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旧地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90)

  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四十九号,原为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为“总理衙门”或“总署”、“译署”。这是在清咸丰十年(1860)《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职掌范围包括办理洋人交涉通商事务,有关洋务的铁路、电报、关税、学校等项。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仪门(1889—1891)

  此处原是清晚期大学士赛尚阿的住宅。赛尚阿,字鹤汀,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曾任理藩院尚书、户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咸丰元年(1851)为钦差大臣赴湖南、广西督师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因镇压不力,于次年十月押至京师治罪,后发往直隶当差,其宅被没收。光绪元年,赛尚阿病死。咸丰四年(1854)赛宅改为铁钱局公社。咸丰十一年(1861)改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宅原房屋很多,故改为衙门后,并未添建新屋。但由于原为旧式住宅大门,有人认为不将大门改成衙门体制,在此接见外国人,显得不够威风,易被人轻视。于是只把大门改建成衙门式。

京师同文馆旧址

  同治元年(1862),在衙门内东侧设立京师同文馆,称“新所”,挑选八旗子弟在此学习外语,培养外语人才。第二年,同文馆又添设法文馆、俄文馆。光绪元年(1875)又在西部院内添建了一些房屋,为出使各国大臣留驻,也是每年各部院大臣接见各国使臣的地方,称“西所”。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光绪二十七年(1901)根据《辛丑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上。民国初年,又改称外交部。此时同文馆已停办,改为同文学会。后来外交部迁至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此处即为外交总长、次长长官宿舍。解放后为公安部宿舍及接待站,原建基本拆除。

  (摘自 《京都胜迹》北京燕山出版社 胡玉远/主编 胡春焕、白鹤群/副主编 1996年6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