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以下图片,部分来源于百度搜索)
新市韶村是德清的古村落,目前已划为新市镇辖内的行政村。笔者从现有获得的史料中发现,它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南梁时代,而这一村落的成名,也是仰仗于一座寺院的存在,这是一座被梁武帝赐额的寺院——“八胜寺”,从此“韶村”之名远扬中原。而考证“八胜寺”由来,应该起源于一口“八胜井”。所以,韶村之名扬,出于“八胜井”, “八胜井”是“韶村”之名由来的源头,它是这古村落的文化之本。可惜,笔者观察到目前情况,韶村的“八胜井”被湮灭了。韶村的“八胜井”应该座落于原来的“八胜寺”内,傍临漾溪港河侧,这里原是南朝梁武帝时代本地望族沈氏的族居之地,一位当年担任山东青州节度使(军事长官)的沈子真,世代祖居就在这里。“八胜井”是他家里饮用取水的井池,应该是一口非常普通的水井。当年,这座井出名后,来过几位皇帝的御访,让这口水井沐恩浩荡,无数高官名士的慕名访临,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寺因井而兴盛,村因井而闻名,此谓是也。这么一口水井,引发的社会影响却是非常巨大,韶村的名字散存于众多史料典籍上,而同时代的新市,名字却没有在当时的古籍里留下。
“八胜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于今看来似乎难于想象,且近乎荒唐。古书上对沈子真家堂前的“水井”是这样描述的:一夕,钟磬自鸣,堂前井中放出毫光,俄有龙腾空而去。这是一段绘形绘色的话,是说某一夜,沈子真家的礼用乐器突然自己发出声音,堂前的水井中发出细密的光亮,瞬间就有巨龙,从井中向云空腾飞而去。据资料另载,当时的发光是八道光,腾飞的龙也有八条。这异象后来就由地方政府上报朝廷梁武帝。即而,沈子真舍宅为寺,造起佛像来。几年后,梁武帝为这座寺院御赐寺额——“八胜寺”。而这一村落因为发生了“钟磬自鸣”的神异韶音现象后,人们就称它为“韶村”。如今根据历史资料,对这一现象深入剖析,疑团就会解开了。当年的南朝时代是造佛时代,也是造寺时代,唐朝杜牧《江南春》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名句,就指的当时南朝造寺现象,”韶村“八胜寺”便是这“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江南一景。当年,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市级军事长官的“青州节度使”沈子真,工作在山东青州,老家则在吴兴郡的武康县治韶村,造佛时代的兴起,沈官人必不能免俗,势必要表现一下自己对朝廷政治倾向的呼应,期待借助造寺,而让家族倍增兴盛,于是便设计出“八胜井”的一段神异传说,自己舍宅建寺,一座恢宏大寺院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世间之事,顺时势者昌。“八胜井”一诞生,造“八胜寺”便顺理顺章,而且得到当年朝廷的赏识,皇帝亲自为他御赐寺额,这是非常荣幸的大事。随之而来的历史,更是有着一张张耀目的彩页,它几乎成了德清东部历史内容最为丰富的寺院,它的社会影响,在当地是首屈一指。宋以前,本地没有一座寺院能够与之比肩,真是一代名寺,誉扬天下。“八胜寺”的兴盛到衰落,从阶段上分,主要有三个阶段,它的历史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宗教文化的沧桑变迁,随着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与社会文化需求变化而互为作用,发生着重大的起落。对于“八胜寺”历史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从梁天监五年,至吴越纳土归宋止,长达四百七十二年之中,韶村“八胜寺”可谓是一座规模宏大、香火全盛的寺院。据传,该寺院溪水环绕,寺基达四百亩之广。这段时间主要发生了以下几件大事:1 、公元630年左右,唐太宗亲赐典籍四十余卷,秘藏于“八胜寺”内,其中有诠佛赋律诗、回文逍遥咏急就章等。皇帝这一举措,是对“八胜寺”的大力推助,对其知名度与佛界声誉的提升,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2、公元846年,“八胜寺”建成宏庄高峻的大殿,所采用的建筑木材,全部都是香楠木,一时名震天下佛界。3、公元860年左右,“八胜寺”的寺院后面,建造禅院一座,题额为“顺庆”,扩大了寺院的建筑规模。4、公元920年左右,当年江南吴越国开国皇帝钱镠正患眼病,民间传为“八胜井”之水能治眼病,于是吴越王令属下取水治病,果有奇效。事后,吴越王御赐一批红檀香木,为“八胜井”做了四周的防护井栏。
从吴越国纳土以后到南宋灭亡时,约为三百年,韶村“八胜寺”几经起落,受到了朝廷政治变化的严重冲击,寺貌已大不相同,香火开始缩小,寺基在毁损中不断缩减面积,这段时间,主要发生以下几件大事:1、公元1012年,“两浙转运副使”陈尧佐来寺院到访,他是路过这里,上岸赏游,他对“八胜寺”有一定了解,他所见到的寺貌与史载的“八胜寺”相比较,已大不如前,寺院声名渐隐。为此,陈大人非常感慨,写下一首诗,记述了此次访寺的经历。2、约公元1020年左右,一位北宋著名书法家、欧阳修好友石延年(字曼卿,公元994年—1041年),专门前来韶村“八胜寺”写了《三世佛碑》书,因为石的书法成就很大,所以其墨迹留存,为“八胜寺”带来重大文化影响。3、约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国师、育王山怀琏大觉禅师来“八胜寺”撰稿《八胜寺记》,寺院将此刻碑,重建山门并立。怀琏禅师是当年高僧,北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49年-1054年),他受诏进京,与仁宗皇帝对论佛法,皇上大悦,赐号大觉禅师。之后两人关系很深,犹如师友。这样一位禅师也为“八胜寺”带来了寺名幸运。4、公元1067年,宋英宗对天下佛寺实施改革发出敕令,韶村“八胜寺”赐“寿圣”之额,此后至宋末,韶村“八胜寺”一直以“寿圣寺”为名,所以嘉泰《吴兴志》上,“八胜寺”成为了“寿圣寺”。5、公元1142年,南宋高宗赵构,专门下达公文给县治,允许韶村“寿圣寺”(即“八胜寺”),对各类捐税一律免除。
南宋之后直至民国时期为六百六十余年,这一时期,经过元、明、清及民国的战乱、饥荒与民不聊生,韶村“八胜寺”寺名,又从“寿圣寺”改为“八圣寺”。这时段,“八圣寺”僧人稀落,香客清冷,从原有寺基四百亩,到康熙初年的三亩八分,声名大减,寺院破败而经久不修。这段时间主要发生了以下几件大事:1、公元1665年,寺院发起募缘,重建寺院的前后殿,当时的寺基为三亩八分。2、约公元1725年左右,韶村里人向村人募钱,修理寺院的弥勒佛大殿。3、约公元1870年左右,韶村里人再度发起募钱活动,修建寺院,百姓俗称“大庙”。4、二十世纪中叶,日本侵华战争暴发,该寺院被日本侵略军火毁,寺院尽毁,“八胜井”则堙失于这场灭顶之灾中。
上述的史实列举了“八胜寺”的兴衰史,也同样是一部“八胜井”的兴衰史。在文化旅游高度发展的今天,挖掘地方文化,焕发古文化亮点,是目前村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韶村的“八胜井”是具有旅游资源价值的文化事物,在目前情况下,作为韶村这一文化古村落,没有发掘“八胜井”,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