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失德还是父母冷漠?

1
案件始末引人深思
朱剑的母亲徐女士介绍,10月12日晚上,朱剑放学回家,和往常不一样,“当天他没有带书包,跟我说不想吃饭后,就回到卧室做作业。”
想着儿子不久前的月考还拿下了班级16名的成绩,徐女士没有多想。一晚过去,13日早上6点多,徐女士叫他起床时,发现卧室已经没有他的身影。
“我赶忙打他的电话,没想到,接电话的是一个超市服务员。”这名接电话的服务员告诉她,服务员说,手机是朱剑放在超市,离开之前还留了字条:要是三天如果没人联系,就给妈妈打电话,电话是……。
感觉事情不对劲的徐女士立即报了警,通过调取监控,发现朱剑13日凌晨1点多出门,然后坐在超市里。
再后来,朱剑上了附近一个大桥,监控中,有他上桥的录像,但并未见他下桥。在桥中间,还发现了他的外套、鞋子。
16日,朱剑的遗体被找到。
“好好的一个孩子,还有一周就满17岁,怎么说没就没了。”徐女士想不通,儿子朱剑平时除了抱怨学校不如意,并没有透露出轻生的想法。
徐女士介绍,在寻找朱剑的过程中,她们在家里发现了朱剑留下的一封遗书。
在遗书中,徐女士发现儿子和一个女生早恋,她也发现“儿子和老师的矛盾,竟然是那么深。”
“今天放学,我和xx说话,她让我不要和她再说话了,这更加坚定了我晚自习某节课坚定的想法。焦x,你总是说我死不要脸,脸皮厚……你说早恋会影响我的成绩,你骂我的那些话,我并不认为你是想借此来激励我,谁会没有自尊呢!”遗书中,朱剑写下了自己早恋被老师骂的话。
“你费尽心思,真的辛苦了!你巴不得毁掉我是吗?”徐女士介绍说,孩子在遗书上写到,进入高二后,他慢慢改掉以前的坏习惯,成绩也有所提升,对未来也充满憧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可作为班主任的焦X只看到了他有缺点。“对于成绩,朱剑一直觉得早恋不会影响,是平衡学习的方法,反而班主任的做法,让他无法安心学习,一次又一次的拿成绩逼迫分手,更加坚定了他自杀的想法。”
在徐女士提供的孩子留下的遗书,后半段朱剑也写下了对父母的爱“对自己很少管束,对自己的了解都来自于成绩、老师的评语、以及那微不足道的相处时间,对于父母更多的是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会经常埋怨你们没文化,没有钱,没有权,可在他心中父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决定自杀,朱剑对曾经的行为也给父母道歉,称后悔和父亲打架,后悔赌气让父亲摔伤,后悔一切。“如果可以,想要重新来过,我爱你们,爸爸妈妈。”
“您亲手毁掉了我的白月光,毁掉了我的救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收起你的假面吧!”
徐女士说:“看完遗书我才知道班主任焦X与儿子长期以来矛盾比较深,儿子早恋被发现后,老师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最终导致了儿子自杀。”
这么多天过去,朱剑的遗体仍在殡仪馆,课桌上,还刻着:从此再无朱剑。
教育思想陈腐,教师失德的确令人愤恨难平,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很重要!但更加关键的还是孩子自身,而一颗强大的内心总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面对困境
1
2
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说过,她总能听到父母倾诉类似的苦恼,孩子“自尊心”太强,一点重话都说不得,结果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说吧,就怕孩子会钻牛角尖想不开,不说吧,又总不能一直对孩子放任不管。
可孩子说不得真的是因为自尊心太强的缘故吗?其实恰恰相反。
很多父母从小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没有足够的犯错经验,也很难从现实生活中感知自己的能力边界,所以只能靠外在的评价来建立自我认知。
然而,这样的认知是极其不稳定的,也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
小时候,孩子在一片“你真棒”、“你太厉害了”的赞美声中长大,尽管他并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棒在哪里,又厉害在哪里,但仍然会想要维系这样的“自我”,所以就出现了“说不得”现象。
因为这个时候,所有的“负面评价”都有可能轻易戳破孩子想要勉力维持的脆弱的自我。
另一种极端则是碾压。父母家人一方面过度包办,不给孩子犯错成长的机会,一方面又不断地打击孩子,认为他“什么也干不了”、“什么都做不好”。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都非常低,而且心理承受的压力也相当大,他的内在是无助且失控的。
当这个压力值冲破他所能承受的临界点后,他就很容易崩溃。所以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孩子更加失控,同样不是一个好的处理方式。
家长当然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反应激烈,就再也不敢多说孩子一句,从此放任不管。这样不仅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反而还会让情况发展到越发不可收拾的境地。
巴顿将军曾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这种“反弹”的能力,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承受挫折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毅力。心理学研究早已证实,幼儿在6岁以前处在“自我中心主义”阶段,他们无法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认为整个世界都应该是围绕自己在运转的。
而当孩子长大,逐渐开始面对客观世界的时候,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就必然会被击破,挫折也由此产生。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0-1岁:积极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信任感。
1-3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3-5岁: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只在需要时适当帮助。
5-6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面对挫折,接受挫折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中最重要的“必修课”。
而所谓挫折教育,可不是让故意让孩子去经历挫折,而是不过份庇护孩子,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地经受挫折,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以达到越挫越勇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