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28

重症大剂量的攻时,定是病人很有元气的时候,奄奄一息我们采守势
我在前年跟大家讲,我们在治疗蜂窝性组织炎,他的脚趾头破个洞。这个糖尿的病人脚破个洞,那个流脓黑的,指头都黑的要蔓延到骨头上,要截肢。如果他是敌人,我们就说你只好截肢了,赶快去截肢,因为敌人嘛?如果是你的亲朋好友,你自己的亲人不要截肢,赶快拿蔗糖泡水,脚泡到里面去,为什么?纯碱,同时蔗糖会把那里面的脓给吸出来。那我们前面介绍炮附子、白术、排脓汤,重用白芍,如果还有痛,我们可以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像川芎、丹皮、桃仁都没有关系,这个时候有大的伤口,我们可以一下就把它收口
我在前年跟大家讲,我们在治疗蜂窝性组织炎,他的脚趾头破个洞。这个糖尿的病人脚破个洞,那个流脓黑的,指头都黑的要蔓延到骨头上,要截肢。如果他是敌人,我们就说你只好截肢了,赶快去截肢,因为敌人嘛?如果是你的亲朋好友,你自己的亲人不要截肢,赶快拿蔗糖泡水,脚泡到里面去,为什么?纯碱,同时蔗糖会把那里面的脓给吸出来。那我们前面介绍炮附子、白术、排脓汤,重用白芍,如果还有痛,我们可以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像川芎、丹皮、桃仁都没有关系,这个时候有大的伤口,我们可以一下就把它收口

.

诸虚百损,骨蒸劳热
大造丸
【处方】 紫河车(首胎尤妙,洗去筋膜紫血,入小口瓦罐,花椒1钱、酒半杯,竹箬扎口,重汤煮1日,去花椒),大生地4两(用砂仁6钱,茯苓1两,砂锅煮1日,去砂仁、茯苓),天冬(去心)2两,杜仲(炒断丝)2两,当归(酒洗)1两5钱,人参1两5钱,五味子1两5钱,麦冬1两5钱,败龟版(酒浸3日,去黑,炙)3两,牛膝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诸虚百损,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 方中紫河车用量原缺。
妇人,去龟版;男子梦遗,女人带下,加牡蛎1两。
【摘录】 《何氏济生论》卷二
滋阴养血,补益肺肾。主虚损劳伤,肺肾阴虚,精血不足,咳嗽少痰,潮热盗汗,夜梦遗精,形体消瘦;老年气血衰少,精血不足,腰膝酸软,步履不便,小儿发育不良,筋骨软弱;以及久病虚损,舌红少苔,脉细数
大造丸
【处方】 紫河车1具(男用女胎,女用男胎,初生者,米泔洗净,新瓦焙于研末,或以谈酒蒸熟。捣晒研末,气力尤全,且无火毒)败龟版(年久者,童便浸三日,酥炙黄,或以童便浸过,石上磨净,蒸熟晒研,尤妙)60克 黄柏(去皮,盐酒浸,炒)45克 杜仲(去皮,酥炙)45克 牛膝(去苗,酒浸,晒)36克 肥生地黄75克(入砂仁18克,白茯苓60克,绢袋盛、入瓦罐,酒煮七次,去茯苓、砂仁不用,杵地黄为膏,听用)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人参(去芦)各36克
【制法】 上药各不犯铁器,为末,同地黄膏入酒,米糊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补益肺肾。主虚损劳伤,肺肾阴虚,精血不足,咳嗽少痰,潮热盗汗,夜梦遗精,形体消瘦;老年气血衰少,精血不足,腰膝酸软,步履不便,小儿发育不良,筋骨软弱;以及久病虚损,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冬月酒下。
五月加五味子21克。女人去龟版,加当归60克,以乳煮糊为丸;男子遗精,女子带下,并加牡蛎粉30克。
【摘录】 《本草纲目》卷五十二引《诸征辨疑》
大造固真膏
【别名】 大造固真丹
【处方】 补骨脂6两(盐、酒浸1宿,炒香),胡桃仁(酒蒸,去皮,另研)3两,山药4两(炒黄),山茱萸(去核,酒蒸,焙)3两,菟丝子(酒洗,晒干,炒燥,另磨细末,不出气)4两,小茴香1两5钱(焙),肉苁蓉(酒洗,去鳞甲,焙)2两,巴戟天(酒洗,去心,焙)2两,鹿茸(去毛骨,酥炙)2两,五味子1两5钱(蜜酒拌蒸、晒干,焙),人参2两(锉片,隔纸焙),地黄12两(酒煮,去滓,熬膏),枸杞子6两(水煮,去滓,熬膏3两),干白术(米泔水浸1宿,锉片,晒干,人乳拌蒸,炒黄,水煮,去滓,熬成膏)3两,紫河车1具(酒洗,酒煨,去筋膜,熬成膏)。
【制法】 前药各制度,共为细末,用后4膏和剂,如干,加炼老蜜少许,杵千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填补精血,壮固元阳。主阳萎。
【用法用量】 大造固真丹(《类证治裁》卷七)。
【摘录】 《冯氏锦囊·杂证》卷十四
一味药抹好骨质增生
