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之旅—嘉峪关
文//谭佐兴
2018年8月7日,是青甘环游第三天,今天到了扁都口,张掖,嘉峪关。
扁都口位于祁连山中段,民乐县城以南30公里处的227国道线两旁。有扁都口峡谷,两山夹峙,峭壁高耸,一水中流,牧草丰美,牛羊成群,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兵家必争之地。
王哥将车开进扁都口停车区,我们便依次从车上下来。这里有当地居民用特制的烤箱烤玉米,红苕,高山农作物特别甜,烤红苕金黄金黄的,香气四溢,特别诱人。公路对面是油菜花,花香弥散,一望无垠的花海,在阳光的照射下,微风一吹,金灿灿的一片随风飘荡,特别耀眼。扁都口景区雄伟壮观的牌楼格外引人注目,也是进入景区的屏障,旁边有马场,据导游介绍这里是古时征战的军用草料场,后来成为新中国优质良种军马繁殖基地。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到景区内玩,在边上拍拍照,吃点当地特产,又向下一站进发。
经过慢长的跋涉,终于到了嘉峪关。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两侧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史称河西咽喉,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踏上城楼,远眺关外,人在楼上,心潮澎湃,不仅感叹于古人的智慧,匠心独具,更折服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厚重的文化一代又一代传承,民族英雄气节一辈又一辈激励华夏儿女奋勇前行。
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班超,玄奘等历史人物,展示出泱泱华夏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内涵,无不昭示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带着自豪继续前行。
下一站是张掖,位于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中段,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有131万人,是甘肃省的地级市,古称“甘州”。
这里地势平坦,物产富饶,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文化发达(有高等学府河西学院),矿产丰富,瓜果飘香。盛产小麦、玉米、水稻、各种豆类,瓜果、蔬菜,有苹果梨,乌江米,红栆等。
由于物产富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学历史的时候就知道“张骞出使西域”,民族英雄“卫青、霍去病”。这次来了,听导游给我们再次讲解,颇感民族英雄的伟大,无不让人格外敬佩,也佩服导游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西汉时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为张掖。
带着故事,回味着悠久的历史,感概民族英雄的气节,夜宿张掖。
编审:彭承绪
作者: 谭佐兴,笔名,幽兰,网名,飘,七十年代初出生于一个小山村,读书时发表过散文,爱好文学,喜欢诗歌散文,爱写随笔,对生活充满热爱,兴趣广泛,随时写点感想,有感于生活,热衷于生活的浪漫气息。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8年12月10日起,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300以上,发基本稿费5元,其他稿酬来自作者赞赏,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部分75%发放给作者,25%留作平台运转,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无赞赏金额无其他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