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台湾(二)
中部|多姿多彩的台湾农场
台湾中部地区包含了台中市、嘉义市、嘉义县、苗栗县、南投县、彰化县、云林县,以及离岛的澎湖县、金门县9个区域,是台湾最大的农业生产地区。从空中鸟瞰,绝大多数地方是无垠的平原,并且一路向南台湾延伸。若搭乘直升机自台湾海峡往东飞行,海岸湿地、平原、台地、盆地、丘陵、山地,会依序进入眼帘。
南屯稻田
中部的平原与盆地是台湾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每年两熟的稻谷在春、秋两季染黄大地。这些稻穗将成为台湾最引以为傲的香甜米饭。
玉山雪景
玉山是台湾最高峰,海拔接近4000米,尽管位于亚热带地区,但是在寒流来袭时山顶气温会降到冰点之下,往往会降下瑞雪,一夜白头。
雪山主峰
雪山为台湾岛第二高峰,海拔3884米。早在20世纪初,就有来自日本的学者认为此处属于难得一见的低纬度冰河地形,如今包括冰斗、角峰、冰坎等地形仍依稀可见。目前此处被划入“国家公园”范围进行保护。
穆特勒布山
雪山山脉有一条海拔在3100米以上的棱线,早年一位日本探险家曾感叹:“这神圣的棱线啊!谁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纵走,戴上胜利的荣冠?”因此,这条棱线被称为圣棱线。穆特勒布山是其中一座高峰,一侧的素密达断崖让山势更显雄伟。
九九峰
这是一片由松散砾岩构成的丘陵区,这种砾岩遇到雨水很容易被侵蚀,从而形成一条条深切的蚀沟,看起来像无数个孤立的山头。这些山顶在集集大地震中曾一夜秃头,经过十余年的复育,终于再现绿意。
草岭滑坡
1999年集集大地震时,位于云林的草岭山“轰”的一声,大片山体滑落至一旁的溪谷,并堵塞水流,于上游形成草岭潭。历史上草岭潭曾经多次出现又消失,展现了台湾山区地质十分脆弱、多变的特性。
苗栗火炎山
与《西游记》中的火焰山相似,苗栗火炎山远远看上去也像是正在燃烧中。火炎山是由偏红色且胶结程度差的砾岩层构成,下雨时容易在山体上形成蚀沟并深切,塑造出陡峭的崖壁与光秃秃的山体。
水漾森林
1999年集集大地震后,台湾山区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山崩,嘉义石鼓盘溪上游的崩塌则形成了堰塞湖,导致溪谷中杉木被水淹而大量死亡,多年来仅存树干立于水中,成为一处美丽中略带诡谲气息的秘境,登山客称之为“水漾森林”。
阿里山森林
台湾的中海拔森林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如一些珍贵树木红桧、扁柏等,林区经常云雾笼罩形成“雾林带”。这些树木生命期长,有的甚至可以活上3000年,成为人人景仰的神木。
日月潭
日月潭是一座由天然湖盆改造的离槽水库,主要用途为水力发电。日月潭第一座发电所于1934年落成时,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发电厂。今日,除了持续不断地输出电能外,这里更是湖光山色一流的风景区。
畅游日月潭
日月潭是景色优美的风景区,每年都会举办“万人泳渡日月潭”的活动,吸引无数“泳者”参加。自1983年开始,该活动至今已举办超过30届,并成为国际游泳名人堂认可的重要活动。
东石沿海蚵田
云林、嘉义的外海有一道长长的沙洲,名为外伞顶洲。它阻隔了来自台湾海峡的波浪,并在沙洲与台湾岛间创造出一片平静的浅海。人们利用这样的环境,架设了大量的蚵棚养蚵,其中以东石最为集中,吸引了许多饕客不远千里来此尝鲜。
吉贝屿石沪
吉贝屿是澎湖群岛北端的岛屿,四周遍布着不足一米深的浅水区域,当地居民利用玄武岩块建立石沪,并根据潮水涨退方向设计开口。这样的石沪遍布吉贝屿、目斗屿之间,是相当具有特色的传统食物采集方式。
海牛采蚵
在彰化县的王功海岸,有一大片退潮时会露出水面的潮埔地,许多农民在此架设蚵棚,并发展出“海牛采蚵”的特殊产业活动。海牛其实指的是农民饲养的黄牛,“海牛采蚵”就是由黄牛在潮浦上拉车载运鲜蚵上岸。在日趋自动化的现代,海牛已经不多了。
苗栗道卡斯人石沪
早在清朝时,就已经文献记载生活在苗栗海滨的道卡斯人,会利用砾石在海边围起“石沪”——涨潮时潮水带来鱼群,退潮时鱼群就被困在沪内,因此石沪可以说是早期人们的粮食生产器呢!