这个办法,是我近些年利用工作之便学到的。我觉得它简便实用,所以和你分享。
用什么呢?就用川芎。
方法很简单。准备中药川芎末6到9克,山西老陈醋适量,药用凡士林少许。用陈醋,将药末调成糊状,然后再加入少许的凡士林。调匀了以后,就成了川芎药膏。
把药膏均匀涂抹在患者增生的部位。涂完了,盖上一层薄塑料,铺上一层纱布。用宽胶布将纱布四周封固好。
就这么贴着,2天换药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这个办法,最初载于1980年的《新中医》上。迄今,都40多年了。当初的临床资料显示,此法治疗骨质增生患者20人,包括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足跟骨质增生等,绝大多数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只不过,其中有两例在治疗过程中皮肤起了丘疹,不得已而放弃治疗。
我用这个办法,曾经帮助过两个人。一个,是腰椎骨质增生的患者。他只要走路走多了,就腰痛腿麻。经过外敷,其症状大为改善。另外一个,是足跟骨质增生的患者。外敷半个多月,疼痛也大大减轻。
我说一说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关于这个骨质增生,中医原本是看不见的。中医的解剖技术很粗糙,几乎无法看到骨质增生这样的具体病变。但是针对此病带来的疼痛感,中医确有比较深刻而统一的认识,这就是患者外感风寒湿邪,使得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故而作痛。
所以,中医在治疗骨质增生所致痛症的时候,往往采用祛风、除湿、散寒之法,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目的。
这么复杂的事儿,仅仅用一味川芎,就能实现吗?
我的观点是,对重症患者,一味川芎肯定难以奏效。但是对于部分轻症患者而言,川芎的确可以用。因为这味药具备多种多样的功能。
川芎,它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入肝胆经、膀胱经和三焦经。第一,这个东西辛温,故而可以散寒祛风。它又兼具苦温之性,因此可以除湿。风、寒、湿三邪,它老哥一个就能照顾到。另外,川芎善于行血活血,能化瘀止痛。因此,这一味药,就具备了外散风寒湿邪,于内活血通经的多重功能。所以说,川芎这味药外敷,可以止痛。正如《本草正》所述:“川芎,其性善散,……破淤蓄,通血脉,解结,逐疼痛……逐血通经”。
总而言之,用川芎外敷来治疗骨质增生性疼痛,是合理的做法。
当然了,我还是那句话,这种中医疗法,只能针对轻症。重症患者,还是得配合内服药。而且,有些人,皮肤过于敏感,或者有破损,或者有皮肤过敏病史,这些时候都要慎用中药外敷的办法。世界上绝对没有灵丹妙药,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其缺陷和局限。我们对此得有清醒的认识。
久站腰痛、久行腰痛
临床中,我们常能遇上这么一群人:腰疼,虽然疼得不严重,但始终不舒服。坐久了,走久了,站久了,都疼。
对这类人,我手头有一个经验,想和大家分享。这就是,以肾阳不足论治。
我来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的,当时年纪是50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腰痛,而且痛势悠悠,说严重也不严重,但始终在那儿疼,让人难受。
最初,这个疼法还是可以忍受的。但后来,坏了,疼痛加剧。不但两条腿无力,而且久立、久行,甚至久坐,都会疼。一疼起来,他就得用手去揉按。
后来,此人去就医。刻诊,见患者神疲、气短、小便清长、舌质淡、少苔、脉微弱无力。
当时,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我们一起看看吧——
熟地24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炒泽泻9克,白茯苓12克,肉桂末(分3次兑)3克,熟附片(先煎2小时)9克,补骨脂12克,炒杜仲24克,胡桃肉24克,桑寄生24克,延胡索12克。
一共是3剂,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结果,患者用药以后,腰部疼痛和腿脚无力之感大大减轻。后来,医家嘱咐用相关成药善后调养,巩固疗效。
这是一张在业内比较有名的医案。病症,就是肾阳虚所致腰痛。我想把这里的道理,仔细地为你讲一讲。
