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五彩云霞》:展现清末民国时期戏剧人物绣品

【编者按】
清末民国时期戏剧人物服饰研究的新成果。
前一篇,是王金中、谷丽萍用《五彩云霞》解析《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这一篇是用《五彩云霞》展现戏剧人物服饰。
戏剧是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以演出的形式活跃在舞台上,而且以文字的形式活跃在剧本中,更以绘画、雕刻、刺绣的形式活跃在各种艺术品中。王金中、谷丽萍合著的新书《五彩云霞 图说家有珍藏·刺绣篇》中,收录了一批清末至民国时期有关戏剧人物的绣品,并逐一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这些留下时代烙印的戏剧人物绣品中,人们可以窥见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平民百姓的各种精神状态,是一部研究社会百态的“教科书”。
王金中、谷丽萍夫妇以十余年时间收集民间绣品,又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对藏品进行潜心研究,撰写出包括193件绣品、417幅图片、80000多字的专著,奉献给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们。
图/王金中、谷丽萍夫妇游览河南省红石峡景区观看当地文艺演出

《五彩云霞》:展现清末民国时期戏剧人物绣品

文/王金中 谷丽萍

《五彩云霞 图说家有珍藏·刺绣篇》介绍了众多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绣品,其中图案部分最精彩的当属戏剧人物。中国的戏剧在经过多年的艺术积淀后于清末至民国时期达到了巅峰,其间流传着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优秀传统剧目。这些民间喜爱的戏剧,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塑造,都极大地引领着时代风尚,影响着社会风气,推动着人们思想意识转变,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成为中华民族不断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杨门女将》《四郎探母》:动荡年代人们更崇尚民族英雄

《五彩云霞》中收录了两件反映杨家将戏剧故事的绣品:

图1

一件是绣在苫盆巾上的《杨门女将》(图1)。苫盆巾也叫苫巾、苫布,是男女结婚时女方的嫁妆之一。过门时苫盖在铜洗脸盆上,待过门后把苫盆巾折起一角,缝上带子,当肚兜使用。因此,绣在其上的图案比较讲究。

这件苫盆巾在浅绿色的缎地上,使用平针绣加铺绒绣制成。画面所表现的戏剧故事为京剧《杨门女将》,人物从左到右依次为:拄着龙头拐杖的佘太君、头戴官帽的杨七娘、披挂出征的穆桂英、替父报仇的杨文广。图案下部为石榴、寿桃,代表多子多寿;上部为蝴蝶、菊花,代表秋季。中间四个人物间绣着“忠、孝、义”三字。

《杨门女将》的戏剧梗概是:宋朝仁宗年间,西夏王举兵侵犯宋朝边境。镇守边关的宋朝元帅杨宗保率兵抗敌,中暗箭阵亡。年满百岁的佘太君抑制悲痛、率孀居的儿媳、孙媳和重孙杨文广,奔赴边关,抗敌救国。阵前,西夏王大败,退至老营,凭借天险顽守,并设计欲将杨文广诓进绝谷,借以威胁杨家。其计被佘太君、穆桂英识破。他们根据杨宗保生前绝谷探道的遗言和马僮张彪的陈述,飞越天险,奇袭敌营,里外夹攻,一举歼灭了西夏兵将。这是一部宏伟壮烈的史诗,也是一部激昂优美的民族交响曲。

图2

另一件是《四郎探母》(图2),在黄缎地上使用平针绣和铺绒绣,着力表现人物花卉,简洁自然,主题鲜明。在画面中铁镜公主头戴花冠,手提盗取的令剑,递给四郎。四郎拱手感谢申明大义的公主。四目相对含情脉脉。

《四郎探母》的故事梗概为: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剑,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

在清末至民国动荡的年代里,民间流传《杨门女将》和《四郎探母》这样的传统戏目,说明在战争中忠孝难以两全,人们永远崇尚民族英雄,因为他们做到了为国尽忠,以身报效国家。

