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小伙伪造书信,保全少妇贞洁,后来收获百万家产

话说古代在徽州有一位名叫朱亮的小伙,他出身小康之家,聪慧且喜欢读书。然而,他十三岁时,父母双双去世。为了填饱肚子,朱亮只能放弃读书,四处奔波劳累。几年后,他沦为一名乞丐。

同乡人张富在浙江嘉兴开商铺,十分同情朱亮,便将朱亮带到自己所开的商铺里当学徒,尽心地传授他生意的本领。就这样,两人成了师徒。

沦为乞丐的小伙子

朱亮勤劳能干且诚实守信,深得张富的赏识。学了几年后,朱亮尽得张富真传,同时积攒下了一百两银子。朱亮年幼时,父母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现在,朱亮已经二十三岁了,便打算回老家娶媳妇。

张富觉得朱亮钱少,便资助徒弟一百两银子,朱亮万分感谢。挑了一个良辰吉日,朱亮便乘船返乡了。

没想到仅仅过了十天,朱亮便返回了嘉兴。张富心中诧异,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朱亮叹道:“唉!在途中遇到强盗,银子都被劫走了,空手回乡无益。”

张富听罢,万分嗟叹,出言不断安慰朱亮。朱亮脸上却毫无伤心之情,说道:“为今之计,只能继续辛苦一两年,攒够银子后再作归计了。”

其实,一贯诚实的朱亮撒谎了,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朱亮乘船而行几天后,便舍舟登岸,眼看太阳即将下山,便在一家客栈里投宿一晚。

到了深夜,一阵凄厉的哭声从隔壁传来。朱亮细听之下,发现是两个妇人在哭,从深夜哭到天明,一刻不停。

哭泣的女子

天亮之后,朱亮便向店主询问隔壁的情况。店主喟然长叹,说道:“这事说起来令人伤心!昨夜是住在隔壁的婆媳两人在哭。婆婆王氏,嫁给丈夫不久后便守了寡,孤身一人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子。儿子长大后,娶了既美貌又贤惠的陈氏为妻,小夫妻俩相敬如宾。他们家穷,成亲才一年,儿子便到四川做生意了,每年都会托人寄钱回家赡养母亲。如果寄的钱不够两人生活,陈氏便会做些针线活,赚点小钱。这样凑活着,婆媳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朱亮问道:“那后来是发生变故了吗?”

店主道:“这几年,四川在打仗,往来的道路闭塞不通,他们一家已经三年不通音信了。多亏陈氏日夜操劳,婆媳俩的日子还能撑得下去。可今年是荒年,米价和柴价涨了几倍,婆媳俩难以为继,已到万难存活的地步了。不得已之下,婆婆王氏只能将媳妇陈氏卖了换钱。有一个富家少爷看上了美貌的陈氏,愿意出两百两银子纳她为小妾,后天就要成婚了。陈氏不忍和婆婆分别,王氏也舍不得贤惠孝顺的媳妇,因此两人每夜抱头痛哭。”

朱亮听罢,心生怜悯,又向店主询问了儿子的姓名、年龄及容貌。

店主答道:“名叫汪全,二十三岁,容貌俊秀。”

朱亮道:“店家,我恰巧有点事要办,可否容我多呆半天再走。”店主点头许诺。

朱亮回房之后,取出自己的两百两,又以汪全的名义伪造了一封家书。做完这一切后,朱亮来到汪全家,叩响了大门。不久后,一位眼角还挂着泪珠的中年妇人出来开门。

开门的中年妇人

中年妇人见到朱亮,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惊讶地问道:“先生从何处来?此来是否有事?”

朱亮故意回应道:“老夫人,请问这里是汪家吗?”

中年妇人答道:“是的。”

朱亮又故意问道:“家里是否有人在四川做生意?”