我们中医说,腰为肾之府。肾气,负责濡养腰部。如果一个人腰痛、腰酸、腰软、腰无力,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肾气不足,不能濡养腰部所致。
肾气,化为肾阴和肾阳。其中,肾阳不足而腰痛的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
比如说上头医案里这个患者吧。他在腰痛的同时,小便清长。这个就是典型的肾阳虚症候了。肾主膀胱之开阖。肾阳不足,水液蒸腾不足,于是直驱膀胱。膀胱不受开阖之司,所以人有尿就撒,尿特别多,尿涩清。另外,此人脉微弱无力、少苔、舌质淡,这也是典型的肾阳不足的写照。虽然此人不见四肢发凉、素体畏寒等现象,但是其肾阳虚的状态,是不难判断的。
肾阳不足,他的腰不受濡养和温煦,所以就疼。而且,这个疼是绵绵作痛,体现为虚证,不能耐劳。人在这个时候,无法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久了,站久了,走久了,都不行。他之所喜欢用手来揉按腰部, 目的是促进气血的运行。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而,患者往往神疲气短,没有精神头。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补肾阳,养腰。怎么养?我个人觉得,上头医案里的配伍,有可取之处。我们再看一看:
熟地24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炒泽泻9克,白茯苓12克,肉桂末(分3次兑)3克,熟附片(先煎2小时)9克,补骨脂12克,炒杜仲24克,胡桃肉24克,桑寄生24克,延胡索12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青娥丸和肾气丸的合方。
其中,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肉桂和附片,这些就是补益肾阳的金匮肾气丸。其中,熟地、山药、山萸肉补肾精,肉桂和附片补阳气。丹皮和泽泻、茯苓,用于泄浊。
补骨脂、杜仲、核桃仁,这个是青娥丸。三者配合,有补益肾阳,强腰止痛之效。
在这个基础上,桑寄生补肾精而强腰膝,延胡索理气止痛。这就是基本意图。
全方,其实就是两个古方合在一起,做了少许加味而成。它体现出来的思路,十分质朴简单。这就是,面对肾阳所致的腰痛绵绵,中医用金匮肾气丸和青娥丸合方治疗,是合理有效的。
说起来,这个腰痛,可以说是一个常见症候。尤其是上了一点岁数的人,就因为这个腰,走不远、做不久、站不稳,一年到头悠悠作痛,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日子久了以后,两腿发软。有的老年人,出现这个状态以后,就感觉老之将至,自己不中用了,心里头背负了很大压力,甚至终日流泪哀叹。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肾阳不足。此类人,往往脉象细弱,舌淡,或畏寒肢冷,或小便清长,或神疲乏力。我建议此类人的儿女家人,能带他们去看中医。中医在诊断这类疾病的时候,有丰富的经验。如果确属肾阳不足,以肾气丸和青娥丸合方治之,是应该有效果。当然,患者自己,不要盲目套用。因为你无法保证,自己这个腰痛,到底是不是肾阳虚而来。辨证这个事儿,必须由专业的人来做。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写到这里,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些穿着厚衣服,步履蹒跚,弯腰驼背的老人家。中医,尽管不能帮助他们重返青春,但是适当提高生活质量,还是可以的。我衷心地希望他们,能早日好起来,多过几年好日子。
舌头痒四年,只因血不通
这几天,我给大家说了好多,和淤血有关的医案故事。
有的,是因为淤血导致的顽固口渴。
有的,是因为淤血导致的汗出不止。
还有的,是因为淤血导致的“鬼压床”。
这些,我不知道你看了没有。
今天呢,我再给你说一个和淤血有关的事儿。这就是关于舌头瘙痒。
没错,就是舌头痒,痒得人直闹心。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4岁,姓蒋。
这个人,大概从四年前开始,就有舌头瘙痒难忍的现象。除了睡觉以外,白天无时无刻不痒。
舌头痒怎么办?她就不停地用牙刷来刷舌头。可是,刷来刷去,她还是痒,一点都没有缓解。
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咳嗽,感觉咽喉有一些痒。
在这种状态下,患者吃饭没食欲,咳嗽完了还恶心。
这咋办?去看医生。医生说了,你除了舌头痒以外,别的地方,比如皮肤等处,痒不痒?
