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丨炮制方法及5个制药原则
临床上,有些中药材若为生用,受药用成分、性状、气味等因素影响,应用范围会有制约。人们发现,倘若借助一些特殊方法对药材进行加工,便可以改变药材的一些特性,满足更多的临床使用需求。因此,中药炮制应运而生。
(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3)改变药性的性能功效,扩大其适应范围
(4)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或)制剂
(5)纯净药材,以保证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7)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为更好地实现药材的炮制目的,中医发展出了5大类炮制方法,分别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修 制
对药物进行纯净、粉碎和切制的处理方法。
【纯净】:采用手工或机械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
【粉碎】:采用捣、碾、研、磨、锉等方法,改变药物外形,使其符合调剂、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采用手工或机械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成片、段、丝、块等各种形状,以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调剂使用。
水 制
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制法有漂洗、浸泡、闷润等,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
【漂洗】:将药物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或盐分。
【浸泡】:将药物置于水中浸湿立即取出,或将药物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入,药材软化,除去药物毒性。
【闷润】: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用淋浸、洗润、浸润等方法,使药物软化,便于切制饮片。
火 制
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
【炒】:将药物置锅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黄、炒焦、炒炭的不同。具有便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的作用。
【炙】: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实现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煅】: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煨】: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炭中加热的方法,可减少烈性和副作用。
水火共制
用水又用火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燀等。
【蒸】: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热药物,有增强疗效、缓和药性、利于贮存、便于软化切制的作用。
【煮】:将水或液体辅料同药物共同加热,可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
【燀】: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
其他制法
如制霜、水飞、发酵等,其目的是改变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疗效、减少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炮制方法再多,都离不开5个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
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苦寒的黄连,可缓和大寒之性。
相资为制
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
相畏为制
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某种药物,来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能杀半夏、南星毒(即半夏、南星畏生姜),故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
相恶为制
指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如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
相喜为制
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炮制,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加商品价值。
如乳香等有特殊不良气味的药物,经醋制后,利于服用。
同一味药材,若遵循的制药原则和采取的炮制方法不同,其功能主治和性味归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为了更直观地表现这一点,我们整理了21种常见中药炮制品的应用。
如果您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文章标题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