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赵亦军,每天刺绣8小时,17年绣出一幅巨著,价值上千万
在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技法多之又多,比如说琴棋书画,我们现在形容一个人比较有才华还会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来形容,可见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艺术形式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在诸多的艺术形式中,刺绣也是我国不得不说的一种,并且它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我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可见其存在的时间有多么久远。
我国刺绣的历史在《尚书》中是有记载的,并且在一些比较久远的古墓中出土的还有一些刺绣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的艺术性都是很高的。
刺绣在产生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成了民间甚至是一些王侯将相所钟爱的艺术,就比如在明清时期,宫廷里就有专门有刺绣的工作,并且受到帝王的重视。在民间的发展也是十分蓬勃的,最著名的要数合称为“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以及蜀绣了,在201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手李宇春就唱了一首名为《蜀绣》的歌曲,可见刺绣在民间是多么受百姓们的喜爱。除了这四种比较有名的刺绣之外,还有着很多种的刺绣在民间流传。
但是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针线活是女性的专利,很少有男人会缝衣服的,更不要说刺绣了这么费神费力的工作了。因为刺绣这种工作是一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工作,需要操作的人有很大的耐心并且心思足够的细腻,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明清时期的宫廷里从事刺绣工作的就是男人,并且这些宫廷刺绣是不同民间的刺绣的。
因为宫廷的刺绣作品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和不同民间的审美规范,而且在刺绣所用的针线和所用的布料上以及刺绣的技艺都有着不同于民间的要素,因此宫廷刺绣和民间的刺绣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在本质上存在着不同。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位每天刺绣8个小时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做赵亦军,这位老人虽然已经有着75岁的高龄了,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做很令人钦佩。这位老人是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这种非物质文化就是刺绣,可是这里的刺绣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民间的刺绣,而是宫廷绣。因为旧时候的宫廷有着特殊的要求和限制,所以在宫廷里从事刺绣工作的绣工都是男人,并且有着“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并且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要新中国解放前期。
其实宫廷绣也是由民间的一种刺绣发展而来的,因为皇家专门在宫廷里设立了一个部门用来给皇家的人制作衣服,所以就被称为是“宫廷绣”,宫廷绣糅合众多的刺绣技法,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五十多种,并且因为是男人绣出来的,所以在鲜艳的颜色下还藏有一种刚强。
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老人,从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刺绣,并且是师从名门,学习宫廷绣需要有耐心、决心、静心、恒心、悟心,在经过多年不断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之后,赵亦军的刺绣技法可以说是炉火纯青。
在赵亦军老人退休之后,并没有一味的迎合市场,而是选择遵从自己的本心,开始从事自己喜欢的主题,即佛像。他历时十七年完成的《观经图》就是,他在刺绣之前,用了一年的时间来设计底稿,付出是有回报的,经历过十七年的付出,完成的这幅刺绣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高达千万元,不仅仅是因为这件刺绣作品是一幅巨幅的作品,而且因为这是杭绣史上绝无仅有的作品了。
老人也不希望这样的一种技艺在自己的手里消失,所以老人说过:只要有人真心愿意学,我将会倾尽毕生之力培育,可见老人对这种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