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是陕西文化最发达的县”:灵秀之辈出兮、咸林为首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灵秀之辈出兮、咸林为首

作者  刘亦农

1902年,松轩先生在本村创办龙潭堡蒙养学堂,据松轩《年谱》记载:该校“一切以新制组织,一洗私塾旧规,实为陕东新式教育之先河。”这是松轩先生创办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新学校之始,也是为创办咸林学校作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1907年2月,华州教育研究会正式成立了,3月,教育会附设两等(初等、高等)小学堂(后简称“教高”)亦正式开学。教育会并小学的创立,是松轩先生从事现代教育实践的第一个胜利,也是他艰难历程的开端。
    1907年将作为咸林学校诞生之年而载入史册。
    1917—1918年,在松杆先生和他的会友们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华县学风渐盛,教育会附设两等小学校也初具规模,学生增加到300余人,毕业学生已有四届。松轩先生鉴于“中学教育不发达,既不能作国民教育之后劲,又不能树人才教育之始基,其影响于国家社会者甚大。”遂联络刘经轩、顾熠山等10余人,群策群力,于1919年4月8日在“教高”基础上创办了“华县私立咸林中学”,历经10年,他革新教育的实践活动由此达到高峰,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松轩先生从1902年起创办龙潭堡蒙养学堂、华州教育研究会两等小学堂、天足振学会私立模范女校、私立咸林中学、华县贫儿工读互助学校,到1922年成立实业补习学校,以及在咸林学校附设师范部、职业部等。历时20余年,创办中、小学和职业学校6所。从中小学教育到师范、职业教育等四个类型,全部一洗读经陋习,在极端艰难几至危及生命的奋斗中,始终不渝,坚持办学。先生一生以教育事业为唯一事业,“苦哉教育”,“乐哉教育”,直至殉职于手创之咸林学校,“为教育家牺牲于教育开一先例”。
    松轩先生醉心教育的原因何在呢?他认为在救国救民的诸种事业和途径中,“惟学能强国,亦惟学能救亡。”他说:“缘今日之世界,学界也。国无学不能自存,人无学不能自立,故地方文野,全视教育振兴与否。”松轩先生还说过:日本“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因而“雄视东亚”。所以“甲午、庚子的失败,不是军队的失败,是教育……的失败”。正因为松轩先生对教育的作用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所以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而且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宏愿,松轩先生抱定了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竭尽愚诚,振奋绵力,得寸则寸,得尺则尺。”从而全身心地倾注于教育事业。

松轩先生逝世后,由天津南开中学创办人张伯苓撰文、于右任书丹的先生《墓表》中对先生有较为贴切的评价:“凡亲受先生教泽者,咸多有所成就。其成绩诚足令人惊异。设先生办教育,不在县城而在省会,不在西北而在东南,以先生之精神毅力,其成效当不至此。先生为人精明刚毅,守正不阿。数十年如一日,为学校而忘家忘身。每当地方不靖,兵匪逼临,辄独自留校,支持一切。先生自谓‘视学校如家,爱学生如命’,诚非虚语。……呜呼!先生之死,在西北失一办理教育之领袖,在中国丧一服务社会之人才!而在余则少一‘教育救国’之同志矣!痛哉!”
    松轩先生病逝的第二年即1929年(民国18年),关中因大旱发生特大年馑,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加之军阀连年混战,荒年之后又流行瘟疫“虎列拉”(华县一个小县仅虎列拉就死亡6000余人),死尸遍野,饿殍载道,人民救死不暇。咸中学生日趋减少,教育经费困难至极,教职员工惶惶不安,陕西省教育厅明令咸中停办,咸中又一次面临奄奄一息的境地。松轩先生的继任者以关秀卿先生为代表,力排众议,提出咸中能在艰难困苦中诞生,就应在艰难困苦中生存。他们更换校长,增聘教师以充实教师阵容,并向省教育厅申诉咸中不能停办的理由。此后,“停办之议遂罢,私立咸林中学之命运得以复生。”咸林不仅没有垮掉,而且董事会和新任校长王子休通力合作,继承松轩先生的办学精神,师生共同劳动扩建校舍,1932年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合校,1933年增设高中,在聘任的教师中,北大、北师大和南京中央大学等知名大学毕业的教师占较大的比例。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名声大震,四方学子慕名前来者日益增多,咸中被誉为“陕东最高学府”。

解放后在咸中担任校长近30年的赵玉玑同志曾著文说过:“华县是陕西文化最发达的县,华县文化发达,上学的人多,咸中是起决定因素的。……过去华县大学生比较多,医生教师特别多,而这些知识分子中,大多数是一般家庭和贫苦家庭出身,这在其它县是很少见的。”“由于咸中历史较长,有松轩先生当年创办咸中时期树立起的一些好传统,使咸中长期经得起考验,保持着好学校的声誉。……解放后……县、地、省历次召开的有关教育方面的先进工作者会议,咸中都是先进集体代表,1960年还出席了全国文教、卫生、体育战线的群英会,荣获周总理署名的国务院颁发的奖牌一面。”
    事实上,百年咸林历届毕业学生遍及国内外,一是留学国外各专门大学者数百十计。杨松轩的父亲1922年病故,仅从日本名古屋发来哀悼文章的咸中学生就有王衡鉴、杨述祖等五人,二是被北大、北师大、南京中央大学、上海大学、黄埔军校等知名学校录取的学生比例相当大,以黄埔军校为例,在最早的第一期到第七期学生中,几乎每期都有咸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参加了北伐战争。1925年陕西地下党曾决定派16人到黄埔军校学习,后因中山舰事变而改派到毛主席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其中的一半人都是咸中学生。其中大部分人后来在革命活动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成为党的优秀干部。三是咸中是共产党员最早到陕西活动的地方,而且长期建有地下党组织,为后来的革命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十分活跃的人才。四是咸中毕业的优秀人才遍及国内外及各行各业。如具有世界影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全国知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字改革活动家杜松寿、病理学家杨述祖等等,政界的潘自力(驻苏联大使)、高克林(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杨春茂(北京市人大副主任)、严佑民(上海市委书记)、康博(上海海洋气象局局长)、刘玉堂(河南省高级法院副院长,原咸中工读生)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