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庄子刻意》中提出哪些有关道德理论观点

关注

庄子在《刻意》这篇文章中的主题是论证道德问题,该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有关道德方面的观点较多,其中有些观点较为先进,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一,庄子提出有关天地之道、圣人之德理论观点

其一,庄子在《刻意》中列举了五种不同类型人(下称5种人)的言行表现,指出他们所说所做的目的,明确他们分别是什么人,说明只有什么人才应该具有相应的行为习好,旨在让人们知道这五种类型人的道德不属于天地之道、圣人之德的范围,为论证何为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做了理论铺垫。

庄子指出:故意高尚,离开世人,脱离世俗,高论埋怨、诽谤社会,是为表达自己高傲和散布对社会不满情绪而已,此为隐居山谷人士,不属于世俗之人,这是死心眼而且敢赴深渊者才有的习好。《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庄子指出:谈论仁义忠信,温良恭俭让,为教育他人修身而已,此为平和之士,说教之人,是云游居住学者才有的习好。《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庄子指出:谈论建功立业,立大名,讲究君臣之礼,维护上、下级制度,为了治国兴邦而已,此为朝廷人士尊重主子、强化国家治理的人,而且兼顾立功者才有的习好。《刻意》:”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庄子指出:隐蔽在湖泽之地,居住在空旷之处,钓鱼于清闲之中,没有什么所为而已,此为江海之士,避开世俗的人,是闲暇人才有的习好。《刻意》:”就藏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庄子指出:慢慢地呼气、吸气,吐故纳新,效仿熊走路,模仿鸟姿势锻炼身体,为了长寿而已,此是导引之士,养形之人,试图为自己生命像彭祖那样长寿者才有的习好。《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其二,庄子在排除以上5种人的道德不是圣人之德、天地之道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何为天地之道、圣人之德的理论观点。

《刻意》:“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无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如果能修养到无刻意而高论,无仁义可修养,无功名而能治理天下,无江海闲暇之人习好,无导引可长寿,无不忘记,无所不有,恬淡无极等无为境界,就会产生诸多美妙效果,这就是天地之道,圣人之德。

其三,庄子提出什么是道德的本质。《刻意》:“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与)天地(一样)平(易),而(为)道德之质也。”庄子说的道德之质,就是道德本质之义。

二,庄子主张得道的圣人要带头修养天地之道、圣人之德

其一,庄子主张圣人应修出平易恬淡的境界。《刻意》:“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德全而神不亏。”所以,圣人息心、息心,则会平易;平易则会恬淡,恬淡则忧患不能入侵,邪气不能袭扰;的完整、全面,精神不会亏损。

其二,庄子主张圣人,应遵守自然法则,顺其自然,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寻自然之(法)理,看淡人生,恬淡虚无

《刻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所以,圣人其生顺应自然而行,其死和常人一样物化回归自然。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静属阴,老子主张修养阴柔之德,此为“静而与阴同德”;动属阳,此为“动而与阳同波”,同波为随波逐流之义,这两句话均有顺其自然之义。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有福享受在后,不做引发祸端之事,感到后回应。

”去知与故,循天之理”,知晓死亡回归自然的道理,就应遵循自然法则办事。所以,这样做 ”故无天灾,无物(连)累,无(他)人非(议)…… “。

“其生若浮(云),其死若休(息)”,所以,人应看淡人生,顺其自然。

不思(考)虑,不预谋(坏事),光矣(亮)而不耀(眼),相信矣而不期(许),其寝不(做)梦,其(睡)觉无忧(虑),其神纯粹,其(灵)魂不罢(散),虚无恬淡,乃合天(自然之)德。”这段话好理解,只添加了几个字。

其三,庄子主张得道的圣人要远离过度的悲乐、喜怒、恶5种情绪,修出德至、静至、虚至、淡至、粹至5种至高修养境界

《刻意》:”故曰,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杵,虚而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过悲和过乐,是背离德行的不正确行为;过喜和过怒,是违反道的罪过;过度憎恶他人者,是德的缺失;所以内心不忧不乐,是德行的最高境界;坚持“守一”不变,是寂静的最高境界;心中无物,是虚的最高境界;不跟外物交往,是恬淡的最高境界;没有一点违反道德的,是纯粹的最高境界。

三,庄子提出”天德之象”、”养神之道”、”纯素之道”“等3个理论观点

何为天人之象?《刻意》:“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闲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庄子指出:人劳动不休息,对生命有弊无利;精用没有节制的会过于劳累;过于劳累会过早衰竭。所以,人们要向水学习,因为水有自然德性,水,无杂质才能清澈,不动才能平静,堵塞不能流通、更不会清澈平静,水可为天德之象。庄子告诫我们在修养中要做到心静如水,保持清静无为的心态。

