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金庸笔下的“恶女人”,却疯狂爱上姐夫:这场畸形爱恋,令人唏嘘......
本期主播丨雪冬
金庸笔下有很多坏女人,《天龙八部》中的阿紫便是其一。
脸蛋天真无邪,性格却异常阴狠毒辣。
她曾为自己一时不快,割了店小二的舌头;
她挑断马夫人全身的经脉,又在其伤口上洒上蜜汁吸引蚂蚁的噬咬;
甚至利用深爱自己的游坦之,折磨他鞭打他,毁了他的容,还移植了他的眼睛。
就是这样一个坏女人,却被三毛评价说:
“最最让人心疼、心痛、心伤。”
往时不懂,难道坏人也值得我们心疼吗?
然而再看金庸,我突然懂得了三毛的同情。
也许是因为阿紫的结局过于悲惨,爱而不得,为爱殉情。
也许是因为阿紫的身世过于坎坷,从小被生活“虐”到大。
因为缺少爱的滋养,让她终身无法懂得该如何去爱他人……
缺爱的人,更容易掉进“爱的陷阱”
阿紫本是北宋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与情妇阮星竹所生。
段正淳早年朝三暮四,到处拈花惹草,欠下了不少的风流债。
在他众多的女儿中,阿紫的成长环境是为最凶残的。
钟灵有养父钟万仇和母亲甘宝宝宽容温润的疼爱;
王语嫣有母亲霸道严厉的关爱;
木婉清的母亲虽然没有表明真实身份,却也和女儿师徒相称,用另一种方式爱着女儿,保护着女儿;
唯独阿紫,被父母抛弃之后,落在了“星宿老怪”丁春秋的手中。
丁春秋对阿紫没有爱,只有利用和垂涎。
星宿派以武力定尊卑,只要武功高用毒强,就能够成为门派的老大。
门派弟子甚至互相残杀,以“作恶多端”为荣。
在这种尔虞我诈、争凶斗狠的环境中长大,原本也是一张白纸的阿紫,觉得世界好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她像一个无知的孩子,用虐待他人的恶作剧所带来的小小乐趣,填补着内心的空洞。
阿紫变成了一个“索取狂”一意孤行的按照自己的喜乐行事。
这背后的心理诉求是:我必须通过抢夺来被看见,让所有人都注意我。
她每一次对他人无情的伤害,都是潜意识里苦楚的呐喊:
“求求你,看见我好吗?”
存在主义心理学有一个观点:一个人越是缺爱,就越是缺存在感。
阿紫如此,很多现实生活的人亦是如此。
家里有小孩的人就会知道,对于一两岁的孩子而言,最可怕的不是你训斥他,而是你不理他。
而如果没有“爱”的回应,孩子就不会感受到自己“好”的存在。
为了确认自己的存在,孩子会更加哭闹,来博得大人的回应。
不懂得爱的人,也从未在爱里看见过自己。而一个从小缺爱的人,很容易错认爱,掉进“爱的陷阱。”
阿紫的坏来自内心爱的匮乏,是人性最本质的欲望,是一个巨大的“爱的陷阱”。
它带着“请你们爱爱我”“求你们看见我”的心理诉求,却做着伤己伤人的恶毒行为。
它不能使人真正的得到爱,反而会与幸福咫尺天涯。
痴爱萧峰,是依恋匮乏的贪求
阿紫爱上萧峰,是在姐姐去世的那一晚。
那一夜,风雨交加,姐姐阿朱为了代父赎罪,死在了爱人萧峰的掌下。
就着雷电的光亮,阿紫看到野兽一般的萧峰脸上,绝望的神情。
那种神情,只有失去真心所爱之人,才能够拥有。
一直在寻求存在感的阿紫,突然发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那就是,被萧峰看见的姐姐,是幸运的,美好的;
成为姐姐,代替姐姐,是不是就会获得幸福了?
于是,黑暗的泥沼中长大的孩子,凭着人性另一面那不泯的本善的驱使,向往着“真心真意”,向往着美好和真诚。
当人的某种需要处于匮乏时,人的心理能量就会集中在追求这些需要上。
对于阿紫来说,她缺少的就是爱。
她在萧峰身上看到了这种爱,她想要得到,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想要糖果一样痴迷。
但是,阿紫对萧峰的爱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萧峰对她的不爱,正是对姐姐爱的证明,这种证明更是激起她的执着与向往;
而另一方面,她太匮乏了,不惜一切代价也想要得到爱,对萧峰的爱而不得,是愿望无法达成的自我虐待。
一个人若是长期缺少爱的滋养,心理功能和现实功能的发展就会停滞。
因为现实无法满足自己,只能在想象的世界里有求必应。
这就形成了一种匮乏性的认知,认为世界总是符合自己想象的。
就像阿紫,她认为自己需要爱,萧峰就应该给她爱。
如果萧峰不给她爱,那就算是给他下毒,也要把他留在身边。
如若不然,那个想象的,唯一的,属于我的世界不就崩塌了吗?
