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题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的老师们非常善于课题研究材料的积累,包括立项材料、文献资料、教学反思、教育案例、学生作品、中期报告、结项报告、家长感言、读书笔记、课堂实录等等一应俱全,并把各种课题资料分门别类装在各式精美的档案盒中或者电脑文件夹里。甚至,部分学校还专门腾出一间大教室,用来展示这些丰硕的科研成果。看着这些老师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科研成果,我们立刻有一种肃然起敬、心潮澎湃的感受。不言而喻,善于积累、整理各种课题研究的资料,也是老师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智慧和能力体现,这也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该项课题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和扎实性。我们认为,课题研究过程性的重要体现,其中之一就是课题组成员善于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其实,在收集和整理课题资料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个人专业成长的过程。据了解,我们所熟悉的一部分老师中,每年都会热衷于申报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并进行积极地研究工作。经过数年的课题研究工作之后,已经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文字材料,有的公开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有的已经开始著书立说,有的成为学生手中的校本教材。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一名教师善于积累、善于学习的过程。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部分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比较丰硕,但在部分学校这些老师并不被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认可,甚至还可能成为部分老师们攻击的“笑柄”。为何?我们经过调查和分析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症结就在于,其所教学科的学生考试成绩或者班级管理水平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甚至有时候还不如普通教师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突出或管理能力强。也就是说,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该教师并没有用突出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说服其他老师,当然也没有机会证明给学校的领导看。在学校教育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的今天,一名没有较为出色教育教学成绩或班级管理能力的老师,在学校中即使科研能力再强也是很难“服众”,也不会得到领导的“欣赏”。那么,部分科研能力比较突出的教师,为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取得与课题研究工作一样令人瞩目的成绩呢?我们认为,这其中一个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这部分老师的科研和教育教学工作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即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的现象还依然存在着。虽然部分老师做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行家里手”、轻车熟路,他们知道课题研究工作怎么做,研究思路非常清晰,研究过程非常扎实,研究资料也非常丰富,而且也非常善于科研成果的表达。然而,其有形研究成果却往往与其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即没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自己课堂上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因此,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体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就一名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我们做课题研究最重要、最直接目的是应该聚焦于我们课堂上实实在在的问题,是基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研究行为。我们中小学教师每天都生活在教育教学工作一线,每一天都是教育教学的现场直播,每一天都会产生新的问题与困惑。比如,一个学困生、一节随堂课、一个教学环节、一次作业批改、一次教育实践活动、一次主题班会等等,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都可以从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课题的研究点。而一旦脱离了具体的教育实践工作,那么我们的研究也就成为了一种盲目的“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的“虚假”研究行为,也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根基和现实意义。从表面上来看,虽然部分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事实上这些丰硕的成果大多只具有“观赏”的价值,而并没有解决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那么我们也就很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不仅仅要体现过程性资料的丰富性,还要在教育实践上得以体现出来,这才是课题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不言而喻,您只有把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提高了您的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改进了您的教育教学质量,您的科研能力就会理所当然地得到认可,您本人自然也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图片内容与本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