二、《打渔杀家》《金玉奴》:弘扬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

《五彩云霞》中收录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戏剧人物绣品,它使用紫色缎地加绿色花边,显示出高贵典雅。整个画面几乎满绣,十分紧凑。祥云之上有蝙蝠和蝴蝶,象征幸福美好。周围梅、兰、竹、桃、桂生长茂盛,烘托出胜利的气氛。

中心图案五个戏剧人物同乘一龙舟,中间一男一女,身着战袍,男戴花冠,身佩剑,是英雄萧恩;女戴宝珠,手持枪,英姿飒爽,是女儿萧桂英。根据图案提供的情节,此戏剧为京剧《打渔杀家》(图3)。

图3

这个戏本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似取《水浒后传》中李俊故事改编而成,为民国时期观众喜爱的京剧优秀剧目之一。汉剧、蒲剧、山东梆子也有此剧目,属于移植作品。

原剧讲梁山老英雄阮小七易名萧恩获得一颗宝珠,顶在头上入水,可以避水开路。后来成为萧恩的女儿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订亲的信物。萧恩与众兄弟分手后,带女儿在江边打鱼为生。遇故人李俊携友倪荣来访,同饮舟中。因天旱水浅,打不上鱼,欠下了乡宦丁士燮的渔税,丁士燮遣丁郎催讨渔税,李、倪斥之,得罪了丁府。丁府派教师爷率家丁锁拿萧恩,萧恩忍无可忍,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而后萧恩又上衙门,状告渔霸丁士燮,但丁府与官衙勾结,县官吕子秋反将萧恩杖责四十,且逼其过江至丁处赔礼。萧恩愤恨之下大发英雄神威,带着女儿黑夜过江,以献宝珠为名,夜入丁府,杀了渔霸全家。

全剧由“得宝”、“庆珠”、“比武”、“珠聘”、“打渔”、“恶讨”、“屈责”、“献珠”、“杀家”、“投亲”、“劫牢”、“珠圆”等折组成。“打渔”和“杀家”两折一直上演不衰,当时几乎所有著名的老生和花旦都会演这两折。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抗战时期在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延安也上演过这出名戏。

无独有偶。与《打渔杀家》故事情节相似的是传统剧目《金玉奴》(图4)。这件苫盆巾大胆采用黑色缎地,镶粉色宽花边,彰显庄重高贵。使用绣线较粗,但平整光亮,功力非凡。图案中的戏剧故事是《金玉奴》。

图4

《金玉奴》的主要戏剧情节是,书生莫稽,落魄行乞。正值严冬风雪,饥寒交迫,倒卧于乞丐头领金松门首。金松外出未归,其女金玉奴倚门盼父,见莫稽倒卧雪中,心甚不忍,将之唤进门内,以豆汁与彼暖腹充饥。金玉奴见莫稽仪表不凡,甚为爱慕,待父归家后,得父允许,与莫稽结为夫妇。大比之年,莫稽入都赴试,得中进士,出任江西德化县正堂。一旦荣显,即憎金玉奴出身微贱,乘赴任行舟江中,推金玉奴落水,并将金松逐去。金玉奴为江西巡按林润所救。林润问明原委,收为义女,并差人将金松寻回。德化县本为林润所辖,林润乃伪称欲以己女妻莫稽。莫稽因得攀上司,喜出望外,欣然进入洞房,不想痛遭棒打。金玉奴当众斥责莫稽薄情负义。林润激怒,将莫稽冠戴摘去,令其回衙听参。金玉奴仍留林润处侍奉老父。

这件绣品的图案,正是金玉奴棒打即将进入洞房莫稽。莫稽身着新郎官的服装,刚兴冲冲地下马,就遭到新娘金玉奴的一通棒打。忘恩负义的莫稽不仅婚没结成,而且丢掉了乌纱帽。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双重矛盾:一个是民族矛盾,必须与侵略者抗争;一个是阶级矛盾,必须与剥削者、压迫者抗争。而传统剧目对于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阶级意识和抗争意识,从而投身到争取平等自由的斗争中去,具有潜移默化的启示作用。