浊水溪出海口
浊水溪不仅是台湾最长的溪流,而且含沙量也是数一数二的,堪称台湾的“黄河”。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平浅的海岸潮埔上,形成只有从空中才看得到的几何图形,并不断随着潮起潮落而改变着。
浪洞屿
严格来说,浪洞屿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岛屿,而只是澎湖内海中的一个沙洲。它主要有珊瑚碎屑堆积而成,会随着海流的变化而改变外形,是澎湖内海中天然鱼群聚集的地方。
澎湖群岛的大多数岛屿是由玄武岩构成的,这些玄武岩有些非常发达的六角形柱状节理。鸡善屿上的玄武岩柱高大雄伟,蔚为壮观,目前被划为玄武岩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西吉村
澎湖群岛的南方有个西吉屿,曾经建有西吉村,但因为交通不便等因素,如今西吉村已经人去楼空,村落四周为了种菜而围出的“菜宅”也逐渐被野生植物重新占领。
澎湖目斗屿灯塔
目斗屿是澎湖群岛中最北端的岛屿,其南方是一大片深约仅1米到数米的浅水域,因此建有目斗屿灯塔指引往来船只,以免其误入此处造成搁浅。灯塔于1902年完工,已经在此屹立超过百年。
高美湿地
台湾海峡的波浪较太平洋小,潮差大,因此在台湾的西侧海岸堆积出了大片的潮埔湿地。潮间带中鱼虾、贝类众多,除了吸引大批鸟类来此觅食外,也成为绝佳的环境教育体验场所。
大甲溪口
台湾中部海峡地区,是珍贵鱼种白鳗的生长地。人们在大甲溪口建造条状的砂石堆,并在其中架设渔网,捕捞从海中准备洄游至溪里的幼鱼“鳗线”,进行人工养殖,待其长大成“鱼”后销往日本,成为高价“鳗鱼饭”的食材。
泡水坟墓
台湾中、南部地区因长年发展养殖渔业、灌溉农业,需抽取便宜且纯净的地下水。随着产业扩张,地下水被超量抽取,进而导致地层下陷与海水倒灌,淹没了大片坟地。汉族人观念中坟墓的好风水可福庇子孙,但超抽后连坟墓也泡水了,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福寿山农场
当年,国民党当局为了安置退伍老兵,同时开发山区,安置许多老兵到中部山区进行果园、菜园的开垦。福寿山、梨山、清境为最著名的三大农场,出产许多温带水果,成为山区经济来源,但长年下来也对山坡地水土保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韭菜种植
韭菜是台湾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其独特而浓厚的味道,让许多人非常喜爱。彰化县埔盐乡与福兴乡位于邻迈海岸的平原上,一年中大半时间伴随着强风。翠绿的韭菜是一种难得的耐风作物,如果没有风,韭菜叶面有露水时,反而容易生病。
甘薯采收
甘薯是台湾人喜爱的食物之一,从根部到叶片都可以食用。近年来台湾大面积种植甘薯,采收时先以人力将甘薯挖出,再装入麻布袋,然后运上车销往果菜中心。
网室农业
云林县是台湾最重要的蔬菜产地之一,为了保护这些叶菜类作物不受病虫害侵扰,许多菜园利用纱网建成网室以隔绝蚊虫。众多网室绵延不绝,形成云林地区与众不同的农业景观。
阿里山石桌菜园
海拔超过1000米的石桌,邻近阿里山区,是重要的茶叶产地。年平均湿度超过90%的石桌山坡地,更是茶树生长的极佳地区,以青心乌龙茶、珠露茶为主。由于茶叶采收尚未机械化,因此常可见到大批茶农以手工方式采茶。
香蕉园
香蕉是台湾重要的经济作物,自1963年日本开放中国台湾香蕉进口后,其种植面积一再扩大,遍布南北,让台湾曾经拥有“香蕉王国”的美名。今日香蕉种植盛况已经不如往年,但喜欢香蕉味道的台湾人依然不在少数。
金门琼林聚落
位于金门县的琼林聚落,是一处保存非常完整的传统闽南蔡姓宗族聚落。众多合院式的住宅构成了琼林的特色,也是受保护的文化景观。
鹿港民俗文物馆
台湾在清朝时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地名称呼,其中“鹿”指彰化鹿港。鹿港曾是中部最重要的港口,驻有许多与福建、广东沿海有贸易关系的商旅。其中一栋最华美的建筑,是台湾五大家族之鹿港辜家所建,今日被称为民俗文化馆使用。
八卦山大佛
在八卦台地北端,一尊高23米的大佛每天都俯视着彰化市区。此地在清朝时为军队驻扎地,日据时改建成纪念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地点,战后拆除能久亲王纪念碑而改建大佛,以安定彰化人心。
人甲镇澜宫
镇澜宫室台湾中部地区最著名的庙宇之一,供奉着天上圣母妈祖。每当妈祖诞辰或其他节日时,镇澜宫就会举办庙会,总能吸引数以千计的信徒共襄盛举,牵动着无数台湾人虔敬的心。
西螺大桥
完工于1952年的西螺大桥,跨越了台湾最长的溪流浊水溪,连接起台湾南北向的交通。桥墩由日本人兴建,但工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而中断,至战后才又以美国援助贷款兴建完成,彼时号称“远东第一大桥。”
风力发电
在冬半年时,在福建与台湾中间会刮起强劲的东北季风,因此在无遮挡的海岸架设了许多风力发电机。成为这些少有人居住之地的特殊景观。
奇幻漂流
国际知名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船在无垠大海中漂荡的画面,实际上就是在这个造浪池中拍摄并后期制作的。电影工业果然令人有奇幻的感受!
AND
长按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