何为养神之道?《刻意》说:”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可见庄子的养神之道,包括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联系密切;前三项说的是具体养神工夫,后一项说的是做好养神工夫的要求,即在做工夫时需要依据“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的法则进行。

庄子指出修养精神意义重大。他说:吴越出现宝剑,用匣子把它藏起来,不敢轻易使用,是因为宝剑太宝贵了。精神如同宝剑一样珍贵,但却能通达到四面八方,没有不能到达之地,可上九天,遍及大地,化育万物,却又找不到它的踪迹;修养精神意义重大,从轩辕黄帝时期就开始修养精神了,所以说精神这个概念的资格如同黄帝一样早。《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同帝。”

何为纯素之道?庄子认为:唯一地守护好精神,守的过程中务必不能丢失精神,坚持守一,精益求精,才符合自然伦理之德。此为“纯素之道”。 《刻意》说:“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一之精通,合于天伦”。

庄子认为守神先要贵精,因为精是气之母,气是神之母。庄子引用野语的话,指出道德修养不同的人,所重视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后提出“圣人贵精”的养神方法。《刻意》说:“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益),廉士重名(誉),贤士重志(向),圣人贵精。”

庄子在文章结尾说:”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庄子指出:没有任何杂质者为“素”,精神完整、全面者为“纯”,能修养到纯素的人是真人。”

综上所述,天地之道,也是圣人之德;纯素之道,亦是修养真人之道; 圣人是从平素的人中修养出来的人,真人是从圣人中修养出来的人,真人是庄子心目中最高修养目标的人。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瞻阅有感如何奉道、确立人生观

    原文 第七章 四十九言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清有感: 天--浩瀚无垠,地--恒久不变. 天地之所以能够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一章

    道经·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吴澄:道犹路也.可道,可践行也.常,常久不变也.名谓德也.可名,可指定也.道本无名,字之曰道而已.若谓如道路之可践行而-道,则非此常而不变.之道也.德虽有 ...

  • 高晓成:如何读懂庄子?—— 庄子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庄子>作为我国古代整个思想史.文学史中一个独特而不可或缺的存在,在两千多年以儒家积极入世的人文精神为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为无数失意文人提供了另一种现实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可资慰藉的理想寄托 ...

  • 第8章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了哪些真人理论观点

    关注 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真人之说,详细地论述了何为真人?真人具有哪些特征以及行为表现等理论观点. 一,庄子认为先有真人后有真知,真人是有真知的人 <庄子 大宗师>说:&qu ...

  • 第10章庄子天道和人道以及人与天为一思想观点

    庄子在多篇文章中,提出天道.人道以及人"与天为一"的思想观点 一,何为天道.人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庄子在<在宥>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何为天道?人道?庄子说" ...

  • 31第三十一章年轻人山中遇蟒蛇 药王爷巧治失心症

    31第三十一章年轻人山中遇蟒蛇 药王爷巧治失心症

  • 第08章 命局中克配偶的信息

    在四柱预测中,有一部分人的命局,男的克妻,女的克夫.有少数男女,一生中三婚.四婚,或结三夫四妻而不止.这样的命局虽不多,但现实生活中也有. 所谓克配偶,指其中一方:一是病多,二是离婚,三是死亡. 现就 ...

  • 第09章 命局中克兄妹、子女的信息

    在四柱预测学中,一个人的命局同样能反映是否有克兄.弟.姐.妹或克儿子.女儿的信息. 第一节 克兄妹的特征 在命局中,克兄弟姐妹的信息,包括兄妹中有人刮宫.引产.早产.流产.早天,未成年死亡,或已经成年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62章:酒中承诺

    第62章 酒中承诺 "你们挺厉害的."女服务员瞧小五.严亮三下两下便把那几个混混给击倒了,用崇拜的眼神看了看他们,说道,"现在你们可以点菜了." 五夜大排档主打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376章:变中之变

    第376章 变中之变 那些人,两人一组,一共五组,分散进入了渣渣火锅.夜晚有福.乐天毛肚等5家宵夜店,先是若无其事地坐下来点菜.聊天.抽烟,与一般的食客毫无二致.从监控中,陈迈感觉,这些人的"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509章:险中又险

    第509章 险中又险 要来的,终归还是要来.李汉帮站起身来,走到了卫生间才接起了前书记的电话. "李书记,在应酬啊?"前书记的声音是一贯的不紧不慢.不阴不阳.李汉帮道:" ...

  • 揭秘《庄子》中失传的修行功法

    有人说,<庄子>是一本修行人的书籍,因为其中多次提到学生向老师请教.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场景,而且交流的都是与道相关的内容. 比如<齐物论>中南郭子綦向子游解说自己静坐中体悟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