三、《连环计》:运用中华古老的智慧除暴安良

《连环计》在民间是家喻户晓的传统剧目,流传了数百年。京剧、昆剧、越剧等都有此剧目。“连环计”为三十六计之一,来源于三国时代吕布与貂蝉的典故,意思是一个接一个的计谋。《五彩云霞》中收录的刺绣作品中,有五件都来源于《连环计》的戏曲画面,其中三件表现的剧情比较典型(图5),可见民国时期人们对表现三国故事的偏爱。

三国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汉帝名存实亡。董卓残忍暴力不得民心,进入洛阳尽杀宦官,不久控制了朝政,引起多方诛杀之意。司徒王允收貂蝉为义女利用其倾国的美色,上演连环计明许吕布为妻室,暗献董卓结凤鸾,通过吕布戏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

图5

第一件绣品剧目叫“王允赐环”,即连环计。此苫巾中心的图案为王允与貂蝉正在设计。夜晚王允穿官服官帽,步入花园。貂蝉身着氅服,花冠云肩。天空月亮正好被一片乌云遮住,地上的花也开始萎缩。王允低头看貂蝉,确有闭月羞花之貌,于是二人定下连环计,先离间董卓和吕布的父子关系,再趁机除掉恶人董卓。由此,后人常形容美女为“闭月羞花”之貌。

第二件绣品剧目叫“诛董卓”,即董卓中计。王允请太师董卓入府,将歌姬貂蝉献与董卓,卓带貂蝉入宫。此苫盆巾绣制的画面对人物的刻画细致生动,从右到左依次为王允、貂蝉、吕布。由于越剧的男角均由女性扮演,因此人物都带有女相。

第三件绣品剧目叫“凤仪亭”,也叫“梳妆掷戟”,民间叫“吕布戏貂蝉”。当王允将义女貂蝉引见给吕布后,吕布一见钟情,神魂飘荡,爱慕尽露。后吕布得知貂蝉已被董卓接走,便向王允要人。当吕布见到董卓与貂蝉寻欢,心中怒起,最终手刃董贼。

《连环计》演绎了中国式复仇、复国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在民族危亡的战乱时期,运用高度的智慧和力量除暴安良,奋起抗战,成为亿万人民精神上的一种寄托。

四、《孟尝君》《火焰驹》:敢与敌人巧妙周旋,斗智斗勇

传统戏剧《孟尝君》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改编的优秀剧目,其中一幕是“献白狐”。剧情梗概是:秦昭王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还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他。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派人冒昧地去见秦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秦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正为这件事发愁的时候,手下有一位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秦昭王的那件白狐裘,再献给秦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说情,后来释放了孟尝君。

《五彩云霞》中收录了一件绣品“献白狐裘”。这是一件苫盆巾,使用黑缎地四周镶花边,内又以圆花边围出开光,平针绣出吉祥图案和历史故事。画面紧凑,意味深长,做工精细,纤毫毕现。而图案中左为秦昭王的宠妾,右为孟尝君,他正举着白狐裘向秦昭王的宠妾献礼呢(图6)。

图6

《五彩云霞》中还有两件绣品表现同一出戏——《火焰驹》,画面对剧中红马驹和人物的表情刻画十分生动(图7)。这出戏的故事梗概为,宋时,兵部郎官李绶之子李彦贵与礼部侍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枢秘使王强为陷害李绶长子、边关大帅李彦

图7

荣,谎奏李彦荣投降番邦。李绶遭陷被抄家,含冤入狱。李老夫人与次子、儿媳回到苏州老家,寄居在庙堂。无奈,李彦贵卖水度日。黄璋企图昧婚,黄桂英不从,终日闷坐绣楼。丫环芸香让桂英和以卖水为生的李彦贵花园相会,不料相约夜晚赠银时被人害命。李彦贵遂被诬入狱行将斩首。义士艾谦闻信,驱驰宝马“火焰驹”千里奔赴边关传信,搬请李彦荣。黄桂英冒雨潜行,去法场祭桩,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误解而遭打,经一番哭诉表露真情,共赴法场。紧要关头,李彦荣赶到法场,结局圆满。