患者说,皮肤一点都不痒,而且也没有任何过敏史。
医生把手一摊,说,照这么说,只能按照神经官能症治疗。如果没效果,你就去看看中医吧。
就这样,患者在几经用药无效的情况下,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细,舌体有散在的瘀斑,舌苔白。
这时候,医家处方:
丹参12克,当归10克,枳壳9克,桃仁10克,川芎7克,红花5克,橘红7克,桂枝7克,赤白芍各9克,杏仁10克,桔梗7克,茯苓10克,柴胡5克。
所有这些药材,水煎服。
结果,让患者意想不到的是,方药服了5剂之后,舌头瘙痒已经明显好转了,舌头上那些散在的瘀斑,也渐渐消退。
但是,患者依然有咳嗽、咽喉痒的感觉。这时候,原方加入旋覆花10克(包煎)。
就这样,患者服用10剂,诸证悉平。
这张小医案,记载于1982年的《中医杂志》。这是我见过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舌头瘙痒的案例。
这里头有什么特别的学问呢?
你回顾一下患者的舌象就知道了:舌体有散在的瘀斑。这个,就是典型的淤血症候的表现。
读者朋友,你记住,中医讲“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因此,人的血脉里出了问题(比如说有淤血),舌头会第一时间体现出来。舌体有瘀斑,舌色青紫,或者舌下脉络粗壮明显等等,都有诊断意义。
所以说,当我们发现一个人舌头有瘀点的时候,就要考虑淤血的问题。
淤血阻滞,舌体不受气血的濡养,所以它就瘙痒。
这个思路,是能解释患者症候的唯一思路。除此之外,我认为没有更好的解读了。
既然是有淤血,那治疗起来必然要活血化瘀。我们看看当时医案里所用的方药吧:
丹参12克,当归10克,枳壳9克,桃仁10克,川芎7克,红花5克,橘红7克,桂枝7克,赤白芍各9克,杏仁10克,桔梗7克,茯苓10克,柴胡5克。
这个配伍,依然是我前几天说到的血府逐瘀汤化裁。总体来分析,就是丹参、当归、桃仁、川芎、红花、赤芍、白芍负责活血化瘀。枳壳、橘红、桔梗、柴胡用于行气理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桂枝温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杏仁和桔梗配合,理肺气、利咽喉、止咳。茯苓健脾宁心。
到后来,医家又加上旋覆花。旋覆花,可以平喘,继续改善患者咳嗽喉痒的问题。
这就是基本的用方思路。
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事实上,肯定还有不少妙处,是我没有领悟到的。
总而言之,经过活血化瘀的办法,患者舌头的瘙痒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怎么样?淤血导致的毛病,是不是千变化万,各种各样啊?
当然,同样是舌头瘙痒,可不是全都因为淤血。根据临床观察,有的人舌头痒,属于心肾阴虚。这类人,脉细弱或者细数,舌红少苔,心烦不安、舌尖瘙痒剧烈。还有的人,属于有心火,心火亢盛。患者主要表现是舌痒处伴随灼痛、心中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小便赤涩。这些时候,都不能按照活血化瘀的办法来应对。
另外,淤血导致的舌头异常,也不仅仅是瘙痒。有的人,舌头麻木,也要考虑淤血。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简单地谈这么多吧。生活中,如果你也遇到舌头瘙痒的现象,最好能去看看中医,辨证施治。我文中所述的经验,只能作为一种借鉴,还不足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补心气、活心血,化解心绞痛
曾经,我有一个朋友,当着我的面揶揄中医现状:
中医人,一个一个自命清高。自己有的东西,舍不得拿出来,怕别人学。别人的东西,看见了以后又瞧不起,嗤之以鼻。
文人相轻也罢,自命不凡也罢,总之,有这么一帮人在,中医好不了。
对此,我哑口无言。因为,人家说得对啊!