中年妇人答道:“有的,我儿子在那边做生意。”

朱亮又假意询问了他儿子的姓名、年龄及容貌。中年妇人一一告知,和店主说得毫无二致。

中年妇人说完后,朱亮行了几个大礼,说道:“原来是太夫人,晚辈有礼了。”王氏见来者是来找自己的,便将朱亮引进门,询问他来此的原因。

朱亮拿出二百两银子和伪造的书信,说道:“我在四川做生意,和汪兄结成了莫逆之交。近日我载货回乡,汪兄便嘱托我寄回家书和银两,还请老夫人收好。”

与妇人交谈

王氏大喜过望,如久旱逢甘霖。兴奋的她向朱亮询问起儿子的近况。朱亮答道:“汪兄情况大好,他发了大财,赚了数万两银子。不久后,便可回乡。具体情况。汪兄的近况和对太夫人与嫂夫人的思念,尽在家书中,还请老夫人查看。”

王氏感激不尽,想留朱亮久坐。朱亮怕露馅,忙推辞道:“我还要赶路,不及细言。太夫人,在下这就告辞了。”说完,朱亮便匆匆离去。

回到公寓后,朱亮写了一封信寄给未婚妻家,说自己银两被盗,还请暂缓婚期。信寄出去后,朱亮便返回嘉兴了。

赶路回嘉兴

商铺主人张富同情朱亮,给了他更高的工资,对他更加信任。一年后,朱亮便赚够了娶媳妇的钱。

朱亮返回娶亲,仍住在之前的客栈里。朱亮打听隔壁那对贫苦的婆媳已经搬走了,便向店主询问相关情况。

店主道:“先生,这事说起来就奇了!一年前,就在我和你说了婆媳俩的情况后,就有一个远方来的客人,带着家书和二百两到他家,交给王氏后就走了。王氏拿到钱后,马上找到媒人,推掉了和富少的婚约。一个月后,王氏的儿子汪全带着十几万两回来了,他们一家现在已是大户人家了。王氏和汪全说起他嘱咐客人寄信带银的事,汪全却表示对此事完全不知情。母子俩交谈后,皆惊异非常。汪全认为是神灵怜悯母亲王氏的苦节和妻子陈氏的贤孝,在暗地保佑他们家。”

经商归家的男子与妻子重逢

朱亮知道婆媳俩苦尽甘来,心中欣慰,便高兴地回家成亲了。

在老家徽州和新婚妻子渡过一年的甜蜜日子后,朱亮返回嘉兴,依投在那家客栈投宿。因遭遇暴雨,不能行船,朱亮决定在客栈多留几天。

这一天,朱亮在客栈门口附近散步,恰好瞥见王氏坐着轿子迎面而来。朱亮怕被王氏认出,急忙遮住脸快步赶回客栈。

回避

半个时辰后,有一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前来拜访,请朱亮到他家做客。朱亮推辞道:“在下与兄台素昧平生,不便前往。”

年轻人笑道:“我此来无他。我听店主人说,兄台擅长书法。我有一封急信要寄去远方,只不过我识字不多,平时替我写书信的人又恰巧外出。因此,想请兄台为在下修书一封,请兄台不要推辞。”朱亮再三推辞,但始终拗不过对方的一片盛情,只好答应。

来到对方家后,年轻人拿出一张草稿,说道:“请兄台照此稿而写。”朱亮领命,提笔挥毫而就。

照稿写信

年轻人拿起信,细细查看后,喜形于色。随后,他用手拍了三下,两个仆人抬着一张大椅子放在厅堂中央,并在下面铺上用丝绸织成的红毡毯。两人仆人向朱亮恭敬地行了几个大礼,似是晚辈见到长辈一般。

朱亮见状,茫然不知所措。这时,两个装束整严华丽的妇人来到大厅,向朱亮行礼。朱亮定睛一看,发现来者是王氏和陈氏,他心中感到不好意思,想夺门而逃。两人仆人急忙将他拉住,并将他请到厅堂中央的大椅中坐下。朱亮想起身,年轻人用眼神示意,仆人与丫鬟们急忙将他双手拿住,朱亮动弹不得,只好放弃挣扎。

待朱亮坐定后,王氏在前,年轻人居中,陈氏在后,三人向朱亮叩头谢恩。年轻人说道:“恩公在上,若不是恩公及时出手相助,我汪全母子夫妻就不能保全,更不会有今日。”

朱亮急忙否认道:“兄台,我们萍水相逢,不认识你们,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你们就不要搞恶作剧了,你们这样,使我置身于何地!”

