒儿赵俊阳 ...

  •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与朱元思书》表格式导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阅读课时1主备:主讲:课题<与朱元思书>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 ...

  • 「愙斋书法」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 ...

  • ​【名品赏析】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 ...

  • 朱元思书

    朱元思书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原文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 ...

  • 【书画欣赏】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9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 ...

  • 与朱元思书 诗意 赏析 朗读

    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