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传统村落:龙门邑

龙门邑,古称芦苇邑、罗尤邑、龙母邑,古时,曾建有自县城南门至石龙寺九尺宽、五里长的石板官道。村落东接214国道与朱柳村,南邻西中村,西靠白腊村,北抵金华镇文华村,距甸南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剑川县城3公里。

入村,远远就可眺望到一座高峻宏伟的木牌楼正面朝东,横跨村道。渐近,更是清晰可辨,其为三间四柱三楼柱不出头式,斗拱被施以彩绘,雕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屋脊吻兽则深沉灵动。尽管天阴风拂,被佐以红底的繁体“龙门邑”三字仍旧金光耀目。

从牌楼下穿过,仿佛置身另一方天地:水泥路已被石板替代,足音旋即发出叮叮当当声,像从历史深处款款而来,不疾不徐;干净舒爽的村貌令人眼前一亮,随风而栖的尘埃似不忍滞留许久;传统白族民居沿大道渐次而建,一幅幅鲜活画卷在素洁雅致的白墙间涅槃重生,那坚韧的生命力呼之欲出,历经百年,依旧生生不息——这是一群曾拯救风雨飘摇的旧中国、解放劳苦大众的革命先烈,也是一群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敢猛士。其中一面墙上题有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句。这诸多变化便是“红色乡村幸福家园”项目建设成果之一。

龙门邑是剑川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1947年12月,中共滇西工委派中共党员施吉川,以西湖区中心学校校长的身份,在龙门邑建立一个革命工作据点。1948年3月,中共地下党把龙门邑人施轶伦、施震川派往龙门小学任教,同时办起了八十多人的夜校班,教他们学文化,演革命剧,唱革命歌曲,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并将其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云南农民反抗斗争会”“云南妇女联合会”。

1949年4月1日,中共西湖区委决定,由地下党员李焕勋、施轶伦二人,分别秘密通知地下党员李桥炳、赵恒贵,“民青”成员施才蔚,“农抗”会员赵蔚才、李耀宗、李齐泰、李贵海、李国昌共十人参加剑川“四·二”武装暴动。4月2日夜战,暴动队员由报国寺后门攻入国民党剑川县政府,打开军械库,缴获了诸多枪支弹药,此后同大部队会合向羊岑转移,义无反顾地踏上另一片鲜血淋漓的战场。在“四·二”暴动中,陈祖芳同志不幸牺牲,剑川完全解放后,其遗体被迁葬于石龙寺前的烈士陵园。后来,为进一步壮大武装队伍,龙门邑地下党支部还秘密发动了“农抗”会员施友忠、施建恒、施友信、施国强、施友堃、赵成寿等六人,分批到沙溪参加人民自卫军。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支队三十一团驻扎龙门邑期间,村党支部、“农会”、“妇联”发动群众筹集粮草、送水、送饭,积极支援、配合三十一团官兵,追歼流窜的国民党残兵败将,为剑川以及滇西北的胜利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龙门邑人多方收集历史资料,多渠道筹措资金,在龙门红色传统教育基地内,陆续建成了边纵第七支队革命纪念碑和革命历史展览馆。时刻牢记革命历史,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和激励青少年爱党、爱国,永葆艰苦奋斗、求实进取的精神。

红色基地内环境清幽,古色古香。其主屋原是山林中所建,民国后期,中甸县某一任县长为图泡温泉之便,遂购下此房,并重装于龙门邑。解放后,此屋被一直作为龙门村村委会办公之所,后来村委会搬入新院,它又被规划成红色传统教育基地。

革命历史展览馆内恰好有一群人,在龙门邑党支书记施根林同志的细心讲解下,瞻仰着那些与世长辞的革命先烈们。照片里外,人们屏息凝神,充满敬畏之心,须臾之间,好似时空交错,“他们”与他们就这般四目相对。电光火石间,一种难以言说的默契终结了二者的交集,他们读懂了彼此眼神中的无声故事。后来,他们啧啧称赞,饮水思源;“他们”依旧缄默无言,艰苦奋斗。

其群来自沙溪镇长乐村,为纪念沙溪战役,挖掘革命历史,村里相关展馆已初步建好,馆内尚无陈设,于是特来龙门邑参观学习,借鉴经验,尽全力,企将革命纪念馆做得翔实精致。

基地北端还有一小屋,屋内挂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龙门邑被各级政府部门所授的奖状、锦旗等等,这些属于龙门邑的光辉荣耀只是硕果仅存的,绝多数早已化作青烟,被历史裹挟而去,再无踪迹。

解放后,龙门邑人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民歌、古乐、龙狮、舞蹈演艺方面成绩卓著,多次荣获省、州、县奖。1965年12月,龙门公社选派俱乐部成员施显妹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

