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大数据整理

21考研或成为近3年报录比最低一年?

初试之后,每天网上都弥漫着一股丧的气氛:

“准备二战了...”

“在考场上我就在想明年怎么复习了...”

“社会人辞职考研,估分以后感觉自己凉了 处于人生十字路口不知道接下来干嘛...”

Okay,对于这些在放弃边缘反复试探的旁友

学长只想说:今年放弃,你真的后悔死...

高能分析如下~

首先,在前几天,部分“双一流”21硕士拟招生人数公布。

(图片来源:青塔)

从数据上看,超过40%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52%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的计划招生人数相较于2020年都有所增长,其中郑州大学、福州大学、海南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大学、宁波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大学扩招规模约在1000人以上。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中看出亿点点关于21国家线的玄机

首先,我们明确下概念:国家线反应的是整体的情况,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招生计划:招生越多,国家线越低。

2、报考人数:报考人数越少,国家线越低。

3、试卷难易程度:难度越高,国家线越低。

这里科普下:除了34所自主划线院校,非自主划线院校大多以国家线为准,过了国家线即可进复试。但部分报考人数多热门院校或专业也会自行划定「院线」,院线分「单科线」和「总分线」,两者同时过线才能参加复试。(更多关于分数线的科普请看次条)

接下来,我们一条条捋:

招生计划&报考人数

从表里看出:各高校扩招力度大,不少学校扩招率在20%以上。今年研究生报名人数是377万人,相比去年(341万)增长约10%,但对比一看,实际增幅平平。一句话概括:增长率变低了,但考研整体的扩招趋势今年不会变。

试卷难易程度

政治:政治考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整体难度不大,难度相对比较稳定,题型排布、分值比例和命题风格基本稳定。

英语:大分值题型相对较难,阅读出现了很多生词,阅读文章和题目难度更高,部分题目难度有所增加。但英语和政治的国家线相同,所以预测今年公共课的单科线不会有太大的浮动。

数学:整体看来今年的数学重视基础考察,偏题难题怪题很少,因为今年是新大纲变化后的首次考试,所以整体难度相比去年稍有下降。所以考数学专业的国家线可能会稍涨。

近几年的试题难度趋于稳定,分数线划定不会以个别科目难度为准,也不会以考生对于难度的主观感受为准。

而且对比近5年的国家线,相比于前一年的国家线,绝大多数专业国家线变动都是上下浮动5分,增幅或降幅不会超过10分,只有极个别专业出现过增幅超过15分的情况。

2016-2020年【学硕】国家线

2016-2020年【专硕】国家线

综上所述,21年的国家线总分大部分专业有下降趋势,但变动幅度不会超过10分。(34所自主划线院校除外)

全国考研难度等级表!看看你在哪一级?

大学四年1月13日 14:58

2020年研究生初试已经结束了,希望参加考试的同学们能够顺利上岸!

都说考研很难,但你能具体说出难在哪里吗?

今天学姐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考研的“难”。

我们可以看看近十年考研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数据。

近十年考研报名人数走势。

录取人数(万人)

近十年考研录取人数走势。

看完这些数据,你应该对考研难度有一些了解吧?

有网友总结了一份全国考研难度等级表,不得不说,有点道理。

01

难度等级

第一级 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

本地区、本学校和本专业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从理论上讲,这是最容易考研成功的一种模式。

专业课复习资料不用愁;报录数据不用愁;人脉关系不用愁,有些导师还是本科专业课老师;研究生学长学姐不愁找不到,走两步到实验室、教室活捉几只。

所以,属于等级一的同学,这么多资源一定要好好利用,考研轻松很多哦。

第二级: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

第二级和第一级的区别就是:跨学校。基本可以继承第一级的优点,比如说找熟人、专业基础等。

不过,在院校、学科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它的难度比等级一稍大,毕竟对其它高校老师的喜欢或研究方向,还相对陌生。

第三级: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第三级除了在专业上有所坚持外,在其它方面都面临着较大挑战,唯一的优势就是本专业了,专业课学习会比跨专业的相对容易。

难就难在跨地区、跨院校,报考一个自己之前完全没有详细了解过的院校,各种信息都需要一点一点搜集,那意味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第四级: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

和第一级相比,第四级最大的特点是跨专业,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从头复习一门专业课比重新开始搜集信息难度大多了。

而且还要面临着复试中老师会“多多关注”跨考生这道门槛,所以考研宝宝们要提早做准备,在心理和时间精力上做好足够的预期!

第五级: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三跨最难,不接受反驳的那种难,三跨考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勇气!

