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满满还要求孩子写出真情实感?撒谎成性,是从作文模板开始的

我们走过最长的路,

是作文的套路

女儿小米的老师最近布置了一项长期作业:口头作文。由于孩子们刚上一年级,识字量有限,但作文又是语文学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老师们便想出了“口头作文”的巧妙方法。所谓”口头作文“,就是口头完成的作文,作文内容不用写到纸上,只要说出来即可。前一天晚上,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组织好语言,第二天轮流在课堂上展示。

一开始,我还为这种巧妙地方法拍手叫绝,但半个月过去之后,我却渐渐感到了不对劲儿。对于“口头作文”,我一向鼓励米米想到什么说什么,把有趣的事情都罗列出来之后,再一起按照时间等顺序简单地捋清逻辑,至于语言,都是米米自己“天然未经雕饰”的大白话。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米米回来总是垂头丧气,甚至晚上一起进行最快乐的“口头作文”练习时,她也闷闷不乐。耐下心来询问,原来是老师批评了她的“大白话”。“妈妈你都不教我名言警句,害我被小朋友嘲笑”,米米埋怨似地说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件事情之后,我开始帮助米米在“口头作文”里加名言警句,数量保持在1到2句左右。事情虽小,反应的问题却并不小。

圣贤告诉我们,文章应当发乎心,表达自己的真实生命体验,可是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中,想得高分必须遵循“套路”。某种角度来看,说些言不由衷的话,甚至撒谎成性,就是从作文模板开始的。如果高分的标准是泯灭孩子最单纯的探索和表达冲动,作为家长,即使我们无法反抗,至少不能做帮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分作文和满分作文之间差的不是模板,

而是真实的表达

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我是从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作文套路的优点显而易见:让写作能力差的同学迅速掌握方法夺取高分,提高平均分。同时,它的缺点不言而喻:阉割自我。作文套路究竟好不好?原因是什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回到最初的起点:为什么要写作文?

1.回归初心,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提升自我。写作与日常说话不同,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还是一个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活动。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几日回父母家中,偶然翻起小学时的日记本。通篇全是“今天去哪玩了、吃了什么”,结尾永远是固定的格式“我今天过的真开心呀”。粗粗读过之后,只得出了一个结论:我每天过的都很开心。反观我表妹,从小细腻,情感充沛,日记并不是天天写,而是有事发生或者的确有话想说时,才认真细致地记录下来。

两本日记放在一起,一本是“日记”,一本充其量只是“流水账”罢了。像我这样的“每天开心选手”并不在少数,日记、作文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跟数学题没什么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正如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为情而造文。”写作中,情感的表达应该先于写作技巧。
2.创作的标准是什么?人在“分”上,还是人在“分”下

高中时,因为套路写的太多,自身的表达能力不升反降。父母着急,便买了许多满分作文选让我观摩体会。我每天读几篇,渐渐发现,老师口中所谓的“虎头豹尾”“事例丰富”“辞藻优美”不是这些满分作者“有意而为之”,而是“兴致所至”。情感到了,文思自然如泉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满分作文中,“反套路”的创新之作反而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套路可以提高你的写作下限,同时也限制了上限,“真正的思考”才能不断打破上限。儿时,作文给予我们自由表达的机会,但我们却弃之如履。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少,大多数人渐渐习惯沉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曾这样形容文学的重要性:即使靠一枝笔沦落于赤贫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灵也已无法和文学分开。”写作的目的不应该是高分,套路更不应该成为驾驭写作的粗劣工具,把“人的感受和表达”放在成绩之前,才是对自己和文学的尊重。

3.技巧和套路是捷径,但偷懒终归要付出代价

孩子模仿他人的思想是与生俱来的,童年阶段的模仿有助于开发大脑,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孩子在写作文方面不单单会模仿教师、家长,也会模仿互联网与教材中的作文模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写作模板都会给予学生正确的写作指导,有些作文模板会把学生带到写作的误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方式的确能够使孩子快速掌握写作技巧,但过于单一熟练的写作模式训练,会使学生作文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效果。同时,孩子一旦养成抄袭、抄套路的坏习惯,就会在写作方面产生倦怠的思想,长此以往,他的作文也会成为空洞辞藻堆砌的结合体。技巧和套路是捷径,但偷懒终归要付出代价。

每个孩子都是文学家,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长大之后仍是文学家

写作是促进人类自然天性发展的艺术,作文写作过程是一个组织材料再加工的过程,也就是把自身想要表达的意思用逻辑通顺的语言表述出来,使人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所以说,作文写作、作文素材应该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将最终描述事物、情景落实到生活中来,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尊重孩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守护孩子的初心

19年夏天,一位小学生写的《夏天来了》登上头条,广受好评。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我一辈子也写不出这样的诗。短短几行诗,想象力丰富,未经雕琢的语言中传递出质朴的情感,颇具童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教育理论代表者杜威提出“生长论自然教育思想”,即儿童的自然天性有其规律性,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按照天性的规律整合儿童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儿童通过感官具体而真实地认识周围世界,这种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实际感受能够激发孩子的创作和表达欲望,孩子就一景一物说出一段话、写出一篇短文, 虽短却言之有物、格外动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帮助孩子创设更多的真实情景,帮孩子逐步做到“多见而识之”,获得丰富的思维材料,积累了展开想象的映像素材,体会真情实感。同时,在孩子有感而发时,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准则随意批判、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顺“性”而为,鼓励孩子进行创作和表达,对初学说话、习作的儿童来说,尤其应以引导其“鸣发内心的感受和兴致”为主。同时,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因此擅长的作文体裁也有差别,家长不能一味要求孩子“趋同”,更应该关注孩子本身的特点,发挥长处和优势。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发展分为鲜明的几个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模式随之不同,教师是支持者和帮助者,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儿童的发展实质上依赖于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内在成长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的写作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

孩子不喜欢写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老师、家长的“强制性”。这种规定命题、规定时间的写作模式没有给孩子留出体验、感悟的空间,孩子在写作过程中感到“受压迫”,不自觉产生了逆反心理,容易陷入“越写越差、越差越不想写”的怪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去除以前“套路、模板写作”留下的弊端,可以有意识地观察、记录生活中地真实见闻。简单概括事件,放大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和想法。现在回想,当时的写作状态从被逼无奈、不得已而为之的“要我写”,变成了自发的“我要写”,在内心驱动力的影响下,我的写作效率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回想起来,这点点滴滴的进步都与当时的“主动写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孩子拓展知识视野的主要途径,也是寻找作文素材的主要方法。孩子作文写作不能获得提高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积累的素材较少。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帮助孩子积累阅读量。 一直以来,阅读都是我们汲取知识的重要路径,也是我们丰富人生的重要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央视节目《朗读者》 之所以引起了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在于节目本身开启了新时代新的阅读形式,其经典内容直抵人们的内心。对作文写作而言,知识储备显得尤为重要,词语素材、故事素材、情景素材都需要充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大量经典文学的阅读中,孩子能够探索找寻到一套独特的表达方式,形成鲜明的文风。

写作文难吗?用套路好像很简单,但想写出真情实感就不容易了。“作文套路化、模板化”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固有的弊端,对比“千人一面”中不知名的一员,我更希望女儿成为有真实态度和独立思想、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的人。在写作中,未经雕琢的天然也是一种美。

推荐阅读

或许你没听过我学校的名字,但我读什么关你×事。

又一位妈妈因产后抑郁自杀:产后抑郁离死亡这么近,却说是矫情?

朋友圈可以发表情包了,而我的表达欲望却在丧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