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眼前有女初长成 || 郭秀江

眼前有女初长成
文//郭秀江(大庆)
成长是个美妙的过程,世界由一双稚嫩的眼睛折射出的,是无尽的童趣,那是成人难以发现的。
成长又具有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纠正一个成人多年的偏见。
曾经,我常常直言不讳,公开表态说不喜欢女孩,不喜欢女孩爱哭爱美,不喜欢女孩抱娃娃。可当我升级为姨妈时,清一色的只有外甥女。当我又升级为姨姥时,又是清一色的外孙女。也许因为姐妹情深吧!对于这些清一色,我还是喜欢的,有时还会迸发出一些慈爱来,比如对清一色之一的小点点,她是大姐的外孙女。
小时的点点,可谓名副其实,五官什么都小,笑起来有些像米老鼠。这小家伙极有个性,节假日亲戚们聚在一起时,都想抱抱当时最小的点点,可她针扎火燎地吓得长辈们只好罢手。有一次我试着接近她,她好像不反对,再伸出手去抱她,她还是友好地看着我,全然没有对别的长辈那样抗拒。这真是太给“面子”了,我甚至有些受宠若惊。
要知道,不大有孩子接近我,可能我没有小孩缘。唯有个性的点点对我情有独钟,而且“初衷不改”。每次去姐姐家时,她都跟我很亲近,记得一次她主动让我抱起,然后指给我她的发现:原来姥姥家天花板的边缘有一处壁纸翘起,她大概很奇怪这件事,因为那天她指给我很多次。
对于点点同我的亲近,有人精辟地总结为“格掰人遇上了格掰人”,也许真有缘分一说。或许因此,我对点点才有了更多的关注。
大约点点两岁时,一个雪天,我扶着她站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漫天大雪, 点点乐得手舞足蹈,大声嚷道:“看雪下得乱七八糟的!”这精彩的描述把大家都逗乐了。打那以后的大雪天里,我家先生常会想起点点这句“雪中即景”,并主观断言,什么文学大师都想不出这么高水平的语言。
尽管如此,点点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没有随年龄增长有出色的表现,用姥姥的话说,这孩子嘴拙。她不擅学话也不爱告状,同大姨家小姐姐斗嘴时,每每说不过就急得要哭,吓得大姨赶紧把小姐姐叫停。倒是妈妈沉得住气,不帮不哄,只是变着法激励,这激励真还见了效。
近学龄时一个夏天,爸妈带她去了北戴河,回来后大家聚在一起时,都向她问这问那。大姨夫逗他说:“明年我家去南戴河”,点点听出这话的意味,稍停,她慢条斯理地说道:“南戴河是北戴河的一部分”,这幼稚而巧妙的应答,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赶上节假日,二姨家的小妹妹有时会从省城来姥家。这个小妹妹,专爱拉着大姨家的大姐姐玩,疯闹得热火朝天。点点参与不进去,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小脸上分明地写着落寞。不过她不哭闹,也不耍小性子,只是羡慕地注视着,看到精彩处,还会露出笑容来。
点点自小喜欢到我家来,来时总要写写毛笔字,这需要给她“全副武装”,否则身上就会开满“墨梅”。别看这孩子长得白皙清爽,干活可绝不清爽。对此,姨老爷为她解嘲说:“点点是大手笔”。一次,我拿本字帖让她临,自己转身干别的。再看她时,她正用笔蘸墨直接描在拓板的字帖上。经她描过的字便消失在黑黑的底色中。
上学后的点点常常表现出受教育的效果,在餐桌上,她会纠正长辈们不标准的习惯发音,态度认真,毫无嘲笑的意味。有一次,她要我陪她跳皮筋,有几个动作麻烦,点点教了好几遍我还没会,可她没有一丝不耐烦。我想,就师德而言,孩子是成人的榜样。
记得在点点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里,我接到她的电话,问我国际长途好不好打。我明白了点点的意思,她要把期末考试的好成绩告诉给在外读书的小舅舅。稍大,她就不主动报告成绩了, 这个期中考试后,我忍不住问她:“点点,可以问你的考试成绩吗?”“可以啊!”点点回答,原来也是很好的。
大概由于遗传因素再加上妈妈的精心养育,点点一直比同年级的孩子高出一头,可高也有高的烦恼。一天午饭时,大家发现了点点怏怏不乐,问时,点点告诉大家,她今天心情可不好了!原因是老师把她从腰鼓队里撤下来,换上了别的同学。点点的失落让大家很心疼,都宽慰她说:不是你表现不好,也不是老师不喜欢你,一定是因为你个高,影响队列。妈妈说这样更好,不影响学习。大家的宽慰,让点点破涕为笑了。
这座石化城里的孩子,生活条件相对优裕些,点点也不例外。小小年纪天南海北走了不少地方,海陆空交通工具都尝试个遍,可从不见她有什么优越感,相反,点点却有股质朴的“平民意识”。她不鄙视农村,不鄙视穷人。家里有私家车,却让我带她乘公交车,还很怀念姨老爷用自行车带她的感觉。
她常听姥姥同我说起老家,便很想去。大概怕点点想这事分心,妈妈和姥姥一齐“消防”,用的理由是:那地方破旧,没风景。点点却不以为然,点点说:“我要去那不是玩,是想看看那里的人!”点点质朴的亲情让大人们无言以对。
随着个头的突飞猛进,点点愈加懂事了。懂得节省家里的钱;懂得体恤姥姥姥爷的心情;懂得体谅学业更繁重的小姐姐;对偶尔回家的小妹妹,也会主动地哄着让着。点点依旧没能练出一般女孩的伶牙俐齿,可那份细腻和厚道,常常让我心动。
不经意间,点点上了初中,课后这班那班地奔波,几乎没了假日和假期,这个寒假一直到开学前,才被允许来我家一次。点点很高兴,可晚上却张罗要回家,这可是过去需要妈妈三令五申的, 她的理由是自己的床舒服。
我一下子发现点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习惯和空间。可不是吗!她的个头已经高过我了,虽然那小脸一如孩子般的,举止中却隐隐透出一些优美来。她一直保持着自小练舞蹈的发式,配着长长的脖颈,让我想起傣族的孔雀舞。
看着眼前的点点,我觉得女孩真的挺可爱,这回也包括了别家的女孩。
二〇〇九年五月
【题图来源网络,与文章无关】