从学校到专业可以说是一个重新熟悉的过程,三跨除了要面对搜集院校报录数据信息、搜集专业资料、找资源的问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

02

备考建议

1、积极努力搜集院校及报考信息

不要让“选择大于努力”这种“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要积极努力地搜集相关信息。

2、做好整体规划

规划很重要,纵观全局,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保证进度不落后。

3、制定具体时间表和复习计划

有时候学不进去、早出晚归,总感觉没学到东西,那一定是你的时间安排和复习计划没有做好。一份好的时间表能让你作息规律,学习有精神;一份好的复习计划表能让你高效率学习,两者结合能督促你向前进,每天看着计划表上的一个个对勾,也会有满满的收获感。

4、及时回顾总结

不回顾不总结等于白学,经过消化后的知识才算是掌握了,最终才能答到卷子上。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回顾总结,每天的回顾、每周的总结、每一个阶段的总结、每一个科目的总结等等,千万不要偷懒,更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以为这一整天安静的在教室里学习就很满足,一定要回顾复习才能算时间没白花。

5.保持良好心态

心态的好坏直接作用在学习效率上,比如说情侣闹别扭、寝室关系不合、自习室环境等都会影响到心态,这时候你要分清主次,该克制的时候克制,该佛系的时候佛系,尽量保持周围和谐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室友关系和情侣关系。

6.坚持就是胜利

有些同学开始复习的早,现在就到了瓶颈期,感觉每天都很累,有点力不从心。除了告诉你们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作息时间,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坚持到最后的基础,没有了健康一切免谈。及时调整才能更好地坚持!

考研大数据!考研难在哪?附考研重灾区

22考研萌新们~21前辈们今年进度条已经过半了,你们也该支棱起来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拿下22考研,首先就要把考研这个小妖精扒到底裤都不剩!

近些年,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年年激增,屡创新高。这两年的考研热度也因疫情、扩招原因再次拔高~让我们先看看近10年整体的报名人数、增长幅度及报录比吧~

都说考研越来越难,那到底难在哪里?我们从数据角度来讨论分析一下,你所报考地区和院校的录取难易程度~

各省市报考人数

考研难易程度很重要的因素当然是报考人数啦,人越多一定程度上说明难度越大!

从上表可知,历年的考研热门地区,除了人数扎堆的北上广之外,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与湖北省的考研报名人数也在不断上升,直逼北上广!

20考研有42.5万人报考北京研招单位,比19考研增加41938人,增幅达10.9%。每年报考北京市人数都有几万的增幅,总人数年年稳居第一,去年报考人数逾万人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七个招生单位。

广东省20考研报考人数为17.4万,比19考研增长24.3%。考研人数在过去的5年里飞速增长,自2015年的5.16万到2020年的17.4万,五年时间里翻了两倍多,涨幅在国内名列前茅。

山东省20考研招生考试准考人数共313190人,比19考研增加58704人,增幅为23.1%,同样每年新增几万的考研人。

江苏省20考研共有24.9万名考生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比19考研增长17.7%,再创历史新高。江苏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20年的24.9万人,5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

四川省20考研参考人数共174815人,比19考研增长23.3%,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从2015年到2020年,四川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从5.96万增加到17.48万,实现了193%的增幅,可见过去五年四川省考研热度呈暴涨之势。

一般来说,报名人数越多的省市,竞争力越大,不管是从判卷标准还是考试形式,要求都会更高。

相反,因为地理位置与省市综合能力不佳,以致于报名人数比较少的省份,为了完成指标,其评卷要求会低一些。

考研一区和二区对比

报考地区的考研难度系数除了受整体报考人数的影响外,还会因报考地区的属性有所不同,比如说考研一区与二区。

考研的公共课试卷,是在考生报考学校所在省份统一判卷的。一般会认为目标院校所在地为二区的省份判卷会比较松,而在一区省份判卷较为严格。

从往年考研er所反映的经验来看,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站得住脚的,毕竟二区的生源质量和热度跟一区比是有差距的,要是再严格控分的话,会刷掉大批的考生,自己的生源会面临不足的情况。

但如果细究的话,上面的理论也是有一些漏洞的,毕竟也有一些二区院校阅卷会比一区某些院校严格,比如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等。甚至还有极少数院校不惜通过初试“压分”,然后再调剂吸引大量优质生源,像20考研盛传的宁夏大学、贵州大学等,这都是需要注意的。

因此,考研一区与二区的报考难度虽然整体上有难易之分,这光从国家线上就可看到一些端倪,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要具体院校具体看待。

另外,现在网上流传的“将考研地区分为三六九等,水旱程度逐级划分”的标准也是没有足够的权威依据,仅是作为一种考研择校的参考罢了,不可盲目信任。

影响上岸的最大因素

考研目标院校所在省市虽然对自己上岸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自己所报院校的难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二。

计划招生人数

我们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招生人数很少的话,注定是场艰难的人肉攻坚战役。

报考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每年招考波动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从以往的人数中也可以管窥一二。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报考。

