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 ‖ “虚领顶劲”的重点在“虚”字上

“虚领顶劲”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我们平常说的“顶头悬”,另一个是在意念上有向外的掤劲,或者说是一种张力,一种“气宜鼓荡”的表现形式。

太极拳的要领是“含胸拔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这是主要的要求,也是每个练习太极拳的人都要掌握的,老师也是这么要求的。但是,许多人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有的人则从“顶劲”上理解,因此,练习太极拳相对比较硬。

  “虚领顶劲”这四个字重点在“虚”字上。练习太极拳为什么要“虚领顶劲”?太极拳是绵里藏针的艺术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是刚柔相济的。太极拳的动作很沉着,很缓慢,却要表现出内里的刚。这是比较难的。但是,我们很多人特意追求柔,忘记了内里的刚。因此,前辈就提出练习太极拳要“虚领顶劲”——也就是要有一种“顶劲”。“虚领顶劲”在这里是告诉你,你练习太极拳要有这个劲,不能丢,但是,重点还是在“虚”字上——你不能过了,不能实了,不能把这个刚完全表露出来。因此,“虚领顶劲”和“用意不用力”是相关联的。

  太极拳强调“意”,“意”非常重要。没有“意”就不可能有力。意不到,力就不到。但是人们往往又会用拙力没有真正地用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提出练习太极拳要“虚领顶劲”,也就是要求练拳时,每一个动作都有意念,比如掤,你的劲力点在哪里?你要知道。

有了这个劲力点你就有了这个意识。当你有了这个意识,很自然的,就有“顶劲”在里面。但这种“顶劲”又不能完全暴露出来,所以就需要“虚领顶劲”。就是说,你要注意到这个“顶劲”,但是,这个“顶劲“又不是外露的,不是一种表象而是隐含于内的。所以,“用意不用力”和“虚领顶劲”两者间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动作没有意念就没有“顶劲”。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关注这个“顶劲”,动作就会非常僵硬。太极拳的要求就是“无过,无不及”。

总之,“虚领顶劲”是针对那些把太极拳练懈了,练软了的情况而提出来的。太极拳需要的是松是柔,而不是软。柔和软是有区别的。在软的当中,加一些意念,自然就有顶劲。这个顶劲是虚的,不是完全暴露出来的,不是实的。

与 “虚领顶劲”相关的一个重要的要领是“顶头悬”。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这与“虚领顶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做到“顶头悬”,人的整个精神意识就是萎靡的。练太极拳需要把人的练功状态提升到一种境界当中,只有在这种境界当中你才能慢慢体会到太极拳的内在要求。所以,“顶头悬”在练习太极拳中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认为,“顶头悬”就是“立身中正”,是不是把脊椎挺直了就是“立身中正”呢?我认为并不是如此。人的脊椎不是直的,而是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如果一味地把后背挺直,那么,动作就会非常僵硬。所以练习太极拳要求“不偏不倚”,也就是不要前俯后仰,不左右歪斜。

  做到“顶头悬”是做好“虚领顶劲”的第一步,这是从外形上表现出来的。从内在意念上,你必须“用意不用力”。这是第二步。没有这个意念,就没有“虚领顶劲”的效果。但是,我们很多人为了体现“虚领顶劲”,把虚字给去掉了,只想到顶劲,这样就会造成动作死板僵硬,因而气也下不去,没有“气沉丹田”的感觉,整个动作都局限在胸部以上,结果造成肩肘不能放松。这就会影响整个太极拳的练习和应用。

  “虚领顶劲”不能单纯从字面上去理解,要全面理解比如要“用意不用力”“不前俯后仰”要立身中正,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等,也就是要综合考虑到太极拳的全部要领,配合到一起,才能真正做到“虚领顶劲”。练习太极拳必须有意念,有对象,如果没有这个对象和意念,动作就是空的,就是没有目标的,也就不可能做到“虚领顶劲”。


本平台不定期举办太极拳武术交流大赛,更有陈小旺(四大金刚之首),陈正雷(四大金刚之一),陈炳(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曾三次获得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太极拳推手冠军,首位河南省太极拳全能冠军,五次蝉联河南省太极拳锦标赛冠军,多次获得焦作市国际太极拳大赛一等奖),李斌(陈家沟太极拳十二代正宗传人,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小星亲传弟子,国家一级拳师、一级裁判),陈小舟{多元文化系统集成推动者、传播者,全国整体健康观念的提倡者),陈辰(自小修习传统陈氏太极拳,曾多次荣获全国太极拳比赛一等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与西方文化的研究),以及张思源等人交流指导。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有缘人自会再相逢,长按以下二维码学习交流(朋友圈长期更新太极名师视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