实事求是如此。有多少人,对自己的东西捂着藏着,生怕别人学去。看到别人的经验,又嘴角一撇,觉得微不足道,比自己的差远了。这的确是令人尴尬无奈的事儿。
当然,也有例外。
我个人的体会是,那些真正的临床大家,总是对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对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他们,才是中医行当里栋梁。
比如说,下面我要谈的这则经验,就是临床大家的无私奉献。
谁呢?是颜乾珍老前辈。
颜师,是国医大师颜德馨之后。在行医的过程中,颜师屡屡用到其父亲家传的一张方子,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1992年,颜师曾经利用权威渠道,将这一心得和盘托出,引起了业界的反响。
而今,3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依然认为,这张方子,值得向普通读者和业界同仁解读。
方见——
党参、丹参、黄芪各15克,葛根、赤芍、川芎各9克,山楂、决明子各30克,菖蒲4.5克,降香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围绕这个小方子,还有一张验案,很有代表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8岁,患有冠心病多年。经常痛彻项背,胸闷不已。一旦发作,就伴随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里慌乱,睡不好觉。什么时候容易犯病?就是劳累之际。
后来,此人寻中医治疗,求治于颜师。刻诊,见舌发紫,苔薄白,脉细涩。当时,患者用的就是上头这个方子,不过是在其中加入了琥珀1.5克(另吞)。
结果,患者服药10剂以后,诸证大为改善。接着,原方不动,继续用了三个月,诸证悉平。复查心电图,发现十分正常。
我说一下这里的道理。
其实,这个患者,属于典型的气虚血瘀、心脉受阻。这个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类型。
这样的人,一般多为老年人,病程日久,其气必衰。看脉象,往往偏细。平时,则神疲乏力。
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不能行,于是形成血瘀。淤血阻滞,患者不但胸闷作痛,而且舌面发紫,或有瘀斑,脉象偏涩。
这类人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不敢受累。一旦累着,立刻容易发病。因为劳累耗气,会加剧气虚血瘀的状态。此外,他们还可能容易出汗。这是气虚,固摄失常的表现。气虚日久,有些人还容易伴随阳虚,表现为形寒喜暖,四肢不温。
你想想,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存在?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益气活血。
当然,能起到这类作用的方子,数不胜数。我前面所说的验方,不过是代表之一。我们看看吧:
党参、丹参、黄芪各15克,葛根、赤芍、川芎各9克,山楂、决明子各30克,菖蒲4.5克,降香3克。
这里头,党参、黄芪,用于健脾益气,解决气虚的问题。丹参、赤芍、川芎、山楂、降香,用于活血化瘀,解决血瘀的问题。葛根,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可以扩管。决明子,现代药理学认为,可以降脂、抑制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所以说,这两味药,从传统药性上来看,似乎和活血化瘀无关,但实际上,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还是很强的。
最后,有菖蒲来开心窍。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石菖蒲可以抗血栓,抗心肌缺血。
这就是基本的用方思路。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它也有加减之道。比如说伴随口干口渴的,考虑气阴两伤,加麦冬、玉竹、五味子。伴随阳气不足的,加人参、附子。伴随痰浊壅肺的,加栝蒌、薤白。疼痛特别严重的,加失笑散、乳香、没药等。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吧。
其实,生活中,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气虚血瘀的人,有不少。这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证型。我前面提到的验方,立意清晰,用药思路明了,所用药物相对普通寻常,而且于临床实践中得到过验证,故而有它科学实用的一面。希望我的介绍,能够帮助普通的读者,多一条解决病痛的思路,也帮助中医的同行朋友,多一点救人的本领。
当然,说实话,我只是在炒冷饭。要知道,这是早在30年前,就已经公布于众的心得经验了。我旧事重提,不过是希望大家能对老经验多一点重视,不让老辈中医人的经验随风飘逝。
大造保童丸
【处方】 蛮子(人胎骨,炙过)、狼子(狗胎骨,酥炙)、猫子(猫胎骨,炙过)。
