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雪赏析//纳兰之《金缕曲》
煮雪赏析
《琵琶仙.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从这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中不难看出人们对纳兰词的喜爱,曾经“家家争唱饮水词。”可是,纳兰心事有谁知?多少次“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多少回“风一更,雨一更,身向榆关那畔行。”从这些美丽的句子走近清朝那个著名的词人纳兰的世界,他是诗词世界的一朵奇葩。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纳兰的一曲《琵琶仙.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每到中秋之夜,那轮澄澈明净的月亮都会一如往昔的从海面上徐徐升起。为人间带来欢乐和团圆。那么,我想问一问,明月啊,你年年如此,到底是为了谁而圆,又为了谁而缺呢?开篇提问,并且是向明月提问,仿佛高悬在碧空的明月能听懂他的话一样,就这样痴痴的发问了。月亮是沉默的,而且沉默了几千年。但是此刻明月成了孤单的诗人唯一的一个知己,唯一的一个可以说话的人。诗人明明知道月亮不会回答,他的问题也永远不会有答案。还是倔强的发出了疑问,这一问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诗人心底的无奈和悲凉。此语同《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中“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同出一辙。这一问,惊天,也动地,那是许久的压抑后的一次爆发。是高悬的明月触动了他敏感而脆弱的情怀。冰轮,喻明月。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明月似乎也懂得了诗人的心,不知道从哪里吹来了一阵清风,风中裹挟着桂花的香气,难道是月宫里飘出来的么,月亮泼洒的一片清辉竟然像白雪一样的洁净又像白雪一样的寒冷。诗人把月亮的光辉比喻成白雪。这一笔似乎是写景,但其实在写情,一双人在红尘路上失散了,再也回不来,任凭太阳出来也不能温暖他内心的寒冷和凄凉。此刻的月光便是霜雪一样的感觉,寓情于景,十分贴切。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生,但是滚滚红尘中太多的遗憾和太多的不甘。今夜就连明月也垂怜于他,用如雪的光辉迎合他的心境,谁能说明月无情呢?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如此月明如水海风荡漾的中秋之夜,却让诗人更加的忧愁伤感起来,因为良辰美景虽在,佳人已去。此刻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之际。也只能是把所有的情绪都化成一份悲伤的哭泣吧!“愁中看”带着伤感的情绪去看美景,景色也会渐渐地伤感起来。若草木有知,他们能够了解我此刻的心情,必然会跟我一起哭泣的。你听那风声是不是在忧伤的悲咽?人世间很多风景注定要两个人一起看才是风景,不然良辰美景已是虚设。他让我们知道了一样的风景却有着不一样的心情。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世间悲喜尽有缘由,那么一份彻骨的寒冷,一份难耐的悲伤,为什么呢?“只影而今”因为现在我一个人形只影单,形影相吊,你已经不在我身边,让我如何一个人去面对那一轮旧时的明月,曾经与自己的心上人一起欢欢乐乐的欣赏过的明月呢?在明月的光辉下曾经是两个相爱的人把酒欢歌,甜甜蜜蜜的。有过海誓山盟,许了白头偕老的人。而今那个人永远的缺席了明月夜。叫诗人情何以堪?我想在墨花飞溅的时候诗人的悲伤早已逆流成河了。
词的上片,起笔提问,带几分疏狂,几许悲凉。着重描写了月色“清辉了如雪。”寓情于景,景因情设,情借景生。铺排有序,循循善诱,把读者自然引入了诗人的处境和情绪中,其情之苦,声之悲,思之切,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灵,使人悲情难禁。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在匆匆而过的时光里,能够清晰的留下的只有一些美好的回忆了。曾经在明亮月光照射下的小径上,也是一个中秋的夜吧,一双相亲相爱的人蝴蝶般在花径中穿梭、嬉戏游玩、孩子般的捉迷藏,你来藏,我来找。欢快的奔跑时,惊动井台上面梧桐的叶子,叶子纷纷落下。那是一个多美的场面啊!通过诗人形象的场景描写,我们似乎看到了,两个快乐的人,两情相悦,许下深情,只要在一起,所有的时光都是诗一般的美丽动人。这一句描写用鲜活灵动的画面向我们展示曾经的美好与恩爱。更加衬托了今日 月下的孤寂情怀,仿佛从前的笑声依旧在耳边回荡。那些欢乐的场面都成了诗人痛彻心扉记忆。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轻纨小扇,一定也是曾经的旧物,所以它被诗人随身携带,就像珍藏的一件宝物一样。在匆匆的时光里,又经历了几番凉热,是不是还记得一起经历了几个春秋呢?此时诗人为什么要拿轻纨小扇说事儿呢?因为在纳兰的另一首词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还记得吧?秋风起了,天渐渐的凉了,小扇已经没有用处,被搁置起来了。就像曾经爱过的人,很快被遗忘一样,而此时提及纨扇,我想纳兰也是别有用心的。纳兰身世显赫,身边不乏美女,亡妻已故,大可续弦纳妾,妻妾成群不是问题,但是在纳兰的心里,只有亡妻卢氏,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世人敬仰的部分,如果可以忘却也不至于在一个中秋明月夜孤独的问月伤心了。所以他坚持抱着纨扇经历寒暑,以铭其志。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这样执着的情怀,这样痴情的守候,这样凄美绝伦的爱恋。到最后只落得百感交集,绝望的看着漫漫长路,仰望曾经一起仰望的明月。这样的别离与一般的相思和别离无关,这是一场刻骨铭心后的死别。经历了这样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后,还有什么痛不能承受呢?因为思念的折磨,思想开始麻木,无论是茫然四顾,还是茫茫月色都让诗人感到更加的孤单和寂寞。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任凭思绪飘飞,悲伤逆流,在这寒冷的秋夜,把无情的紫玉箫管吹裂。从一个“裂”字,我们似乎感受到诗人心中的过度的悲伤所衍生的愤恨,当压抑的情绪积累起来,就像积累起来的云朵,终要化成雨水,化成泪滴来发泄一下的。这是情绪的爆发。这样的结尾大片留白,诗人又抛下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画面,一个孤单的身影在月光下用一根紫玉箫向已是阴阳相隔的人诉说着思念。此时吹裂的不是箫管而是那颗受伤的心。中秋月圆之时,本该是举家欢聚之时,但是纳兰心中却荒凉如雪。吹裂紫玉萧也难以派遣他心中深深的伤痛啊。
词的下片从仰望明月陷入深深的回忆中,曾经的美好在笔底鲜活的再现。每一个画面都刻下诗人深深的眷念,仿佛时光在倒流,给人片刻的慰藉。他们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亲密无间,已不言自明,当回忆结束时,诗人被无情的抛回时光的隧道。更加深了寒冷凄凉的感觉。月还是当时的月,人却永远的分别了。去者不可追,往事再难回。
这首词以清新凝重的笔调,伤感凄凉的色彩描绘了中秋时节凄清的月下景色。其中有对如雪月色的比喻寄托,有对往昔嬉戏欢乐的追怀依恋,有对只影而今的孤单失落的伤感悲叹。有置身寒夜吹箫寄思的婉态。全篇笔调清新平易,似是与明月对话,又似乎自言自语。字里行间可见斑斑血迹,款款深情。纳兰的词以“真”取胜,不断的真情月光一样的倾泻,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幽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深入人心,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诗词独具特色。人说,文如其人,所以从文字中让我们情不自禁的爱上了那个清朝的词人。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本期编辑:烟雨红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