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先贤治水的伟大奇迹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古镇——先贤治水的伟大奇迹
——发生在江南运河中线的传奇故事
作者:张明儿
位于江南运河中线的新市古镇,是浙北历史上运河传奇故事的重大发生地。可以说,新市古镇是一部重要的浙北运河辉煌史,它创造了浙北历史上先贤治水的伟大奇迹。目前,新市是浙江湖州市重要运河商埠重镇,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的史载历史文化已达一千七百多年。这里成为民居鳞集、商市繁华、高士达人隐逸的江南隽秀清丽之地。
新市古镇的“运河情结”相当深厚,它特殊的战略位置,使它与运河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运河,本身就是一条用以沟通地区间的人工水道,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是人类通过对自然河流改造后形成的福利性河流。专家认为,东苕溪以东平原水网,应归属于运河水系,其水源主要来自于运河南来客水。根据1995年出版的《德清水利志》书载,德清境内的运河中线,是活跃于德清东部境内的一条集航运、灌溉、百姓生活等多功能社会福利的重要水流。它自塘栖镇东分水而北流,过洪亩漾、入邵家坝而至德清县境内,经新安高桥连接太师漾、荷叶蒲、三角澜、韶村漾,会德清西来水,过韶村漾,折东接十二里塘港注入新市古镇南栅漾,然后又分流,一条向东流入桐乡境内,一条则向北接含山塘入南浔区。
自西晋始,新市古镇在浙北治水历史上开了先河,新市先贤朱泗挖渠开河的故事,成为江南千古流传的美谈佳话。据专家考古证实,京杭运河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河道最长的大运河,它是通过历代开挖、又经过元朝时期大规模疏浚而取直河道、直通北京而形成,全长达到了1794公里。至于浙江运河中线的开浚,史书上记载不详。早年应该是数万年前东苕溪诸水,下泄过程中自然冲刷形成的天然河道,后经人工不断地疏浚拓宽,最终成为重要的水利设施及航运水道。史志有记载的,唯独就是新市古镇的一段远古治水故事。那便是发生在西晋时期(公元291~306年),新市大旱,河道干涸,“镇国大将军”朱泗率众开浚市河,引漾溪水缓解旱情。从此,新市古镇与运河水域之间,引发了一段历史文化的壮观传奇。
新市先贤在历史上率先作出的治水举措,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文明和谐的高境界。作为大运河,它应该是我国对自身领土水资源的南北运输、给水天然客观状况的大改造,而具体到沿岸某个村落的旱涝情况与村落之间的运输、给水状况的环境,尚需各地域作出因地制宜的相应改变。位于浙江运河中线中点的新市古镇,缘于天然条件的常见旱涝,既有它的水利优势条件,也有它的常年水患积忧。根据水文资料提供,新市年降雨量1200毫米,最高降雨量年达1780毫米,最少量724毫米,几乎是接近2.5的倍幅,而新市所处原始河流特征是:海拔低,河床浅,水流乱,以地貌为自然流向。新市河流众多,且狭小位浅。这些自然情况,极易造成旱季河流干涸、雨季河流泛滥成涝的多灾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年西晋时期的朱泗作出治水的英明决定,确实是一件洞明天然、彰显睿智的历史性大事。
