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俭:新泰王坟

二〇〇三年三月,新泰周家庄东周墓葬群被发掘,这是已知的新泰最大规模的古墓地。而在这之前,新泰还有三个大墓却很少有人知道。据现存最早的明天启版《新泰县志·丘墓》记载:“古冢,在县西者三,正德间被发,石上有龙凤文。”这段文字在以后的《新泰县志》均有类似的记载。在康熙二十五年版《泰安府志》卷四亦有记载:“古墓,县西三,正德间被发,石上有龙凤文……相传为侯王墓,未详何代。”

古墓在哪里?现在肯定是看不到了。我带着疑问就教于李振川先生。振川先生是新泰西南关人,熟稔新泰的历史掌故,老家就在最繁华的三羊街上。振川先生的意见是让我询问他的母亲,他作补充,原因是他母亲有亲历,而他多是耳闻。

振川的母亲今年八十一岁,娘家姓梁,新泰西关人。她称古墓为王坟,战争年代,王坟是群众最好的避难场所,她在里面避难的经历大约有四五回。一次,她村里的赵学起就因跑得慢,在王坟的不远处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断了一条腿。王坟处于半地下,与耕地相连,全石质结构(石质不详),上有隆土,仅有一个墓门,内可容纳四五十人。振川先生补充说,王坟有两座,每座有两个篮球场一样大,能容纳的人数远不止四五十人,应该是老人记忆失误。王坟附近的土地原属于城西赵家庄,为了耕种方便,置换给了西南关。一九五五年,入社后,王坟被平掉。被平掉的王坟区域高出周围地面四五十公分,经过多年的挖土垫猪圈、取土打土坯,现在依然留有隆土的痕迹。

马梦贞先生是新泰西南关人,喜欢文玩收藏的朋友不一定能叫出他的名字,但一定会认识他。有一回,我们坐在一起聊天,我说到了王坟,马先生说,他耕种过王坟上面的土地,大概有二十多米见方的样子。

关于王坟的记载还有一篇王宪廷先生的《忆新泰早期党组织的活动》,篇首有一段文字写到了王坟:“新泰是鲁南孔孟之乡的一个县。春秋战国时为鲁国的平阳郡,传说鲁平王就葬在平阳郡,至今在赵家庄西南大路边还可以看见两个土坟,据说这就是鲁平王的坟墓。”王宪廷先生是新泰城区西南关人,早期的革命工作者。回忆录写于一九六一年,发表在一九八七年《新泰党史资料》第一辑。

王坟是否是《新泰县志》里记载的古冢,我们没有更多或直接的证据,并且坟墓的数量不符。其实,振川先生还曾告诉我一个信息,老电缆厂东南角原先是一大片水汪,呈方形,面积约七八百平米,当地人称“坟子汪”。这也许是一座更大规模陵墓吧。坟子汪原属于西关村,一九六〇年,新泰县机械制造厂在此设厂,一九六二年,改称新泰县铁业社,一九六四年,改称新泰县农具厂,一九六六年,根据备战要求,由时任新泰县长孙英先生出面协调,把厂址出让给青岛电缆厂新泰分厂(后称新泰电缆厂,再后称山东电缆厂)。某天,我带着疑问,就振川先生的指点,对王坟、坟子汪进行了实地勘察。王坟的位置大致是现在青云街道办事处宿舍一号楼、二号楼附近,坟子汪的位置现在正拆建中,从《新泰文史》编辑部看正西一百米稍偏南。两处位置呈东北西南方向,相距四五百米。假如王坟、坟子汪是《新泰县志》中记载的三座古冢,坟子汪在老县衙正西一里,王坟在老县衙正西偏南距县衙近二里。

根据《新泰县志》的记载,“石上有龙凤文”,可见墓主的身份之高,坟墓在明正德年间被发掘,因其年代太过久远而“未详何代”,“相传为侯王墓”。如此,王宪廷先生的这段记忆是有根据的。不过,三座王坟中,坟子汪位置的更大一些,也许这才是鲁平王的坟墓吧。

鲁平王即鲁平公,名叔,其实他并没有称王,据《史记》记载,公元前322年,鲁景公子叔即位,时六国皆称王,唯独鲁国没有,可见鲁国的国力已经衰微,已失去与六国抗衡的能力。孔子曾经感叹:“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间断断如也。”文献记载,鲁国的国都在曲阜。公元前303年,鲁平公去世时,鲁国的疆土已经收缩,而此时的平阳仍属于鲁国,安葬在这里不是没有可能的。

王坟真的是鲁平公的坟墓么?也不见得就是,年代太过久远了,没有出土文物,连墓室的一砖一石也没有遗存,不过,王坟的位置、规模是大致确定的,墓主自然是当时的新泰统治高层。由此,我们还可以遥想平阳古城的位置以及变迁。

这是一段湮没了的历史,我知道的也就这些,请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寻找更多的证据,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坟。

【原载2019年第4期《新泰文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先生题写“琅嬛文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