而龙门邑在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商业、林果业、运输业、劳务输出诸方面也成效颇丰。龙门邑曾在大理州农科所关心、支持下,在开创塑料簿膜育秧,小麦套种包谷,优良籽种培育方面,取得科技实验成果,名列先进典范,造就时代辉煌,多次荣获省、州、县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先进模范单位称号。彼时,村里奶牛、羊几乎户均一头,大大小小的粪堆,高矮不一,参差不齐地堆放在大道边,就像愚公门前的“王屋”和“太行”,一种很难闻的味,熏洒前街后院。“红色乡村幸福家园”项目实施后,一扫原先脏臭之貌,龙门邑成了名副其实的文明示范村。

如今邑人主要以养殖奶畜、木雕手工业及外出务工为主。单一的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入已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于是,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几乎成了中老年人,年轻人则出入附近的超市以及省内外寻求更佳的谋生之路。其中,总体规模不算大的木雕手工业者也以外出务工为主。虽然村里的奶牛、奶山羊数量不似当年,但依旧不容小觑,常有乳饼、乳膳畅销市场。现在,为配合这一特色产业,村里人在村西开辟了上百亩的牧草基地,此种绿色产业也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局面。时代的车轮亘古不变的转动着,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经济发展以实现共赢将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

龙门邑,乃泉华地貌“石龙”构成,附生石狮、石象、石鹿、石凤、石马等,蔚为壮观。村南有闻名遐迩的龙门温泉,更令无数游士心向往之。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慕临龙门温泉,《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三》如是记载:“由村南东盘东突之嘴,共里余,南转而得罗尤邑,亦百家之聚也。其处有温泉,在村洼中出,每冬月则沸流如注,人争浴之,而春至则涸成污池焉。水止而不流,亦不热矣。有二池,一在路旁,一在环堵之内,今观之,与行潦积水无异。土人言,其水与兰州温泉彼此互出,溢于此则彼涸,溢于彼则此涸。大意东出者在秋冬,西出者在春夏,其中间隔重峦绝箐,相距八十里,而往来有时,更代不爽,此又一异也。村中有流泉自西峡出,人争引以灌,与温泉不相涉。”

民国十三年(1924年),时任剑川县长的大姚人李慎修为邑中温泉建造男、女浴室,休息间、冷水池、六角凉亭,又于石象山壁亲笔撰刻“钟灵毓秀”坎龛,堪称善举。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时任县长张开琼在温泉正东兴建戏台。“文革”期间,因“破四旧”之风,古戏台受到诸多毁坏,破烂不堪,2006年,在邑人各方努力下,被修葺一新。年岁久远的温泉碑记则被毁得面目全非,“破四旧”时期,它们被邑人当作挥棒槌敲击洗衣之用,长年累月的搓磨,碑文渐浅,几近平滑模糊。而今,沿着古戏台与古温泉原址中轴线,在西端又新盖了一座恢宏大气的古建,并于此逐步建立温泉博物馆与龙门邑历史博物馆。现在,温泉开发尚处初步规划中,未来将陆续打造为龙门邑温泉旅游度假村,届时将对村庄的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在古戏台下经营着小卖铺的耄耋老叟施汝鑫堪称龙门邑的历史活化石。老人早年为生产队队长,后来,担任了几年村干部,20世纪70年代后,重归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许是出于对历史文化的遑急感,抑或是兴趣爱好之使然,再或是天生倔强性格所致,老人留下了两本极其珍贵的龙门邑历史手稿,一旧一新,旧书纸质已然泛黄,新书则成于2019年。二书独特之处是生长于斯的老人通过回忆记录,以亲历者身份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曾被遗失的龙门邑历史细节,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参考方式。老人之所为,以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穷尽诸力,使那些峥嵘岁月有了灵魂,于后辈可谓大有裨益。老人一指指缓慢翻着“爱书”,所书繁体文飘逸空灵,言谈间,龙门邑的历史过往无不信手拈来。他又侃侃而谈:“村西南有石龙寺,石象、石马……”

村西南是初唐所建的石龙寺。寺院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共计42代高僧传承,香火虔旺,逐成滇西北佛教(阿吒力)圣地。其寺弟子遍及滇地,名声远扬,乃滇西北佛教之源, 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的先师便是由石龙寺派遣主持佛师而立的。石龙寺还是剑川传统“水陆大会”“太子会”之起源地。1936年至1959年,剑川民族传统集会“八月骡马物资交流会”亦在石龙寺举办,“八月会”期间,石龙寺周围设有戏台、赛马场、骡马物资交易市场,对剑川前期的体育、文化及经济贸易交流和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古迹遗址众多的龙门邑还建有本主庙、文昌宫、三圣宫、下殿祠、寨子门、景观大照壁等遗迹。或许,恬静悠远的龙门邑也曾让穿行于茶马古道的客商们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遥遥路途中,添了些许低沉的安慰,这应该就是龙门邑与生俱来的魅力吧。