为什么民国时期老百姓热衷于观看这种敢与敌人巧妙周旋、斗智斗勇的经典戏剧呢?因为在那个内外交困、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中华民族不仅需要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精神,同样需要纵横捭阖、整合各种力量的智慧,只有智勇双全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五、《五世同堂》《满床笏》《打金枝》:演绎封建式的家庭伦理道德

《五彩云霞》中有一件表现人物最多的绣品——《五世同堂》,

图8

在一尺见方的蓝缎地上,彩绣一家五世十一个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他们个个穿着不同、动作不同、表情不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生动的画面(图8)。

《五世同堂》的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西门家族由两个寡妇统治着,惟一的男丁西门靖已到婚嫁之年。西门靖生得白净秀丽,又爱抚琴作画。前帝发送给西门家族的“免死牌”和“先斩后奏剑”一直让朝廷奸臣花太师垂涎三尺,他想通过操办西门靖的婚事把“免死牌”和“先斩后奏剑”占为己有,然后诛灭与他为敌的忠良,达到“狭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当然,他的阴谋并未得逞。

在《五世同堂》绣品的图案上,长辈为官宦出身,手托“免死牌”;晚辈中有的为官,腰系包在剑套中的“先斩后奏剑”;有的经商,手托金元宝;有的唱戏,身着戏装;最小的一辈刚出生,尚在襁褓中,长辈打伞呵护有加,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的伦理道德。

同样展示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的伦理道德关系的绣品,还有一件绣匾《满床笏》,长106厘米,宽66厘米,属于晋绣,充满山西的刺绣风格。尤其是图案中人物的服装和头饰,使用满工绣制,惟妙惟肖,简直达到了静物写生的效果。图中有一幅对联透露出戏曲的内容:“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横批:“汾阳王府” (图9)。

汾阳王指的是郭子仪,曾经当过唐朝的将军、宰相。《满床笏》既是戏名,又是一个典故,说的是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后来这个主题被编成戏剧,在民间广泛流传。满床笏这一典故被用来歌颂封建大家庭中以孝为本的理念。

图9

与《满床笏》相关联的戏剧是《打金枝》(图10)。其故事情节是:唐王把女儿许给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郭子仪寿诞之日,众儿女前去拜寿。公主以君拜臣为由不肯前去拜寿,郭暧在席前被众哥嫂议论耍笑。郭暧回宫怒打公主,公主向父母哭诉,

图10

要唐王斩了郭暧。此时,汾阳王郭子仪绑子郭暧上殿请罪。唐王顾大局、明事理,并加封郭暧。沈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这两出有关郭子仪家族的戏剧,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宣传了封建式家庭伦理中孝道的主题。

绣品中的这类经典剧目在民间广为流传,说明辛亥革命后,虽然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已经被推翻,但是维系封建家庭关系的那些伦理道德不会自动消失,仍然是中国社会制度的“基石”和“细胞”。即使是在民国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普通百姓仍然十分欣赏这种演绎封建家庭故事的戏剧。这说明通过社会变革彻底打破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任重而道远。

六、《游园惊梦》《梁祝》《西厢记》:强烈呼唤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

图11

《五彩云霞》中收录了三件表现昆剧《游园惊梦》的挽袖。挽袖是明清至民国时期服装袖口部位的刺绣装饰,成双成对,工艺水平普遍较高。其中一对挽袖在白色缎地上,使用平针三蓝绣,描绘出《游园惊梦》的戏剧人物(图11)。

《游园惊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里的一折。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这就非常真实地表现出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妇女爱情生活受到严重扭曲。

