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书写衡阳新坐标
近日,中共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闭幕,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首次将衡阳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衡阳建设现代产业强市。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承担引领和辐射区域发展的大任。这次成功入列省域副中心城市,807万衡阳人民多年的夙愿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意志,这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份荣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衡阳的信任和倚重,衡阳也被历史空前地赋予了新坐标、新定位、新期待。
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近些年来,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人才等优势的衡阳市,在获批湘南中心城市、国家大城市之后,提出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目标。全市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着力在产业项目建设、创文创卫、效能治理、人才引进、乡村振兴、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发功发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尤其重点抓实14条优质产业链、实施“8大工程”,打造“8大基地”,促使衡阳各项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彰显了衡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谋略和决心。
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入列省域副中心城市,机遇蕴含挑战,压力催生担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衡阳不等不靠,以“坚持高站位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创建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的谋略来做题答卷。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群策表示,一定化政策机遇为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体现更多衡阳担当、贡献更大衡阳力量。唯有发挥这种自强自立、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韧性和精神,才是逐梦圆梦的最佳接力。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器,如何更好地把政策优势转化成城市发展优势,是对我们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更大考验。只要充分掌握政策内涵,找到与发展态势的最佳结合点,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培育发展新领域、新动能,才能推动城市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并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等工作,厚积“水源”,广聚“风力”,蹄疾而步稳,气足而神定。
发展速度靠优势,发展高度看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扬长避短”“避实就虚”,要重点解决产业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大城市病”、民生热点、居民就业、人居生态、环境整治等突出问题,让群众的“表情包”成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这才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题中之意、金石之策。
依水行舟,未来可期。面对新的使命和期待,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大势,不可松懈,不能停顿。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只要牢牢地聚焦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衡阳埋头苦干、负重奋进,就一定能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笃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