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的李白写下一首七绝《游洞庭》,豪情不减,尽显“诗仙”本色【一点资讯】
花甲之年,对很多现代人而言,应该是含饴弄孙,开始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然而,时代不同,人的命运也不同。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来说,命运并没有因为他步入晚年就变得温柔多情,反而露出更加狰狞的面孔。58岁时,李白因为李璘案的牵连,被流放夜郎。
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流放夜郎”对一个临近花甲之年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条有去无回的不归路。可是诗仙就是诗仙,面对坎坷的命运,李白却豪情不减,在流放的途中写下了一首唯美浪漫的七绝《游洞庭》。这是李白晚年的一首代表作,尽显“诗仙”本色。全诗如下: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除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这年秋天,58岁的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岳州,与当时被贬往岭南、行经此地的李晔及滴居岳州的贾至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故三人相约游览八百里洞庭。李白便在游览时写了五首七绝以叙此事,这首诗是第二首,是其中最富韵味的一首。
“南湖秋水夜无烟”,诗人对洞庭湖并未作精细地描绘,只着意表现洞庭湖秋夜朴素、淡雅、清新之美。在这朴素的文字之间,又隐含着绝妙的一笔:“夜无烟”。晚上的湖面,本看不出“有烟”还是“无烟”,但从“夜无烟”三字,却依稀可以看到那映照着洞庭湖面的皎洁的月光。
若无月色,诗人怎能看得如此清晰,怎能看得出湖面上是否烟雾缭绕?这一句虽然没有一个“月”字,却能让人见到清秋明月下格外清幽的洞庭。月华似水,从天而泻;湖水的宁静又恰如月光,静静铺洒……这明净浩渺的境界,是诗,是画,人游画中,思绪自然飞出画外,飞向太空。
“耐可乘流直上天?”似问非问,是诗人深沉的感慨。湖面开阔,水天相接,令诗人想要随流水远游,直至天堂。这真是诗人的大手笔,尽显浪漫本色。李白一直渴望超凡脱俗、遗世独立。面对这明朗月色,开阔湖面,还有什么人生的得意与失意呢?尘世的一切不幸与坎坷都能忘记抛却!那么,诗人是否能“上天”?“耐可”便是答案。这两字意思为“怎么可以”,引出了诗人没有真正脱离尘世的原因。
“且就洞庭除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月色这样美好,怎就可以这样上了天呢?还不如留下来饱览洞庭湖的秋夜美景,赊借月色。诗人移船到白云咪蒙之外,买来佳酿,与朋友们纵论古今,填诗、饮酒、取乐。这样的良辰美景,诗人的心早已飞越于现实之外,游离于喧嚣的尘世之外,在宇宙星空中飘游。可是,他又舍不得这现实中的良辰美景,回到尘世。
洞庭湖的夜色很美,而那“月色”是洞庭湖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漫天皆“月色”,无须花钱去买,但游人必须向“主人”赊借才能欣赏,这种人与自然娓娓对话的方式,真是生机益然,极有意趣,浪漫豪爽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李白就是李白,这首诗真是将“诗仙”浪漫豪爽的本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