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解--第三解

道德经全解--第三解

第二章 功成弗居舒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1已:语气词,可译为“了”。2音声:古代音和声是有区别的。单调的、无节奏的叫“声”、复杂的、有节奏的叫“音”。3是以:疑为后人所加。本章的前八句是老子的相对论,后八句是老子的政治论,文意不相连。圣人:老子理想中的“与道同体”的人物,他与儒家圣人有很大不同,是“有道的人”。4始:管理、干涉的意思。5恃(shl):依赖,依靠。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因此,有道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已能,立下了功勋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解析】:本章主旨讲的是“道”的内涵。天下万物,在表象上都可以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可以造成不善的影响,任何美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一切事物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转化为不美,善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行之必然,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若把美出现。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那必然会事与愿违,终究会导致不善的结果的老子说明事物相互依存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即“无为”、“不言”、“弗辞”、“弗有”、“弗恃”、“不居”等。这些准则在老子道论中是深得于“玄德’的体现,也是老子道论的基本行为主张。

当然,人类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小分子,和宇宙中的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中子、中微子等基本元素转化或组合而来的,所以人和其他事物是同源的,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由大道衍生出来的,所以也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而且和其他物体同样可以相互依赖,互相转化。

人类从生命一开始,到最终走向坟墓,从来没有终止过变化。在此过程中生过病,犯过错,当然也享受过成功的乐趣,体验过失败的沮丧,也因而知道了什么叫对错,什么叫荣辱。可在这布满荆棘和矛盾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享受幸福和喜悦,还是体验迷惘和无奈,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既然这样,那又何必给自己制造那么多的苦恼?所以,面对荣辱、得失、成败、哀乐、爱怨,为何不能泰然处之?其实,矛盾的产生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有了知识的概念。矛盾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好的结果,一是坏的结果,可人们总是喜欢接受好的结果而难以接受坏的结果,缺少应有的从容和淡定,因而滋生痛苦迷惘,或是悲痛欲绝。

大道无言,大道无际,它孕育了天地万物,并使天地万物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和巨大威力,但人们始终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描述,任何概念和范畴都是牵强的,都没有恰当地概括出大道的真义,正是因为这种不准确、不完全、不真实的概念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大道的领悟,所以也就无法真正融入大道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境界中去。而圣人明白大道的绝对性和它的真实内涵,他们能抛弃和超越人类的自私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人和事,这种无所作为的处世哲学看似消极,其实是一种真正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人类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他们能真正理解大道并和大道融为一体,顺应自然和各种变化,也就无所谓“得到”和“失去”因而也就没有忧愁和烦恼了,这也是智者和凡人的区别。

圣人处无为之事

圣人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0)

相关推荐

  • 第二部分17-35

    ​ 第17章:正确认识外界事物 [正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标注]①太上:这里指最好的基础,最好的状态 ...

  • 《道德经》中人生10条“不争”的大智慧,个个精辟至极

    《道德经》中人生10条“不争”的大智慧,个个精辟至极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夕霞夜话——说说《道德经》第二章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作者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夕霞夜话--说说<道德经>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 ...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返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在<道德经>八十一章当中,本章是最为高深玄妙的一章! 老子潜心观察天体运动.万物生息,感悟自然大道,探索天地宇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八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 ...

  • 有道明师与老子合一体悟《道德经》第二章(简版)

    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

  • 有丑才有美,有恶才有善,老子如是这般说

    道德经第二章: 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 ...

  • 老子《道德经》解读:第二章美之为美

    第二章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 ...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最全解析 | 刘三解

    三解按:这是一个"可以听"的系列专辑,觉得文字麻烦,可以扫描二维码. 如果说"诸侯讨董"还存在一点点"合法性"的话,在董卓死后,袁绍对于朝命 ...

  • 学诗必备!王和尚详解《笠翁对韵》全本(三),推荐收藏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 汉兴推马武,夏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伏,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 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

  • 道德经全解第一解

    道德经全解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东周王室的柱下史.相传,东周末年,老子归隐,在途经函谷关时,遇到了守关的长官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遂留下 ...

  • 道德经全解第二解

    从政之道随道而行--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在这一章开宗明义,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观点,认为可观.可见.可言的事物都不能长久,而只有不可观.不可见.不可言的事物才能够永恒,才能够真 ...

  • 慧解《道德经》之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 ...

  • 别嫌长,拉斐尔最精彩的壁画全在这了|梵蒂冈艺术品详解(三)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接下来将看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们由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及其学生完成.拉斐尔展室原为教宗尤里乌斯二世的私人寓所,1508年委托拉斐尔进行装饰.一共包括4个 ...

  • 道德经全解

    大家好! 老子著述<道德经>的背景 何为"道" <道德经>的篇章文旨结构 解析<道德经>的门径 道德经第1章--玄妙之道 道德经第2章--道之德 ...

  • 药性歌括400味白话解(三)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257.山茱萸 歌诀:山茱性温,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译注:山茱萸味酸,性温.有补肾益髓涩精的作用,可治肾虚的遗精.耳鸣.小便频数.凡腰膝酸 ...

  • 阴宅纳水与廿四山向水口详解(三合风水)-转载

    以天盘缝针之向取用 凡子.午.卯.酉.甲.庚.壬.丙向,为帝旺,顺布长生诀 凡乾.巽.艮.坤.寅.申.巳亥向,为帝旺,逆布长生诀 凡辰.戌.丑.未(四库)向,为衰,顺布长生诀 凡癸.丁.乙.辛(四阴干 ...