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魂托王熙凤,败家女人秦可卿最后的荣光
一个人要到死的时候才体现价值,是幸还是不幸?
对于秦可卿这个人物,作者曹先生有着极为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在判词中给予了相当重的批判:“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将她定位为败家女人;一方面又赋予了她非比寻常的见识和智慧:魂托王熙凤时所给出的建议,是挽救贾府最后的机会,也是为人处世的至高智慧。
谁能想到,一个与公公乱伦的女人,竟有着先知般的预见能力?
字字看来皆是血,仅从可卿托梦阿凤这一个场景,便能读出作者的沤心之痛。
这是一对闺密的最后对话,这段对话里,包含了四个信息。
一、登高必跌重、乐极易生悲的自然规律
红楼中处处体现《易经》思想,《易经》的核心便是自然规律,非人力可逆转。
贾府“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身在其中的人,习惯了安享荣华富贵,并且以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可是,根据自然规律,人不可能长久地呆在高处,因为高处不胜寒,很容易摔下来。《易经》用“吉中有危”来形容,越是大吉之时,越有危险蕴藏其中,这便是登高必跌重、乐极易生悲。
享受其中的秦可卿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这相当地不容易,可见可卿是个大隐隐于市的智者,有着高深的见识,能洞穿表象看到本质,并通过规律预见未来。
因此,听到此语的阿凤“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得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
王熙凤一开口,就体现了她的短视,世间哪有“永保无虞”之法?
所以可卿“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
一句“好痴也”,笑的不仅是短视的阿凤,还有我等短视的世人。
只是,可卿的这句话,只有过来人才能明白,未曾经历不知难,所以,脂批也进行了强调:“非阿凤不明,盖今古名利场中患失之同意也。”
名利蒙蔽的不仅是我们的眼睛,还有我们的心智。
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即将到来的回光返照
“树倒猢狲散”,已是贾府的定局,为了加速它的败亡,命运给了它一次回光返照的机会。
还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作者就用旁观者的视角告诉读者:“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贾府已无造血能力,完全靠坐吃山空来维持着贵族的体面。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本靠着祖上的积累,还能勉强维持一段时间,但老天不想让它维持太久,于是给它加了一把火:“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这把火,便是元春晋封贵妃。
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晋封贵妃是天大的喜事,怎么会是回光返照呢?
深入文本,我们便会发现,元春晋封贵妃,对贾府来说,只是在名声上好听,并无实际的利益,反而因为晋封贵妃,有了省亲的机会,建造了大观园,彻底耗尽了贾府最后一点积蓄。
而且,因为有了贵妃姐姐的关照,贾府最后的希望之光宝玉,在大观园里将顽劣进行到底,将希望演变成了绝望。
所以,可卿在托梦之时尖锐地指出:这“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如果看不透“盛筵必散”,不“早为后虑”,“只恐后悔无益了”。
那么,怎么做才是“早为后虑”呢?
指出问题易,给出解决办法难,可卿托梦的目的,就是给出解决办法。
三、多置田产,为子孙铺好退路
人生最恐怖的,莫过于“眼前无路想回头”,总要到了把路走绝了时,才后悔莫及。
所以,居安时要思危,懂得留退路。
贾府的退路该怎么铺?可卿给出了完美的方案。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这个方案,简单地说,就是趁手头有余钱,在祖坟附近置办固定资产,同时把家塾也办在这里。
为什么说这是个完美的方案?因为这是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方案。对于现在的贾府来说,要在乡下置办固定资产,简直易于反掌,根本不在话下。看看刘姥姥就知道了,仅凭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就翻身了。置办固定资产不会消耗多少钱财,但未来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什么意思?就是即便将来犯了罪要抄家,也不会抄祭祀产业,相当于合法转移了财产。有了祭祀产业,虽然经历了抄家,至少子孙还可种田,不至于无路可走。同时,因为预先办了家塾,子孙种田之余,依然可以读书,只要还有人读书,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这便是我们现在买保险的思维:钱财、权势、地位,都有可能一朝失去,一定要给自己和家人留一份万无一失的保障。
当然,能有这种思维的人极少,因此可卿的方案更显得难能可贵。
可惜的是,可卿所托之梦,阿凤没能听进去,当然也就没能照办。所以,当贾府败亡之际,宝玉等子孙就无立足之地了。
四、可卿和阿凤,是惺惺相惜的脂粉英雄
可卿有如此完美的方案,为何不托梦给贾政、贾琏等当家男人?为何偏要托给王熙凤这个内当家?
原文中用一句话进行了说明:“别人未必中用。”脂砚斋又进行了深入解析:“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顶冠束带者,专指男人。像这种筹划,应该是男人的本分,不该女人来想,但贾府的男人都不中用,所以可卿只能托阿凤了。
这便道出了可卿与阿凤交好的原因:在整个贾府,也只有这两个女人愿意为家族思虑,她们平时的闲谈,并不限于家长里短,应是业务探讨居多。
所以,冷子兴所说的“安富尊荣者”,不包括可卿和阿凤。也正是如此,脂砚斋才要求曹雪芹改写秦可卿的死因:“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也就是说,因为魂托王熙凤,使可卿得以逃脱败家之罪,但曹先生的改写并不彻底,至少没把判词改过来。
其实,脂砚斋完全是多此一举,按照曹先生塑造人物的手法,保留天香楼的写法,更能立体地体现可卿,也更能突出可卿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改编的可卿之死,反而成了一个败笔。这一点,我会在我的专栏《红楼梦醒何处-人物篇》中,对可卿进行更细致地剖析。
总之,仅是魂托王熙凤这个情节,就让可卿光芒四射,其见识已经超越了时代,放在今天依然适用。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无论我们身处哪个阶段,都要记得给自己留退路,人生才能有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