作者简介
郭秀江  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在山区插过队,在工厂倒过班,由单位推荐上过大学,后从事技术管理。现为大庆市作协成员,黑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成员。作品散见于《中国老年报》、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老同志之友》、《大庆作家》、《大庆晚报》、《大庆石化报》、《热土》等报刊杂志,近年作品见于辽东网。
关注 “百荷书房”,阅读全本小说和作者文集;
(0)

相关推荐

  • 当代校园作家‖【我的母亲】◆春未迟

    作者简介 春未迟,在校大学生,青年文学爱好者.热爱写作,常把心中所想化为笔下文字,尽情抒发. 我的母亲 孙长芹是我的母亲. 母亲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细细算来,母亲已走过人生的五十多个岁月.岁月无情,在 ...

  • 姥姥的针脚儿

    姥姥的针脚儿是让妹妹破涕为笑的花布棉袄. 姥姥在很小的年纪,就会做针线活了.家里姐弟三人,姥姥是长女.夜里,每当家人鼾声四起,灶膛里的蛐蛐拉起了弦子,姥姥便偎在母亲身旁,一边挑着洋油灯,一边看母亲做针 ...

  • 使出洪荒之力,驱散小米的“坏情绪”

    米宝演员诞生记(二) 3岁4个月6天--3岁4个月15天 本期关键词: 第13次飞行 在传家宝电子琴上认识"do" 懂事前最后一波撒泼发飙 亲爱的小米1222天 妈妈接送好开心.节 ...

  • 老爸老妈的故事(上)

    本文作者:杨俊桃 月色朦胧的呼和浩特医学院病房,步履蹒跚的老爸轻轻地把自己的病服盖在我身上,老人家手颤微微地摸了一下我的头说:"小心感冒!" 一股清流忽涌而出,我假装翻身把头转到另 ...

  • 悦读 |《外婆的澎湖湾》杨 永

    . .     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可有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绝不浪漫 没有笑语.阳光.海浪.沙滩 却有一个掌管生死的阎罗殿 外婆出生在甘肃静宁县 治平乡白家屲(洼)山脚沟边 外婆的故事曲折久远 牵扯到一 ...

  • 姥爷,一路走好

    听着外面的知了声,我闭上眼睛假装睡觉,我得等姥爷出门了,去他的柜子里偷点心吃,这老头把亲戚朋友晚辈们送的点心都给藏在柜子里了,还上了把锁,我每次来想吃点好吃点,看着上锁的柜子都好着急.不过经过我几点的 ...

  • 踩住生活的影子

    ▼  重返千禧年  大家都说,年味儿淡了. 如果说起对哪年过年印象最深,我会按下五岁那年的按钮.我生于1995年,5岁那年,公元纪年迎来了一次全新的跨越.而我对这次"千年一遇"历史 ...

  •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想起了疼我爱我的姥姥

    文:白云飞 图:来自网络 又是一年的清明时节. 人被疫情耽搁,不能回去,姥姥的坟前,不知道是不是麦苗青青了.姥姥和外爷爷在老家的老林地里,应该是安心地长眠着吧.今年又应该是小姨去烧纸,不光是姥姥外爷爷 ...

  • 东北之行(36)——哈尔滨家庭大排名

    我们的旅行很有意思,先顺着父亲的生活轨迹转了一圈,然后来到母亲的故乡哈尔滨,我们兄妹三人应该说都是在这个城市长大的,相对来说虽然不是在哈尔滨过的完整的童年,但应该还算是根深蒂固的东北人了.虽然家里的七 ...

  • 当爱情来敲门 (小说连载三十三)

    文/鱼儿姐姐    图/来自于网络 33 当爱情来敲门  (小说连载) ◎ 鱼儿姐姐 爱情会蒙蔽人的双眼,有时是放大镜,有时是显微镜,让两个相爱的人时而互相猜忌,时而又夸大信任,这很容易让爱情失真.爱 ...

  • 我拍了拍你的肩,叫了声小仙女【中】

    〓 第 1396 期  〓 文|怀远   编辑|王成海 005.我家 我家是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炸药桶,一有点火星子立马引燃全楼道.我爸每次和我妈吵架,我妈都说,你再往高吼.据说我爸用微信连着发多条语音骂 ...

  • 春节聚会二十年

    1998年-2018年. 二十年. 弹指一挥间. 当年的少年已为人父母. 那时,姥姥还活着. 如今,姥姥离开我们已近16年. 表妹晶晶说,咱们的家族是母系家族.是的,姥姥有五个孩子,四个女儿,一个儿子 ...

  • “土豪”小米:给你我的卡,随便刷!

    魔仙小米(三) 3岁1个月16天--3岁1个月25天 本期关键词: 抢着"刷卡" 第11次飞行 克服水龙头恐惧症 社交能力进步 亲爱的小米1142天 妈妈微恙,你好乖.早起我们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