【功能主治】 痘疮黑陷倒靥,干枯不起。
【用法用量】 上加脐香下。
【摘录】 《准绳·幼科》卷六
大皂丸
【处方】 皂角20片(刮去黑皮,酒炙黄)。
【制法】 上为末,另以皂角10片捣取汁,炼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风诸恶危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 《解围元薮》卷四
大枣粥
【处方】 大枣27枚,茯神半两,粟米2合。
【制法】 上细锉。
【功能主治】 养脾胃气,助十二络脉,通九窍,安神,除恍惚。主风热烦闷心悬,肠癖,腹中邪气。
【用法用量】 先以水2大盏,煮至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温温食之。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六
中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
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散发出去,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常温度维持在37℃左右。如果外界环境的气温高,人体的蒸发散热受阻,或身体通过一系列调节还不能维持体热平衡而大量积蓄余热时,就可能发生中暑。
中暑可分为3种类型: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劳动一定时间后,感到昏眩、耳鸣、胸闷、恶心、大量出汗。这就是先兆中暑。若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以上这些先兆中暑的症状就可以消失。
2.轻症中暑除有上述轻症中暑的症状外,患者体温随之上升至38~39℃,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大量出汗,脉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也有的患者体温不高,皮肤湿冷,面色苍白。
3.重症中暑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昏迷或痉挛等神经系统症状。
中医治疗宜忌
中暑属于祖国医学“中热”、“喝病”范畴。俗称“发痧”。中医认为中暑系感受暑热或暑湿秽浊之气,邪热内郁,蒙蔽清窍所致。其治疗,宜清暑解热化湿。
处方举例:西瓜翠衣30克,生石膏60克,藿香10克,知母15克,青蒿30克,竹叶12克,麦冬15克,人参叶30克。水煎服。
治疗中暑,忌用温热药附片、干姜、麻黄等。
预防、摄生、饮食宜忌
一、宜迅速降温
可在患者头部、腋下、腹股沟放置冰砖或冰糕,迅速用酒精擦腋下及全身。
二、宜服补气药防暑
老年人,夏日服补气药可防暑,如生晒参、西洋参、黄芪等。如无生晒参,党参也可代用。黄芪有敛汗、固表、补中益气功效。盛夏来临之时,老年人可选用上述补气药,用水煎服,常服可预防中暑。
三、宜采用食疗
中暑除重症患者需急送医院抢救外,轻症中暑患者一方面服药,一方面可采取食物疗法加以治疗。食疗方:
(1)绿豆汤。加糖及少量盐,随意饮用。
(2)绿豆薄荷汤。即绿豆汤煮好后,放入少量薄荷煮沸片刻,即可饮用。
(3)绿豆、百合、苡仁、红枣,共煮汤。放凉后饮用,并吃百合、苡仁、红枣、绿豆。加糖及盐少许。
(4)西瓜汁。随意饮用。
(5)猕猴桃汁。随意饮用。
(6)番茄汁。加糖及盐少许,随意饮用。
(7)鲜藕、韭菜、梨、共榨汁。加糖及盐少许,随意饮用。
(8)菊花晶。开水冲泡,加入酸梅粉适量,糖、盐少许,随意饮用。
四、中暑患者三忌
(1)忌继续留在高温环境或不通风的环境。
(2)忌不及时补充水分(清凉饮料)。
(3)忌捂汗。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病。长时间站立劳动的人容易得这种病。得了这种病,患者自觉下肢沉重、发胀、麻木、隐痛,容易疲劳,脚背和内外踝部常有肿胀,下肢静脉显得很粗而突出,如蚯蚓状。
中医治疗宜忌
中医认为下肢静脉曲张系气滞血瘀所致,瘀血阻滞经脉,不得畅通,不通则痛。其治疗,宜活血化瘀。
处方举例:当归30克,川芎10克,赤芍30克,熟地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桂枝10克,黄芪30克,细辛6克。水煎服。
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在一般情况下,忌用收涩药诃子、石榴皮、五味子、赤石脂等。
预防、摄生、饮食宜忌
一、宜用快速步行的方法治疗
对静脉曲张的患者,如果能坚持每天快速步行4次,每次15分钟,就可以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因为在快速步行时,腓肠肌的运动加大,活动不断,静脉血管就像抽水泵一样将积存在处于曲张状态的静脉中的血液往心脏方面提送。同时,由于局部微循环的加快,使曲张的静脉的新陈代谢也加快,静脉也能较快恢复正常。快速步行后,最好能将脚抬高,躺下休息,脚高于身体平面,躺15分钟左右。这样,就有助于康复。