王氏闻言,说道:“恩公,当初你手持银信,交给老身,帮我们家摆脱困厄。三年来,老身始终不敢忘记恩公的大恩大德!虽然高尚之人施恩不要求回报,但不报恩的话,我们一家人于心何安?今天有幸遇到恩公,我们一家人才不至于抱恨终生。”

朱氏再三否认,表示自己不是他们的恩人。汪全拿出前后两封书信作为证据,又请客栈主人过来辨认。店主端详良久后,向汪全说道:“没错,就是这位小兄弟,他多次向我打听你家的情况。当初他听到你家传来哭声后,便多留了半天。两位夫人收到银两后,他才离开的。”

接待恩人

见瞒不过了,朱亮只能不好意思地承认了,说道:“这只不过是上天怜悯老夫人的苦节和嫂夫人的贤孝,假借在下的手相助而已。在下哪敢贪天之功。”

汪全笑道:“恩公过谦了。恩公大恩大德,小可一家无以为报。还望先生在舍下小住几天,让我们稍尽敬礼之心。”

朱亮见他们真诚挽留,便决定在汪全家暂住几天。汪全询其朱亮年龄,得知朱亮比自己大一月,便将他看作兄长。两人关系紧密,彼此友爱,即使是同胞兄弟,也比不过他们。

情同兄弟的两人

两人交谈中,汪全得知朱亮父母还没下葬,便说道:“弟有一间当铺,就在徽州,离兄长老家不远。今年年初时,我在当铺附近购得一块地,风水师说在此地安葬先人,可保子孙后代高中进士。兄长,我家离那块地太远了,又没有福气,配不上那块风水宝地。而兄长你行善不想使人知,是个福根深固之人,那块地就送给兄长安葬伯父伯母吧,安葬费用全包在弟身上。只有这样,才能稍稍报答兄长的大恩大德。”

朱亮再三推辞,最后拗不过汪全的恳求,只好答应。第二天,朱亮便带着汪全返回徽州,安葬父母。费用及相关事宜都由汪全安排,整个葬礼,朱亮没有花费一文钱。

葬礼结束后,汪全想将徽州的当铺送给朱亮,说道:“在老家当老板不比背井离乡,到嘉兴给人当伙计强吗?”

朱亮推辞道:“师父对我恩重如山,没有他的话,我现在至多是个乞丐。我若离他而去,就是忘恩负义。承蒙贤弟厚爱,恕愚兄不能答应。”

汪全赞扬朱亮高义良久。两人推心置腹几天后,依依惜别。

好兄弟依依惜别

朱亮返回嘉兴,重新回到张富所开的店铺。就在前几天,有一位徽州人到访,向张富叙述了朱亮结识富人,安葬父母的事。张富见到朱亮,笑道:“在我心中,你是一个诚实守信且勤劳能干的人。但我想到,你不仅能见义勇为,还能不自夸不求回报。你品德如此高尚,将来必有好报!”

从此之后,张富更加信任朱亮,对他万分倚重,商铺里重要的事情都让他参与。

几年后,张富得了重病,行将就木。他的儿子年仅十岁,不能够打理商铺和他积攒下来的十万两银子。临死之前,张富立下遗嘱:将商铺和十万两银子交由朱亮暂管,等十年之后,将十万两银子交还给儿子。

对幼子交代后事

朱亮接手商铺后,诚信经营。十年后,获利二十倍。

到期后,朱亮核对财产,发现自己共有二百万两银子。他心中牢记张富的大恩,将银子一分为二,他和张富的儿子各得一百万两银子。就这样,两家都成了巨富之家。

朱亮有两个儿子,后来都考中了进士,成了达官显贵。朱家富贵不绝,人人羡慕。

后人写诗赞扬朱亮:“听到哭声萌善念,轻财仗义曲传神。想来定是文公后,愿买黄金铸此人。”

后记:朱亮一个小学徒,得知婆媳俩的困境后,将自己的全部身家献出,保全了一个家庭。他的见义勇为,令人敬佩。更能难可贵的是,他行善事之后,还能不自夸,不求回报。

张富能托孤于朱亮,正是看中了他的高尚品格。到了最后,朱亮不计较金钱,将财产平分,更是令人敬佩。很多人在贫穷时能守住自己的品德操守,可一旦发家以后就将礼义廉耻抛到脑后了。朱亮不被金钱腐蚀,初心如一,真乃世人楷模。

如果世上大部分人能做得朱亮的十分之一,那该多好!

改编自《坐花志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