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如果往届存在扩招比较多的情况,大家就不用太在意9月份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毕竟复试时扩招的可能性会很大。

故建议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选择招生人数多而且有扩招传统的学校。

报录比

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

推免人数

很多同学认为推免人数和考研没有多大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

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要注意的是,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复试线在两种情况下会失去参考价值,一个是复试比例过高,另一个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

复试比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说明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复试总分越高、复试分数在总成绩中占的权重越大,那复试就越重要了。

内向、表达能力不好的同学,要避免复试比例过高的学校,以免复试吃亏。

报考难度大的院校

以下还给童鞋们整理了20考研报考人数众多、报考难度较大的院校~

看到这些数据,正在专心备考的你千万不要慌张!因为报名人数≠网上(现场)确认人数≠参加初试人数,每年都有大量已报名但没有完整参加初试的人,纯属陪跑。

总之,与其担心自己考院校、报考所在地难度比较大,那还不如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目前已进入考研备考的中后期,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夯实基础,不断揣摩各类题目,保留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抓住重难点。

当自己把实力提升上去后,再反过头来问问自己,考研到底难不难,心中就会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了!

考研的同学,2021年真的是“上岸”的好机会

我们时常听到同学们在说,考研真的是越来越难了,今年某某高校考研人数又是爆满,上岸真的是太难了!

那么,考研难,到底难在哪里?

考研难,主要难在哪里?

考研难,首先难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上,某些专业可能在A大学招生人数很多,而在B大学可能是个位数招生。

同时,有些学校报考人数爆满,而有些学校报考人数却很少,即使考生全部被录取还是满足不了招生计划,还得调剂。

比如,2021年的郑州大学,光考研报名人数就有3.7万多人。

中山大学也有3.5万人报考。

这直接导致这两所大学的考研难度系数大幅增加。

如果录取人数按照5000人来算,报录比也接近7:1,难度不言而喻。

考研难,还难在考研人数的大幅增加以及考试难度的提升上。

统计最近十年考研人数的变化,就会发现短短十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就翻了一倍还多,特别是最近3年,考研人数更是呈直线上升。

可见,越来越多的考研报名人数,也让考研难度增加了不少。

除了考研报名人数增长外,考研题目难度的不断提升,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毕竟,现在的孩子们基础越来越好,复习的也越来越扎实,何况“二战”考生也越来越多,从不断上涨的国家线、复试线就能看出来。

但是,对于2021年考研的同学来说,依旧是一个好机会,主要原因如下。

为什么说2021年是个上岸的机会?

初试结束以后,看到不少感觉自己考得不好的同学都在“唱衰”。

不是叫嚣着自己是“考研气氛组”选手,就是要准备“二战”了……。

但是,我在这里劝大家先别着急放弃,现在说这些都还为时过早,因为,2021年对考研人来说,真的是一个机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1年考研人数增长率其实并不高

在教育部还没有公布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之前,全网普遍认为2021年考研人数肯定会大涨,突破400万好像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最终却都被打脸了,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实际考研报名人数只有377万人。

对比2020年的341万人,只增长了10%而已,这个增

长率相比往年来说,一点也不高。

所以说,2021年的由考研人数增长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并不大。

除了考研人数增长率这个因素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让2021考研成为一个上岸的好机会。

研究生“扩招”信号明显,竞争压力小

2021年研究生招生多半会延续2020年的“扩招”政策。

这从一些来自教育部的信息就能看出来,比如《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等通知。

都有不同程度表达出了研究生扩招的信息。

比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就明确表示,预计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并且,在2020年12月3日,教育部针对研究生扩招,又有了新的表态。

“扩招”还可以根据一些高校已经公布的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上看出来。

比如,相比2020年,郑州大学,扩招人数1200人,福州大学,扩招1130人等等。

数据来源于 青塔

还有很多高校都扩招,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可以看到,不少“双一流”高校2021年研究生扩招人数都不少。

难怪,从2021年起不少学校的专硕、“非全日制”研究生都不再提供宿舍,只因为扩招学生太多,宿舍又有限。

所以,考生人数增长率低,同时,研究生扩招幅度又很大,这已经让2021年考研上岸变得容易了不少。

2021年考研题目难度相对较为稳定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2021考研题目难度并不是特别大,除了英语,整体来说较为稳定。

这对于很多考生来说,特别是大部分基础一般的考生来说,也是一个好机会,毕竟,只要过了国家线就有机会调剂。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2021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上岸”的好机会。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放弃,即使初试感觉不太好也别放弃,及早准备复试,大不了我们还可以调剂,B区机会很多。