与《牡丹亭》类似的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彩云霞》中收录了两件绣品。

一件是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梁山伯同窗三载,结拜为兄弟,山伯始终不知英台是女郎。俩人分别时英台假说为自己的“九妹”作媒,向山伯暗许终身。

另一件是梁山伯赶到祝家求婚时,得知祝英台已被许配他人后,悲愤成疾,含恨而死。而祝英台出嫁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下轿哭祭,顿时坟墓裂开,英台跳入墓穴,梁、祝双双化作彩蝶飞向天空(图12),奔向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图12

显然,在民国时期经典戏剧《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舞台上常演不衰,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中国社会几千年流行的婚姻奉行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根本没有择偶的自由。民国后实行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无疑是一种精神的解放、社会的进步。

同样的戏剧故事在《五彩云霞》一书中还有绣品《西厢记》。这件苫盆巾在紫色缎地上使用平针绣和铺绒绣描绘图案,外加白色蓝花宽边,内有窄花边围成开光。其内容表现的是《西厢记》中的莺莺和张生,他们正在百花丛中互动交流(图13)。

图13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等人,护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中途在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二人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在红娘的安排下,张生与莺莺订了终身,却遭到崔夫人反对。后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再回到普救寺,与莺莺喜结连理。此苫盆巾所绣的场景,正是张生与崔莺莺在一墙之隔的夜间,互相吟诗唱和时的情景。

由于《牡丹亭》《梁祝》《西厢记》猛烈冲击着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婚姻自由自主,因而遭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极高仇视,污蔑为“淫词”,甚至发布命令禁止演出。但是,这些剧目却备受到士农工商、贩夫走卒的喜爱和欢迎,不仅剧本广为流传,而且演出也屡禁不止,甚至成为刺绣、绘画、雕刻长盛不衰的题材,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观。

七、《天仙配》《拾玉镯》《花为媒》:歌颂男女平等和纯贞爱情

反对封建婚姻必然向往男女平等和纯贞爱情。在民国时期的传统剧目中,出现了大量歌颂这类平等、自由、幸福、美满生活的作品,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五彩云霞》中收录了《天仙配》《拾玉镯》《花为媒》这三出传统戏剧的绣品,表现着相似的主题。

苫盆巾《天仙配》使用紫色缎地镶白色花边,格外秀气。平针绣与铺绒绣有机结合,色彩朴实,做工细致,图案集中。在四季花卉中,突出男女二人,丈夫挑水,妻子为丈夫搧风,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图14)。

图14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在槐树下遇到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最后结为伉俪。董永卖身于傅员外家为长工,聪慧的七仙女一夜巧织十匹锦绢,帮助董永脱离了为奴的命运,恢复了自由身。夫妻俩在回家的路上,唱起那段家喻户晓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没想到,玉帝却降旨,生生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七仙女写下血书,并告诉董永:“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流传了千百年。

肚兜《拾玉镯》以黑绸缎包宽边,内镶花边,脖领处以锦缎点缀,衬托出肚兜中间桔黄色缎地,充满富贵之气。以平针绣、盘线绣以及网绣等多种针法,绣出团形花纹,绣工精细(图15)。

戏剧《拾玉镯》又名《买雄鸡》《孙家庄》,主要人物为孙玉姣、傅朋和刘媒婆。基本剧情为:孙玉姣坐在门前绣花,被青年傅朋看到,便借买鸡为名和她说话,玉姣被傅朋的潇洒多情打动。

图15

傅朋故意将一只玉镯丢落在玉姣家门前,玉姣拾起玉镯表示接受这份的情意。刘媒婆看出了他们两人的心愿,出面撮合了这桩喜事。

在肚兜的画面中,三个人物面前有一只大公鸡,由此而引出男女之间的话题;身着袍服的傅朋,一边从衣襟中掏出玉镯,一边与绣花姑娘搭讪;孙玉姣见傅朋过来问话,准备起身回避;而刘媒婆注视着两人的一举一动,十分传神。