老人把小卖铺一关,不辞辛劳地领着我前往村西南观石象等山壁。老人年岁既长,依旧脚下生风,已而便抵石山壁。果不其然,石象山壁“钟灵毓秀”四字深嵌其中。我攀石而上,再西,石狮离此不远不近,斑驳沉稳。石象下的小径野草滋蔓,乱物丛生,老人在春节前夕专将这儿收拾干净,“这是属于龙门邑的风景,不能玷污它的面容。”四围的石鹿、石马等因荆棘丛生,遮掩过密,我们只得无奈而归。

回程,古戏台大门訇声一启,老人跨槛入里,小卖铺“重见天日”,柜台上摆着一张合影,相片末端有此文字:剑川县景风诗社第七届社员代表大会合影。一群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中老年人在蒙尘的合影中无不洋溢着质朴与欢愉,芳华犹在。

老人闲来无事总爱记上几笔,不计主题,心情、忆事、诗歌……有一趣事:他曾专门将村西古墓碑一一记录,通过时间对比,方知现存最早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这些点滴记录、这份坚持看似细微,却也盛大。因为这份细水长流,某日回首,发现不经意间,竟已飞渡千山。

我告别老人,返回村委会。“关于龙门邑的建设(历史方面),很多交由老人把关。”党支书记施根林说道。不久之后,老人的历史手稿将在村委会的努力下,通过复印、誊写、存档等方式陆续保存,这是刻不容缓且惠及后人的事。

(0)

相关推荐

  • 「韩城传统村落」高门村:史圣司马迁故里(图)

    发布时间:2020-12-24 15:03 来源:韩城新闻 点击次数:3 ▲司马先茔 ▲"巍岫增荣"碑匾 ▲"太史故里"碑匾 ▲"太史故里" ...

  • 年味渐浓,大理剑川这些美景你绝对不能错过...

    Hello~Hello! 这里是想要出去耍耍耍的小云!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盼望着 盼望着 春节来了,假期的脚步近了 全国各地都在建议大家就地过年 如果你生活在云南,这个春节 不妨让我们留在剑川 去感 ...

  • 剑川传统村落:三河

    三河行政村东邻清坪,南靠梅园,西接双河,北倚丽江九河,是剑川县的"北大门",南距县城8公里.村庄鳞次栉比,呈阶梯状依山而居,狭长分布,自成一派,下辖河东.河北.河南3个自然村.其境 ...

  • 剑川传统村落:段家登

    段家登村位于沙溪镇东北角,是四联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背靠华丛山,面对黑潓江,距剑川县城32公里.村后有丰产沟,水利资源丰富,村中建有魁阁古戏台.东皇庵.本主庙等. "段家登",即段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浙江省富阳龙门村

    作者:浙江科技学院 叶晗 摄影:孔高阳等 村落历史 东汉初年,名士严子陵游历龙门,惊讶于此处美景,不禁叹曰:"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赞叹间,赋予了这块灵秀之地一个响亮的名字 ...

  • 徽州行摄之古城、老街、传统村落

    安徽徽州周边的歙县和黟县以徽州古城为中心的皖南古村落星罗棋布.阳春三月,在行摄满山云雾缭绕,坡地油菜花争艳的行程中,虽然烟雨朦胧,微风轻轻吹拂,冷气不时的袭面,我们不仅行游了网红地宏村.西递.徽州古城 ...

  • 这个春天,快来打卡这些省级传统村落

    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了,出游的心蠢蠢欲动,不出远门去哪里?2020年以来,江苏先后分三批公布了310个省级传统村落,其中,南京市共有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前杨柳等33个村落入选. 南京33个省级传统村 ...

  • 传统村落郭家屯——安顺市轿子山镇游之一

    安顺市轿子山镇游 贵州游侠 一,传统村落郭家屯 驱车经高速公路到达安顺市蔡官出口下,向西北方向行驶到达郭家屯村口,公路通过一座单孔石拱桥.这座桥桥拱石料非常精致,而其他的部分则较为粗糙.上下游两岸都是 ...

  • 中国传统村落防洪方法

    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早期人类的聚居地就在河流附近形成.而洪水灾害也是从古至今一直威胁着人类发展的灾害之一.<山海经>中曾记载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事实,古代被洪水毁灭的村庄和城市也不在少数 ...

  • 「寺坡山」传统村落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第二批传统古村落

    寺坡山村是国家第二批传统古村落.洛阳市首批传统古村落,位于石井镇西南部.因其地理环境优越,毗邻国家5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且具有深厚的文化物质积淀,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寺坡山传统村落旅 ...

  • 《有四个古城门的谢村》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37)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隽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