二、宜做爬行运动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宜做爬行运动。爬行运动简单易行,男女老幼均会做。俗话说“七坐八爬”,就是指儿童7个月就能够坐,8个月就能够爬了。爬行的动物很少患动脉硬化、冠心病、痔疮、下肢静脉曲张。有人进一步提倡爬行运动。把60岁以上的患者集中在宽敞的大厅里,让他们每天在地上爬行20~30分钟。这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健康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所患的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爬行运动有很多好处,对上肢、腿、脊柱、腰、心脏的功能都有帮助。而爬行运动不需要场地和设备,如能戴上手套和护膝,那就更好了。同时,还要循序渐进,距离由短到长,速度由慢到快,还要注意时间的安排,不要在饭前饭后爬,以免影响消化。
三、宜穿长筒弹力袜
长筒弹力袜穿上腿后,能使皮肤表面产生一股保护力,促使曲张的静脉不再向外膨胀,从而对曲张的血管有保护作用。因此,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宜穿长筒弹力袜。
四、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三忌
(1)忌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易使下肢血液循环不畅,久而久之则导致下肢静脉曲张。为了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为了使已经曲张的下肢静脉恢复正常,忌长时间站立,哪怕1小时坐下休息几分钟也好。
(2)忌下肢活动过少或下肢长时间下垂不动。血液循环不畅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致病因素。患者宜经常活动下肢或经常把患肢抬高,以利血液流畅,切忌下肢活动过少或下肢长时间下垂不动。
(3)忌用收缩血管的药物如麻黄素等。
牵正膏
粗料:蓖麻籽30克马钱子30克皂角15克僵蚕45克全虫45蜈蚣30条生甲片30克生白附子60克防风15克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生半夏30克生南星30克麻油2000克广丹650克
细料:乳香15克没药15克血竭30克冰片10克樟脑15克
制作方法:常规的黑膏药制作法
主治:面瘫
注意事项:病好了马上把膏药接下来,小心拉过了!
大枣杏仁丸
【别名】 大枣葶苈丸
【处方】 大枣40枚(饭蒸,剥去皮核),葶苈子5两(取苦者,熬令紫色),杏仁3两(熬令黄色)(1方加萤火虫粪)。
【制法】 上3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泻出之;乃捣杏仁300杵讫,总和合枣膏,捣一万杵药成,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大腹水病,身体肿,上气,小便涩赤,脐深,颈上有两大脉动,唾稠,不得眠睡;每肿先随脚肿,亦有在前头面肿,或大便涩者。
【用法用量】 大枣葶苈丸(《普济方》卷一九三)。
【注意】 忌咸、粘、脂腻及大冷热物等;唯得食粳粟米饭及淡醋,不得吃稀粥,唯只得吃饭佳;如食欲粥,即稠煮,不得遣大便利。若先患大便利,脐凸腹大胀,手掌平满,即不可服此药。
【摘录】 方出《外台》卷二十引《崔氏方》,名见《鸡峰》卷十九
三十年咳
大枣丸
【处方】 大枣100枚(去核),杏仁100枚(熬),豉130枚。
【制法】 豉、杏仁捣令相得,乃纳大枣,捣令就和,调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三十年咳。
【用法用量】 1丸含之,稍咽汁,每日2次。渐增之,常用良。
【摘录】 《医心方》卷九引张仲景方
耳聋
大枣丸
【处方】 大枣15枚(去核),蓖麻子100粒(去皮)。
【制法】 上药,烂捣,捻如枣核。
【功能主治】 耳聋。
【用法用量】 塞耳中,20日效。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手足破裂
本病多在秋末冬初常见 ,为寒冷风燥所迫.血脉阻滞而致肌热,,肌肤失养而渐致枯槁.此病多见于 老年人.
方药:当归,紫草各60忍冬藤10麻油500ml白及粉30鸡血藤15
用法:除白及外将上药共浸麻油内,浸泡12小时,文火煎熬至药枯焦滤出药渣.再把白及粉放入混匀油凉储瓶备用.用时将棉签蘸涂患处.
机理:当归行血祛瘀生新,忍冬藤清热解毒 兼除经络风热,紫草清热解毒,善清血分之热,麻油有润肤作用.故本方对于对此疗效甚佳.
四神聪 Sìshéncōng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小儿多动症、血管性痴呆。
配伍:
1.配神门、三阴交主治失眠;
2.配太冲、风池主治头痛、头昏。
3.配百会穴、合谷穴、太阳穴,治头痛。
4.配水沟穴、四关穴(双侧合谷穴配双侧太冲穴)、十宣穴,治癫痫。
5.配百会穴、内关穴、通里穴、三阴交穴,治精神分裂症。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图翼》:\"前神聪主治中风、风痫,灸三壮。后神聪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