苫盆巾《花为媒》在红色缎地上,使用平针绣、铺绒绣、辫子绣、盘线绣等多种针法绣制而成。丝线色彩饱满,绣制精湛,人物造型逼真,花卉和蝴蝶鲜艳,为民间刺绣中的精品(图16)。

《花为媒》是传统剧目,其基本剧情是,李月娥与表弟王俊卿相爱,遭到父亲的反对,王家请阮妈到张家向张五可求婚,俊卿执意不允,于是阮妈设计让其表兄贾俊英代替相亲。在张家花园中,五可一见俊英,顿生爱幕之心,赠与红玫瑰定情。大婚之日,月娥之母得到二大妈的帮助,抢先将女儿送进王府,闹了一场笑话。最后,李月娥和王俊卿、张五可和贾俊英这两对情人终成眷属。

图16

此苫盆巾表现的场景是张家花园,在鸡冠花、百合花、桃花、佛手花等各种鲜花的包围中,阮妈为媒人,张五可执扇,深情地望着假扮王俊卿的贾俊英,而贾俊英此时得到了张五可的定情物——红玫瑰,托在花篮中。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三出爱情戏中,有喜剧也有悲剧,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人间的善与恶、社会的光明与黑暗,鼓舞着青年男女去追求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生活。

八、《女附马》《蝴蝶杯》:向往幸福美满的婚姻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处于从属的状态,她们的政治、经济以致家庭生活地位都非常低下。而民国以来反封建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谋求妇女在政治上解放,在生活中独立,在家庭中有平等的地位,通过妇女地位的提高,实现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五彩云霞》收录的绣品中,戏剧故事《女附马》和《蝴蝶杯》就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观念。

苫盆巾《女附马》使用红色缎地镶白色花边,以平针绣和铺绒绣表现人物、动物和花卉等,烘托出了将要结婚的喜气。戏剧故事为黄梅戏《女附马》,讲述的是冯素珍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后被招为驸马。洞房花烛之夜冯素珍以实情相告公主,皇帝赦免了她的罪,后与自幼相爱的李兆廷结婚,正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图17)。

图17

这件苫盆巾绣品纹饰寓意吉祥。下部有一棵生长茂盛的莲藕,旁边有一鹭鸶,代表一路(鹭)连科(棵),冯素珍高中状元。一条金鱼在荷塘游动,代表迎娶公主将金玉(鱼)满堂(塘)。盛开的牡丹花和百合花,代表雍容华贵、百年好合。明月高照,祥云缭绕,代表乾坤朗朗,风和景明。喜鹊飞翔代表喜事临门。女子身着华丽的服装,手托蜡烛,代表洞房花烛夜。男子着男装却带女相,代表是女扮男装。这样,就把《女附马》中的主要情节演绎得惟妙惟肖。

苫盆巾《蝴蝶杯》在黄色缎地上镶白色宽花边,大量使用铺绒绣,辅以平针绣,选用丝线色彩艳丽,画面生动活泼,令人过眼难忘(图18)。

图18

在绣品图案中有《蝴蝶杯》三字,显然讲的是一部广受欢迎的老戏——蝴蝶杯。明代,江夏知县田云山之子田玉川偶游龟山,恰逢总兵芦林之子芦世宽打死渔夫胡彦。玉川不平,将芦世宽打死,遭芦府追查通缉,被胡彦之女胡凤莲相救,并在舟中订婚约而别。胡凤莲以玉川所赠蝴蝶杯至江夏县二堂认亲,为父鸣冤。芦林征蛮受困,被化名为雷全州的田玉川所救,并招为婿,洞房中玉川吐露真情,胡、芦二女均配玉川。最后演绎出冤家化解成亲家的结局。

总之,戏剧人物在民间绣品题材中属于一大类,往往通过一个具体的情节或场景,形象地浓缩整部戏剧故事的精华。在缝制中并不刻意追求人物形似而追求神似,即传神。在表现戏剧场景时,常常通过对自然界的山、水、树、花、草、石的勾勒,赋予戏剧画面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