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奠定孩子一生健康基础,不能错过5-17岁成长关键期
审稿专家:沈理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5-17岁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关注孩子体质、视力、脑力等全面发展,为孩子的一生健康打好基础。
体质篇
每到换季之时,儿童门诊总是人满为患。为什么有的孩子健健康康,而有的孩子一开学就请假,一换季就中招呢?其实这和孩子的免疫力水平有关,免疫力下降时,孩子对生活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病毒就会缺乏抵抗力,就容易感染爱生病。
孩子的免疫能力是一个逐渐发育的过程。研究显示,相比5岁前,5-17岁儿童一些重要的免疫细胞数量增长超过50%,免疫抗体数量持续增加近20%。家长要抓住5-17岁免疫力快速发育的关键阶段,打好孩子一生的体质基础。
平衡膳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是加强免疫力最简单的方式。
1. 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也是奠定孩子免疫力的基础。要做到三餐定时定量,多吃肉、蛋、奶和新鲜蔬果,注意补充提升免疫力的营养素,包括:
1)优质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是儿童抵抗力的基石;
2)益生菌,帮助维护肠道屏障,守住儿童第一道免疫防线,因为人体70%的免疫细胞驻扎在肠道;
3)β-葡聚糖和α-乳白蛋白,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提升战斗力;
4)维生素A、C、E,微量元素铁、锌、硒等,也可增强免疫力。
2. 此外,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对于打好体质基础也很有帮助。帮助孩子养成早睡习惯,每天保证睡眠时间。
3. 帮助孩子规划运动的项目和时间,每天至少60分钟。
视力篇
疫情期间,网课频率增加,电子产品使用更加频繁,儿童近视发病形势严峻。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小学生为36.0%,初中生达到71.6%,高中生高达81.0%。
3-17岁是保护视力的关键期,其中3-10岁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所有影响视觉发育的不良因素在可塑期纠正,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一旦错过可塑期,恢复视力将变得很困难。而10-17岁是视觉发育维持期,主要任务是保护眼睛,让视力不再进一步下降。
1. 保护孩子的视力,两“黄”色素要补充。补充支持视觉功能的关键营养物质,视觉中心所在的视网膜黄斑区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色素,而黄斑区色素密度越高,视力就越好。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还能有效地防止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对视网膜的危害。但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
深绿色和黄橙色的蔬果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如果孩子不爱吃蔬果,就无法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此时就应该补充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营养补充剂。现在市场上有这一类适合孩子的产品,做成软糖的形式,孩子容易接受,也更喜欢吃。
2. 严格监管孩子的近距离用眼时间,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3. 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
脑力篇
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拥有好脑力的孩子才能高效地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都知道3岁前要关注孩子大脑发育,其实17岁前都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孩子6岁时脑容量大约是成人的90%,但脑神经细胞还在不断发育,就像是毛坯房还要继续精装修,直到17岁左右,认知、记忆和语言功能区域才发育成熟。而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需要用几倍努力来弥补,甚至终生不能获得。
帮孩子提升脑力,营养支持不能少。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来说,营养均衡很重要。均衡的营养包括很多,如: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营养素,一旦缺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1. DHA:也叫脑黄金,在大脑皮层中含量约20%,在视神经细胞及视网膜中的含量高达50%。研究显示,每天补充200毫克藻油DHA,持续30天,记忆力提升最高可达37%。
2. 磷脂:在大脑中含量约25%,可以促进DHA的运送和吸收。磷脂还是神经髓鞘的重要成分。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就好比电线,髓鞘是外面包裹的绝缘材料。如果髓鞘缺失,就跟电线破皮后容易短路一样,神经信号传导慢;而被髓鞘完全包裹的正常神经纤维上,神经信号传导快。DHA和磷脂,不仅帮助建立完善的大脑网络,更有助神经信号快速传导。
均衡膳食有挑战,关键营养巧补充!
多样化膳食是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家长应保证孩子平均每天吃到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
如果长期饮食不均衡,可能会导致某些关键营养的缺乏,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例如,深海鱼类是DHA的主要来源,而有些孩子不爱吃鱼,容易导致DHA的摄入不足。调研结果显示,国内儿童平均DHA摄入量不到20毫克/天,仅为推荐量的6%-10%,远没有达标。一些孩子挑食偏食,深色的蔬菜水果吃不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摄入也可能不足。因此一些有针对性的关键营养补充就十分有必要了。作为日常饮食的补充,家长在选择营养补充剂的时候可以关注以下要点。
把握好5-17岁成长发育关键期,促进孩子“体力、视力、脑力”全面发展,是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让孩子获益一生。
参考资料: 丁媛. 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正常参考值建立的多中心研究及临床应用. 2018. 胡孝彬,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7:825-826. 张扬.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2003;15(4):246-246. Bergendiova K, et al. Eur J Appl Physiol. 2011;111(9):2033-2040. Nielsen CH, et al. Nutrients. 2020;12(1):245. http://www.nhc.gov.cn/wsxf/zcfg/201907/2a771d89e00e4b228028335d4fcf1a7d.shtml Bernstein P S, et al.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ence. 2013;54(6):4034-4040. Ji Y, et al. Acta Ophthalmologica. 2015;93(7):e550-e555. Nourooz-Zadeh J, et al. Ophthalmic Research. 1999;31(4):273-279. Hu S, et al. Neuroimage. 2013;74:276-87. Lenroot R K, et al. Neuro Biobehav Rev. 2006;30(6):718-729. 王文清. 中国乳业.2007;11:38-39. 丁慧萍, 等.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1;2:129-132. Svennerholm L, et al. Acta Neuropathol. 1997;94(4):345-352. 谭圣杰,等. 营养学报. 2018;40(5):434-438.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