数学bai与应用数学专业du考研方向的确对不喜欢zhi数学的女dao孩子有点难选择的,zhuan

对口专业无非是:古典数shu学、应用数学、学科教学(数学)、基础数学、物理数学、化学数学等等,

实际上你完全课题选择计算机类、统计类专业进行研究的,

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考研专业方向应该是学科教育(数学)专业硕士。
学科教育(数学)专业硕士一般不设方向。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
这个专业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一种,学制一般2年,是相对于学术型硕士另外一种与之平行的硕士层次。全日制教育
硕士毕业一般会发3个证,分别是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教师资格证(15年入学的开始不发,需要自己考)。
全日制教育硕士就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的一
种专业硕士,如果立志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话,报考全日制教育硕士准没错,如果想进高校或者考博搞学术,那还是建议报考学术型研究生。
招收学科教学专业的学校都是师范大学或者有师范类专业的学校如西南大学、广州大学等,查找方法如下: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73数学基础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复试科目:
数学教育学
参考书目:
1.数学教育概论 张奠宙,宋乃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0

2.数学教育的价值 黄祥,刘洁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考研学科专业中属于理学门类,考研专业方面的选择相比较其他专业来说自带优势,理学第一个专业就是0701数学,包含多个二级学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及各高校自设的特色数学专业,可以直接报考,以后从教或继续深造都没有问题,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

若是你以后个人发展就是中小学教师,那么直接对口对的专业就是学科(数学)了,属于教育学专业,初试一般考察政治、英语、教育学、大学数学或是数学教学论,不过这类专业报考人数多,竞争压力大,主要是师范类院校为主。

此外,还可以选择跨专业报考,数学专业的优势在于数学上,跨专业往往会选择初试考数学的专业,数学专业跨考比较多的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计算机、控制等等,优势比较明显,不过要谨慎选择那些专业性特别强且门槛高的专业,比如机械、电气之类的。

当然若是数学不太好且以后也不愿意在钻研数学,可以考虑跨考不考数学的专业,比如法律硕士非法学、社会工作硕士、新闻传播硕士、教育学的学硕、以及如历史学、哲学等等专业。

总之,考研选专业必须清楚自己将来做什么,起码现在清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应用数学考研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专攻数学,这就需要数学特别好,准备以后献身数学研究了,bai要有足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耐心,数学专业最好的还应该算北大,不过很多学校都很好,并且这个专业太好与不好,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二是计算机方向,进军IT行业前途无量啊,学校最好的是清华、交大等,当然这几个学校的分数很高,还有一个东北大学,计算机、软件方面也很好,而且分数也不是很高,也许可以考虑。

2019数学专业考研方向:应用数学专业介绍及就业分析

  数学专业考研前途不可估量,不要局限于当老师或者搞科研,在金融界、IT界、科研界它都是香饽饽。关于数学专业,不同方向就业前景不同,大家选择的时候不妨多了解了解。下面新东方在线介绍一下应用数学专业以及就业前景:

应用数学专业介绍及就业分析

  应用数学:发展空间最广阔

  应用数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与应用有关的数学,另外一部分是数学的应用,即以数学为工具,探讨解决科学、工程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问题。应用数学主要是应用于两个领域,一是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懂数学的软件工程师做相应的数据库的开发;二是经济学,现在的经济学有很多都需要用非常专业的数学进行分析,应用数学有很多相关课程本身设计就是以经济学实例为基础的。

  应用数学与纯数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与实际的结合:设法解决自然现象与社会发展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将其探讨结果应用回到自然界与社会中去。

  ●就业前景

  无论是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三维动画制作,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药、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大多集中在与信息产业相关的各大集团公司、科研设计单位、金融机构等,并且在出国或深造上也有很大的优势。据相关人士介绍,如果本科学应用数学,报考硕士时选择发展方向时就有很大优势,尤其是金融与经济比本专业毕业生有大的优势,也能向更高层次发展。

数学VS应用数学

相同点:都必须涉及对数学的进一步学习,且对数学逻辑分析、计算能力要求比较高

不同点:数学与应用数学:所学数学内容较为精深,涵盖面广,对人的逻辑思维是一个较大挑战。该专业一般有三个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它有三个大的考研方向:纯数学、计算机和经济。选定了一个方向后便要有针对性地掌握该方向的必备知识

统计学:主要针对数学领域中与统计计算有关的各门课程深入学习,同时也必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该专业不仅重理论,也重实践操作能力。考研时根据不同学校的偏向,有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之分

就业状况:数学与应用数学:纯数学方向一般是从事研究、教学工作;计算机方向则可从事软件设计、开发、维护、网络建设等内容;经济方向则可在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中从事统计、计算、分析性质的工作

统计学:如果倾向于社会经济统计,通常可在政府、海关、电信、银行金融、保险核算等部门从事统计、概率分析、风险研究等工作,也会涉及计算机应用的部分内容;而如果倾向于数理,凭借积累的数学能力还可以考精算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