新市古镇西晋时期的先贤,高瞻远瞩,趋利避害,创造了“水陆环绕,舟楫通利”的一方良好宜居环境。新市地理环境特殊,治水工程必须要符合本地实际,以最少、最快、最有效率的办法,除弊消灾。新市地貌由众多细密河道贯穿分割,它的西北面是苕溪余脉形成的漾溪港,这条河流是起自于钟管龙溪辉山塔处,东流穿越钟管的横塘长桥、西长桥、东长桥,经梅林水产村注入西栅漾,全长近十二公里,新市位于漾溪港最东端。新市的南端则是南栅漾,其水源正是来自于自余杭塘栖北流而至的运河中线。新市西北两地涌来的河流,水道宽阔辽远,水量丰富充沛。相比之下,新市城域范围内的河道细密狭窄,其水流的泄蓄功能极其低下,旱涝水患长期潜隐在百姓生活的区域内。每至春夏,必有严重涝旱灾情发生。当年的朱泗形成的“西河口”引水蓄排工程,把南面的运河中线与西面的漾溪港全面贯通,彻底解决了新市地区的常年旱涝水患灾情,形成一件福泽万代、荫庇子孙的造福工程。
可以说,新市得益于水,又开发了水的智慧,新市先贤们的“水文化”,做得惊世骇俗,让运河为百姓生活提供极致优雅的舒适条件。西晋朱泗开挖了“西河口”,引发运河与苕溪之水的交汇神话,把一处极为普通的浙北湿地,建设成“水陆环绕,舟楫通利”的“仙潭”,又成为江南商埠的重要“门户”,让新市历史文化随着运河之水的源源不绝,开创了浙北运河众口皆碑的一段传奇,精彩故事接踵而来:
一 、晋永嘉三年夏,也就是公元309年,新市历史上,发生了一起重大的“陆市迁徙”事件: “邑南十五里,旧为陆市。晋永嘉三年夏,淫雨一月,洪水大发,市一夕沉。居人徙而东,有陈廷肃者来镇相地,以其水陆环绕,舟车通利,遂率众定居,岁久成聚。谓弃陆市而新徙,故曰新市”。此传说载于明朝陈霆所著的《仙潭志》中,这一事例证明:“新市”的形成,由来于新市先贤对运河之水的有效治理。
二、新市在浙北范围内,较早成为官方立镇。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国王钱俶为向北宋表忠纳土,由北宋官员签书密院石熙载检阅地图,并奏请朝廷立名新市镇。新市古镇的官方建镇纳管,比桐乡乌镇建镇早了一百多年,比湖州南浔建镇早了二百多年,比海宁县的长安建镇则早了将近三百年。这一事例说明,新市之所以成为首批官方立镇之列,扎实良好的宜居环境,新市的治水工程,功不可没。
三、钟灵毓秀,名人辈出。南北朝时期道教宗派大家陆修静先生便在新市研道布道,千百年来群贤辈涌,有皇后、状元、官至宰相;有大学士,刑部主事,进士无数;有诗人、书法家、大画家及画家族群涌出。近代的世界基督教大师人物赵紫宸、中国纺织工业先驱童润夫、中国著名翻译家及文学大家赵萝蕤、中国蚕桑育种专家童益君等等,他们均出自于新市。
四、城建独秀,商市繁华。新市自西晋朱泗治水以来,经过历代的先贤努力,逐步形成“三潭、九井、十八块”“水陆环绕、舟楫通利”的宜居地貌;城内古巷纵横,桥梁众多,“七十二座桥,三十六条巷”;城区商市繁华,沿岸店坊林立,鳞次栉比。而镇郊四栅城防建设逐年完善,涉及粮仓、兵营、政府办公、城关安保、河道安检等方面,建立了浙北最早、最为完备又宠大的古镇城防体系。
五、文化高地,一方独异。新市历来被称为“浙北宗教之乡”,一是有陆修静有关道教的“仙潭”传说,二是有浙北的“一神三庙”和江南著名的“觉海禅寺”,三是新市古镇为中国基督教大家赵紫宸先生的出生之地。新市又被称为“江南方志之乡”,据不完全统计,新市古镇历代编纂的方志有十部之多,这是举世罕见的文化奇迹。新市又被称为“杭嘉湖美食之乡”,其“新市酱羊肉”为江南一枝独秀,其“新市茶糕”盛名远扬。
明朝有一位诗人叫谈应祥,曾经对韶村漾的运河风光进行了诗句描写:“横渡炊烟暗,障川渔火明”,而明朝刘仲璟对新市“西河口”的诗叹更是称绝:“泽国渔盐一万家,从来人物盛繁华”,这便是对位于浙江运河中线的新市古镇实景客观写照,也是浙北运河传奇故事中,一段炫目夺神的历史文化光彩。此时,我站在运河之畔新市古镇的石桥上,眺望着东西走向浩淼的大运河,看着滔滔河水,内心充满对先贤的缅怀,充满对这一条神秘而又伟大河流的敬畏之情。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