缺爱的人无法尊重现实,总是想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在现实之上。
而现实拒绝他们时,就会产生攻击性,继续虐待他人。
阿紫伤害着他人,也伤害着自己,在施虐与被虐的循环中踟蹰不前,最终只能跳崖殉情,才能实现救赎。
匮乏的人,无法准确认清现实
缺爱的人想要活在想象中,想象中的世界是完美的,能够成全自己想要的一切。
但往往事与愿违,将幸福越推越远。
来访者桃子(化名)和阿紫有一些共通之处。
她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父亲常年不在身边,母亲对她的态度又很冷漠。
在父母的眼中,她从未看见过自己;
爱的匮乏,令她转而追求完美的爱情。
“如果能够遇见一个人,全心全意爱我,对我千依百顺,该有多好?”
她在图书馆里认识了恋人,他们借了同一本书,也因此攀谈起来。
对方风趣、幽默,对她说的话也很感兴趣。
她当下就认为,这个男人一定是她的真命天子,他一定会对自己关爱有加,呵护备至。
她按照自己的需要、想象、欲望去认识世界,去认识亲密关系,想象了一个完美无缺的恋人。
可是,现实中,没有人能够完美地按照另一个人的想象存在。
两个人在一起没多久,她发现恋人是有缺憾的,开始患得患失。
比如恋人和朋友聚会,她总是会忍不住追问:
“你和什么朋友聚会?是不是和别的女人约会了?朋友重要还是我重要?”
一开始,恋人还会耐心解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行为逐渐升级,开始检查恋人的手机,甚至偷偷跟踪恋人。
恋人终于被她的疑神疑鬼激怒了,提出了分手。
她几次追到恋人的公寓楼下,威胁伤害对方,企图换回对方的爱。
当她发现这么做只是将对方越推越远,自己也并不能获得幸福,才转而求助心理咨询。
匮乏性认知的人的存在逻辑是:
我很缺爱,所以别人必须爱我;谁不爱我,我就恨他。我恨他,就要攻击他。
可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有着独特的生命轨迹,他们不是想象,而是真实的存在。
我们向往着真实,却又害怕在真实中被抛弃,这种心理能量的消耗,让我们疲惫不堪,身心憔悴。
唯有看见自己匮乏性的认知,尊重现实的本真,我们才有机会滋养内心的缺失,获得归属与爱。
尊重现实,与自己和解
我们看到,一个人如果最初得到的爱与满足太少,就很难承认现实,情愿活在想象世界中。
可是,就像桃子和阿紫那样,想象虽然可以满足她们,但现实总会与想象触碰,由此产生更多绝望的匮乏。
只有回归现实,尊重现实,才有机会滋养真实的自我。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识别负面思维,给自己积极暗示。
一个人若是太缺爱,总是会习惯性否定自己,胡思乱想。
男朋友没有及时回复消息,就觉得他是不是出轨了;
同事没有邀请自己参加聚会,就觉得他们是不是在孤立自己;
当你开始有意识去注意自己这些负面的思维时,也会注意到自己随之产生的情绪。
这时候可以在内心默念“我看见我的情绪,我看见我的“愤怒”、“悲伤”、“渴望被关注”。
当你逐渐能够控制自己习惯性的情绪紧张时,你就会逐渐看清现实。
可能男朋友只是恰好手机没电了,所以没能够及时回复;
同事只是知道你当晚要加班,所以才没有邀请你一起吃饭;
要时刻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很好,我也可以很自信,我值得被爱。
其次,建立价值清单,让正向反馈强化自信。
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小本本,在上面记录上自己的价值清单。
比如,今天我比平时早起了半小时;
比如,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已经坚持一个星期了。
随着价值清单的积累,我们会逐渐建立对自我成就的掌控感,知道自己只要愿意,可以做得很好。
最后,接纳自我,对自己的体验全然敞开。
如果我们想要从想象回归现实,我们就需要对自己的内心体验欣然接受。
一个与现实共存的人,他们能够自然地表达情绪和思想。坦率、豁达,又不落入俗套。
他们可以按照本心去行动,为自己负责,做自己的判断,不依赖别人。
如果我们感到不开心,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马上变得积极,去体验自己真实的负面情绪,让情绪在内心流动。
如果有人让我们做我们不想做的事,你可以有说“不”的权利,全然表达自己。
当你充分活出了自己,也就能充分别他人看见。
由此你眼中的世界,便是全然而充满力量的样子。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如此便好。
策划 | 饿鱼
编辑 | 鱼甜
主播 | 雪冬,电台主播,二级心理咨询师 ,冥想引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