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父亲的力量
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决定他的成长。我们的心理活动的绝妙之处在于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决定我们行动的方向。
人只有一双眼睛,要留给重要的事。真正的教育都只关乎一些小事。我很感谢小时候父亲用竹子做的小棒,教我学数学,轻松就能获得90多分,他从来对我没要求,我在五年级的时候,偷偷地给自己立下了学习规矩,不考满分!花太大太多的精力抄抄写写,还不如琢磨数学书上的思考题,读读语文书上的文章,看看美术上的画儿(图画),翻翻思想品德和自然书上的科普呢……小学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封面“唐三彩”的美术,我看完后,经常画画,画家里的人。比如有一次我画完“弟弟画像”,我问妹妹像不像,只见她看见画上的弟弟一阵笑,站在旁边的弟弟自己看了,也是哈哈大笑。
人性喜欢被肯定,讨厌被打压。父亲没有肯定,也没有打压过我。和父亲朝夕相处多年,我从没有见他对我生过一次气,他要么是笑眯眯的,要么是安静平和的。是父亲“放任”了我的天性,想干嘛就干嘛,但有一点――不许打架,他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是“读书读好了,是你自己的创造,也是你生活的饭碗,敲钟吃饭(我们村里的小学上课铃声,都是校长敲钟),盖章拿钱(国家来扶持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者说是帮助我――成为了一个内心幸福的人。
目前从事教学教研工作的我,经常跟同学讲“教材要吃透”“错误不能犯第二次”“要学会纠错反思和归纳总结”“好学习比学习好更要好”“心中有他人,做题要自己先想明白道理,再写清楚过程,上别人也能看明白”……除了受到老师的影响,我想还有父亲的一种影子在。
如今自己也做了父亲,有一句话震动了我:“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失职,更失败。”虽然从2013年就专门学习了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2015年参加了教育部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的资质学习,也看了不少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的相关书籍,但是我总觉做一个父亲太难了,幸好中国没有父亲任职资格要求,若是有,我可能很难毕业……
父亲像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每一次与孩子的互动,都是一个教育的机会;都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再根据孩子的特殊天性,来为培育其健全人格做努力。
“理论指导实践”是我一直信奉的基本原则。希望我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教书,写作,在孩子面前,保持终身学习,过好自己的人生的人生信条,会影响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
希望做教育的自己,真像家长说的那样“阿木不像别的大人,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把孩子的事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他讲三句话,孩子就喜欢上他了。”同时,也希望像孩子们说的那样“阿木很善良,经常被我们欺负,他的黑板是我们课间可以图画的地方,作业也少。跟他学数学,我能学到思考技巧,还能睡饱。”
像做老师一样,做好一个父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